痛風是由嘌呤代謝紊亂導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關節組織損傷病變的頑疾,常侵犯關節、腎臟等組織。急性發作時關節紅腫熱痛如虎咬刀割,高尿酸血癥讓痛風反復發作久治不愈,尿酸鹽結晶沉積關節形成痛風石出現關節腫大僵硬、畸變、致殘,嚴重者可沉積腎臟造成腎臟病變出現腎炎、腎結石、腎功能衰竭甚至尿毒癥。
上海中潭醫院痛風科專家指出,目前的痛風患者大多工作繁忙,應酬多,飲食不規律、少鍛煉,同時,他們在治療中普遍存在許多誤區,造成嘌呤代謝紊亂分解尿酸過多,腎臟排泄尿酸負擔加重,延誤了治療時機,致使病情進一步惡化。
痛風患者普遍有以下幾個誤區:
1、痛風患者總想立馬將尿酸降到最低。
高尿酸血癥患者常會急切想要降低超高的血尿酸,這種想法其實是不對的,尿酸水平的驟然降低有時反而會加劇痛風的發作,這是因為血尿酸突然降低會導致已經沉積在組織內的不溶性尿酸鹽脫落下來,導致急性發作,這種情況叫“轉移性關節炎”;應該是初期一般使用小劑量的降尿酸藥物,逐漸增加到足量。
2、痛風急性發作時趕緊用降尿酸藥治療。
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時,很多患者認為尿酸太高得抓緊降,就馬上吃上降/排尿酸的藥物,而且會盲目加大藥量,結果,不但疼痛無好轉,而且本來不痛的關節也開始疼了;本來3~5天就好反而遷延10余天不愈;這是因為一是他們沒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對控制急性發作無效;二是易誘發“轉移性關節炎”,從而加重病情,延長發作病程。
3、痛風急性期濫用抗生素和激素。
痛風性關節炎急性期表現出明顯“紅、腫、熱、痛”,嚴重病例還會出現發熱,白細胞升高,很容易誤診為局部感染;其實,痛風急性發作是由尿酸鹽結晶而引起的關節炎,而不是細菌感染;所以,抗生素治療是無效的,而且抗生素都是從由腎臟排泄出體外,也影響尿酸排泄,不但無效反而可加劇病情,延遲緩解。激素止痛效果好,但因為副作用較多,不要濫用長時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