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風行于中國的 '紅頂商人胡雪巖'一書,讓許多人津津樂道胡雪巖的關系學和成功學。但多數人對胡雪巖迅速覆滅的細節缺乏了解。借用毛主席的話,“凡是不講失敗案例只講成功案例的,都是在耍流氓”。只有了解這些細節,才能吸取教訓而有收獲。
胡雪巖作為一個一度富可敵國的商人,經營業務包括藥行,當鋪,房地產和他的遍布全國的阜康錢莊。他后來幫助左宗棠籌餉和訂購軍火,向外國財團借外債,成了左的經濟上的得力幫手,自己的事業也更上一層樓。其個人資產最多時近一千萬兩白銀。
胡的覆滅,起源于紡織業的產業革命。新的繅絲機器對傳統手工剿絲業發生巨大沖擊。機器繅絲效率高,質量好,一部機器抵得上三十個人,取代手工剿絲毫無懸念,但東南沿海許多以此為生的人會丟掉飯碗,生計沒有著落。盡管如此,大勢不可抗拒。
蠶絲是繅絲廠的基本原料。胡雪巖逆勢而動,計劃收購并壟斷國內蠶絲供應,和機器繅絲廠競爭,犯了大忌。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反動透頂'.
胡口口聲聲說這樣做是為了當地絲戶的生計,“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實際上只是為自己缺乏戰略遠見和自我革新的勇氣,披上了一層道德的遮羞布。更要命的是,胡不是用自己的某些局部優勢速戰速決,而是開始了將近兩年逆勢而動的投資,其覆滅也就有其必然性。
細節一:從1881年開始,胡雪巖不斷囤積生絲,前后總共投入兩千萬兩白銀,超過上海全年交易量的三分之二,把市面上的生絲價格抬上去。機器繅絲廠都是外商開的,開始他們十分憤怒但無可奈何.
胡老師沒有見好就收,試圖聯合其他華商壟斷蠶絲供應。他自恃有阜康錢莊和當鋪,后備資金充足,在任性地道路上越走越遠,但是投機的杠桿也越來越大。
1883年日本和意大利突然蠶絲大豐收,填補了胡雪巖囤積的生絲量的空白,再加上當年世界經濟危機,需求突然萎縮,國際生絲價格大跌.
胡得罪了外商,在當時中國海關和海運都被外國人控制的情況下,自己囤的絲完全無法外銷。最終由于上海生絲市場停滯,胡也撐不住了,被迫低價拋售了囤積了一年多的生絲,一次虧損了八百萬兩白銀.
細節二:胡雪巖在政治上徹底依賴左宗棠,而開罪了李鴻章和其他許多勢力。左的政敵李鴻章的馬仔盛宣懷發現了胡在資金上的壓力,故意拖欠其餉款,迫使其挪用錢莊八十萬兩白銀填補空缺,然后四處散布胡動用錢莊資金補缺的消息,推動了儲戶對胡的錢莊的擠兌,加速了他的金融帝國的倒塌.
1883年12月,北京的阜康分號關閉,接著全國各地的阜康分號紛紛關門。次年胡雪巖徹底破產。
細節三: 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后戰爭擴大到福建和臺灣,造成東南沿海商人的巨大恐慌, 許多人被迫廉價變賣家產,包括先前高價囤積的蠶絲,并且紛紛到錢莊提取現款。 1885年初法國侵略者還用軍艦在長江出海口封鎖海運一個多月,那時胡雪巖的帝國早已煙消云散了。
1885年七月左宗棠去世后,胡失去了東山再起的靠山,當年11月就在貧病中死去。
在我看來,精明能干且曾富可敵國如胡雪巖者,其戰略布局十分脆弱,完全經不起推敲。歸根到底是缺乏一種戰略上的頂層設計。即使其局部上處處精明,遇到風吹草動,也無法挽回頹勢。
什么是投資的頂層設計?在我看來,它有這么幾個組成部分:
1. 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
2. 廣泛的人脈關系和深厚的信譽資本.
3. 寬廣的知識面,和分析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4. 資本在各類資產中的合理配置和穩健的風險控制體系,慎用杠桿,最好不用杠桿.
5. 適合個人風格的,學習發現和捕捉新的投資機會的體系。
胡雪巖,生活上奢侈無度,政治上只依靠左宗棠一人,自我膨脹到要孤注一擲地逆勢而動,面對新鮮事物只會本能的排斥而不是去順應時代潮流,他的迅速覆滅不是偶然的。
今天,一些積累了相當財富的人們,如果沒有這種頂層設計的意識,我擔心,類似胡雪巖的人生悲劇會不斷重演。
作者簡介:王川 (微信和QQ號 9935070, 公眾號 investguru,新浪微博是“硅谷王川談投資'),投資人,中科大少年班校友,現居加州硅谷。如果你想實時看到我的投資觀點和文章,請加我個人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