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大學堂
夫妻共同財產是指根據《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條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工資、獎金、勞務報酬;
生產、經營、投資的收益;
知識產權的收益;
繼承或者受贈的財產,但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一方的除外;
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夫妻對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情景假設
小高與妻子小張打算買房,但沒有足夠經濟能力,于是向小高父母求助。2021年10月,小高的父母全額出資為二人購置一套商品房,登記在小高名下。因婚后小高與小張常因瑣事爭吵,夫妻關系破裂,2023年2月,二人決定離婚。但對于婚后小高父母出資購買的房屋應否進行分割有很大爭議:
小高認為:該房屋系其父母出資,且登記在其自己名下,屬于個人財產。
小張認為:房屋系婚后購買,應該屬于夫妻共同財產,離婚應平均分割。
那么,婚后一方父母出資購買的房屋,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呢?
情景分析
《民法典婚姻編的司法解釋一》第二十九條規定:
當事人結婚后,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依照約定處理;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原則處理。
而《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為夫妻的共同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第四項繼承或者受贈的財產,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第三項規定:下列財產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三)遺囑或者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一方的財產。
從以上規定可知,一方父母出資,為婚后子女買房的,關于出資性質與房屋的歸屬,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處理;沒有約定的,無論房屋是登記在一人名下還是夫妻雙方名下,無論是父母全額出資還是部分出資,均優先推定一方父母的出資系對夫妻雙方的贈與,而房屋屬于共同財產。回到本案,若小高父母與小高、小張對于出資性質、房屋歸屬沒有進行過約定,則優先推定該房屋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因此,為避免不必要的爭議,建議婚后由父母出資買房的朋友,可以考慮與父母、配偶一起簽訂書面協議,對父母出資的性質與房屋歸屬進行明確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