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美德瑞關節之家
由國際骨質疏松癥基金會(IOF)、歐洲骨質疏松癥和骨關節炎臨床經濟學會(ESCEO)共同舉辦的骨質疏松癥、骨關節炎和肌肉骨骼疾病世界大會于2016年4月在西班牙馬拉加成功召開。于大會上公布的一項研究表明:首次骨質疏松性骨折后,1年內再次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的風險增加3倍,而首次骨折10年后再次發生骨折的風險仍比沒有發生過骨折的人群高2倍。
首次骨折后,再不提高警惕就晚了!
研究人員將首次骨折比作心臟病發作。首次心臟病發作后,患者通常會十分注意再次發病的預防,對于首次骨折也應如此;而實際上,首次骨折后人們通常會忽視再次骨折的潛在風險。
目前,有許多組織致力于提高骨質疏松癥患者對于骨折風險的意識。對于發生過骨折的患者,更應提高警惕、積極治療,防止再次骨折的發生。
臨床醫生通常視口服雙磷酸鹽為第一選擇,因為該藥便宜且大多數患者耐受。但是,由于外界對于雙磷酸鹽副作用的過度渲染,部分患者即使意識到骨質疏松癥的潛在風險,在考慮到這種藥物的副作用時仍不愿接受治療——這種觀念是錯誤的。
研究人員強調,患者并未意識到“不接受治療引起的骨折風險顯著大于該藥物引起的任何一種副作用的風險”這一事實。
重要的話大寫加粗:骨折風險女性仍高于男性!
研究人員對出生于1907~1935年的18872名參與者的相關骨折數據進行了分析,發現研究期間共有5039例患者發生主要骨質疏松性骨折一次或一次以上。同時,研究人員對這些參與者二次主要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情況進行了分析,其中1919名患者發生二次主要骨質疏松性骨折,年齡每增加1歲二次骨折的風險增加4%。
首次骨折后,第二次主要骨質疏松性骨折的風險最大,此后骨折風險隨時間推移降低,但相關風險仍高于未發生骨折的人群。
但是,第二次主要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生風險女性較男性高41%。研究人員表示,老年女性再次骨折的風險顯著高于老年男性,因為女性骨密度一般低于男性骨密度,且絕經后女性骨質加速丟失,這兩者均會增加骨折風險。
二次骨折預防,想說愛你咋就這么難?
研究人員表示,首次骨折后,藥物治療或許是最有效的二次骨折預防方法。臨床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藥物主要有三類:抗骨吸收藥物、促進骨形成藥物和其他藥物。
據IOF調查顯示,80%的骨折患者在首次骨折后缺乏相關檢測及針對骨質疏松癥的治療,并且缺少預防跌倒的教育。另外,任一部位骨折都會增加再次骨折風險;一般來說,首次骨折6~8月內會再次發生骨折。
骨質疏松患者可選用降鈣素、二磷酸鹽等藥物減輕疼痛、緩解癥狀。患者日常應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對鈣和維生素D的攝入;老年人肝腎功能弱,難以活化維生素D,因此需要堅持服用骨化三醇等具有活性的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增加肌肉力量防止跌倒,達到預防骨質疏松癥和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目的。
小貼士:
小編提醒您,如果發生以下癥狀,應及時去醫院檢查:
1、腰背部無力、感覺疼痛,漸成慢性疼痛,偶爾劇痛;
2、脊柱漸彎,形成駝背;
3、身高顯著變矮;
4、骨折;
5、如經檢查發現骨量低下,并有絕經期、吸煙喝酒、服用激素藥物等任何一項危險因素,都應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