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姿勢!
來源 | 從骨至筋
有的人關節脫位后、創傷后或骨折后長時間關節疼痛不適,到醫院就診拍片,醫生說“出現創傷性關節炎了”。或者在受傷時醫生可能會交待“您這個關節可能會出現創傷性關節炎”。對于創傷性關節炎,估計很多朋友并不陌生,不過這種疾病究竟是怎么回事,真正了解的人可能并不多。
什么是創傷性關節炎?
創傷性關節炎,顧名思義是由于外傷引起的以關節軟骨的退化變性和繼發的軟骨增生、骨化為主要病理變化,以關節疼痛、活動功能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疾病。以青壯年和運動員多見。創傷性關節炎多發生于活動頻繁或負重的關節,如膝關節、踝關節、肘關節。
只是扭了一下,又沒有骨折為什么會出現創傷性關節炎?
關節扭傷后X光片未顯示骨折;或者關節內骨折得到解剖復位,即使X片顯示骨折復位并愈合良好,并不意味著關節功能會完全恢復。因為可能同時伴發軟骨、半月板、滑膜、韌帶、筋膜的損傷,而這些組織在X片上并不顯影。
關節畸形(如膝內外翻,踝關節傾斜,腫瘤等)、骨折成角畸形愈合、某些關節活動頻繁或經常采取某種特定姿勢、重度肥胖或截肢后單側肢體承重等,均可造成積累性損傷,加重關節面的磨損和破壞。
如何預防或減少創傷性關節炎?
關節內骨折應做到解剖復位,以確保關節面光滑,這也是關節內骨折雖然移位不重,但骨科醫生仍要求手術的原因。
關節損傷后采取適當固定以使關節得到充分休息,受損組織得到修復。
適度積極的功能鍛煉可以減少關節的腫脹滲出和粘連,減輕軟骨退變。
已經出現創傷性關節炎,如何治療?
1、針對病因治療
骨折愈合后關節功能活動后較長時間存在疼痛,應及時行磁共振檢查。以了解半月板、關節軟骨或韌帶損傷及修復程度。對于畸形愈合要及早糾正。減輕體重,必要時調整工種。
2、對癥治療:口服止痛藥物,活血化瘀中藥。
3、物理冶療包括:直流電療法;紅外線療法;超聲波療法;磁療法等等。
4、支具輔助減少關節負重、關節腔注射藥物。
5、中醫針炙、推拿、整復療法、中藥熏蒸、膏藥外貼治療;
6、手術治療:包括關節鏡下關節清理術、截骨矯正術、關節融合術、關節置換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