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已經有不少九江朋友已經訂好車票
準備好回家團聚了
不過說起過年這檔子事
現在“年”的意義好像更多在于團聚
而所謂的“年味兒”是越來越淡了
但這并不影響大家伙對“年”的期盼
因為過年可以和陪伴家人
因為過年可以跟故交相逢
因為“年”仍是中國人最重視的一個節日
大家總愛說“年味兒”不見了
那不見的“年味兒”去哪兒了
也就是這越來約淡的年味
讓我們越發懷念
20年前的春節.....
那時候的春節,就是一年最有盼頭的節日
吃大肉、穿新衣、壓歲錢...
20年前:
備年貨是個漫長的過程
從未進臘月就開始曬豆腐干、魚干...
那時趕集或是騎車或是步行
魚鱗袋和竹籃是主要的容器
雞魚肉蛋油鹽醬醋都是集上買的
▼
現在:
趕個集到處堵車
人人為生計奔波
年前幾天才開始放假備年貨
好多食物都是加工好的
卻總也比不上20年前的貨真價實
▼
20年前:
爸媽一早就出門買菜
下油鍋,炸油條、炸魚
做出一大桌豐盛的菜
“過年又可以打牙祭了!”
每回想到年夜飯就流口水
可以吃到平時吃不到的雞、鴨、魚、鹽蛋……
▼
現在:
基本上就是下館子
燙火鍋、吃中餐
在外面解決了
▼
20年前:
吃完年夜飯
全家人圍到一起看電視機
看趙忠祥老師主持的春晚
那時候最期待的就是
趙本山、陳佩斯、趙麗蓉...
▼
現在:
一群人拿起手機
搖一搖搶紅包!
看了一晚上春晚都不曉得演了啥子
▼
20年前:
大人都是專門到銀行去換新錢
來包壓歲錢
娃子們一個一個地拜年發壓歲錢
10塊、20塊,錢雖然不多
但是只要拿到手就興奮慘了
▼
現在:
現金都不用準備
直接用微信、支付寶發個紅包
▼
20年前:
只有在過年,才有新衣服穿
記得有年春節
我媽給我買了件新衣服
我高興了好久
穿苦楚了都舍不得脫下來
▼
現在:
只要有錢,天天都有新衣服穿
再也不會像小時候
過年穿新衣服嫩長兒興奮了
▼
20年前:
提著籃子走親戚
禮品是幾個蘋果加糕點
路不泥濘了騎車,路泥濘了步行
條件好了開個拖拉機或大篷車
親戚相見熱鬧又親切
▼
現在:
禮品大箱小件價格不菲
路況雖比之前強,但經不住堵車
大魚大肉很多但都撿青菜吃
親友見面寒暄幾句后都開始玩手機
▼
20年前:
大家拜年都趕早
村里輩分長的家里來拜年的絡繹不絕
輩分低的拜年能跑一個村
血緣關系近的都一塊竄門過年
傳統觀念重的會跪下磕頭
村里路上是熱鬧非凡
▼
磕頭拜年很少見,微信拜年很普遍
組團拜年的也還有,但比例大不如前
壓歲錢比以前大了,人情味也比以前淡了
到親戚家拜年幾乎也是一句話帶過
▼
20年前:
小學生一放寒假鞭炮聲就沒停過
機制的鞭炮被拆成個拿去玩耍
大鞭子炮多是土炮仗
年夜放完炮后小伙伴能跑半個村去拾炮
大雷子個頭大但可能不響
▼
現在:
小孩子玩具多放鞭炮少
即使放也是安全的擦炮多一些
拾炮更是沒人會去做
機制炮響的徹底但也更加危險
土制炮幾乎絕跡
近兩年城內禁放煙花,市里鞭炮也幾乎絕跡
▼
20年前:
家里誰有輛面包車,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那時候一大家子回老家
8、9個人擠在一輛
荷載6-7人的面包車上再正常不過
第二排過人的地方經常
還要加個小板凳坐人
▼
現在:
一家不弄個小轎車開回去
仿佛都不好意思了
現在一過年,村兒就停滿了過年探親的汽車
這在20年前實在是不敢想象的吧?
雖然現在一家人坐一輛車
但是,誰還會想起那年
大家擠在一輛車里說笑的熱鬧呢?
▼
20年前:
每逢過年
一家人圍在一起包餃子的場面一定少不了!
那時候還總會把小硬幣放到餃子里面
預示著富貴和吉祥
吃到之后別提多開心了
▼
現在:
超市里面現成的,什么餡兒的餃子都有
以前吃不到的
現在也能很簡單的實現了
大家過年也省得麻煩
買了速凍,下水一煮,分分鐘就能吃上了
▼
時代在變遷,過年的習俗也在逐步簡化
但是對于新年和團圓的期盼
不論多少年都是一樣的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這個春節,好好和最親的人說說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