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試想一下,假如美蘇當中有一方在月球上建立了核導彈基地,就完全不怕對方先發制人發起核打擊,即使蘇聯在某個時候發動偷襲,完爆美國核武庫,還帶完 全摧毀了美國的第二輪、第三輪、第N輪的戰略報復能力,而遠在38萬公里以外的月球基地,也還可以雨點般地發射足夠的核導彈,把蘇聯乃至整個地球炸成核廢 墟。
由此,哪個國家在月球建立核基地后,基本上就處于了不敗之地,這是核對抗中任何一個國家做夢都想擁有的雙保險的制勝之道,是不惜一切代價都要爭奪的戰略制高點。
正是這樣的美好愿景,才讓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以舉國之力,在十多年的時間里發瘋一般地爭奪月球的控制權。
然而,計劃雖然性感,現實卻十分黯淡。
前蘇聯由于經濟與技術的原因,在登月戰中敗下陣來,美國在轟轟烈烈的登月疑似成功慶典后也黯然收場,雙方又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近地空間上,距離地表400公里的近地空間,成了美蘇太空爭霸的第二個戰場。
蘇聯行動失敗,放棄登陸月球可以理解,但是美國卻是登月成功,后來也放棄了在月球上部署核武器的目標,這就讓人難以理解了——實際上,這從另一方面證明 了,美國人并不是認為在月球上建立核基地沒有必要,而是美國人并沒有真正成功登月,在一系列挫折與失敗后不得已放棄了月球戰略,而把主要力量轉移到了航天 飛機上。
四、為什么說美國的航天道路走偏了?
到這里,我們應該明白了,蘇聯人也好,美國人也好,實際上并沒有真正成功登上月球并且成功返回地球,但是這兩個超級大國不甘失敗,都用高水平的騙局來證明自己如何如何牛叉,以此來誤導對方和欺騙全世界。
而在戰略欺騙上,美國人從獨立時候的“波士頓傾茶事件”開始就是老手,作假技術更勝一籌,NASA那幫偉大的導演憑借好萊塢的超級制作能力,把登月導演 成了一出欺騙全世界的嘉年華盛會,由此完勝蘇聯,營造了美國無所不能的科技神話,也建立了人類史以來第一個殖民到月球的超級帝國形象。
面子有了,里子怎么辦?在距地400公里以內的近地空間,美國人反而有些不知所措了。
實際上,人類在征服太空的步伐中,正確的步驟應該是這樣的:
第一步,發展穩定可靠的火箭往返技術,為安全送人和航天器上天打好基礎;
第二步:穩步發展人造地球衛星技術,為在近地軌道上建立長期停留的空間站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