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文/沈十六
作為女人,我挺慶幸自己能活在這個時代的。
像我們的父輩,很多女性都活得不夠自由,因為“中國文化傾向于強調義務,忽視權力。人們習慣于為了盡義務而犧牲自己的權利。”所以,女性總是要承擔照顧家庭、生兒育女的義務,她們活在更不自由的枷鎖中。
而現在,隨著女性解放,越來越多的女性,不必借由婚姻活得生存資源,可以通過工作養活自己,更獨立,也更自由,她們有了選擇追求愛情、自由、快樂的權利。
在《生命唯愿愛與自由》這本書里,就談到了快樂、自由、愛情、女性觀,其中,我最喜歡“女性觀”這個部分。
李銀河是擁有“先鋒女權主義女知識分子”頭銜的學者,她是生活的觀察者、享受者,也是一個勇敢的表達者,愿意把自己對時代的觀察、體悟、感受,用不加修飾的方式展現出來。就是這種真實、粗糲、直接,像投擲在湖心的石頭,能夠引發社會的關注和討論。
不可否認,她的女性觀是有些超前的,更接近西方后現代女性主義的觀點。
她說:“在我看來,女人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女人。過去所有關于女性應當是怎樣的、男性應當是怎樣的看法都不一定是正確的,應當逐步消解傳統的男女兩性的劃分。”
同時,她認為“兩性情感模式的這種區別不該被歸因于勝利的、自然而然的、無法改變的,而應該更多歸因于社會的、文化的、歷史的,是被長達數千年的歷史、社會和文化建構起來的。這就是對男女這一區別的本質主義的解釋與社會建構論 解釋的不同。”
我覺得女性應該讀一讀李銀河,因為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產生一些疑問和不知道是不是正確的想法,就會希望得到一些指點或者引導。
而李銀河有很多先鋒、獨特的內容,會給人一些啟發。比如,去看看她對性、對單身女性、對婚姻制度、對離婚、對女性面對家暴等等問題的觀點和解讀。關于這些內容,不僅僅是一些個人的理解,還會有專業的數據支撐,輔助自己的觀點。
當然,這本書里,其它的內容也很棒。
我覺得她是一個很樸素的記錄者,愿意分享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感觸,文筆流暢、情感真摯,就跟聽熟悉的朋友講話一樣。
除了女人的部分,關于人,李銀河老師也有很多值得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的觀點:
第一,關于欲望。
“人的欲望來自生命本身,欲望強烈者生命力強大,欲望微弱者生命力弱小。欲望包括創作欲望、行動欲望、各類勝利欲望,如食欲、性欲等等,它是一種來自生命深處的沖動,像山間的一股泉水,盈滿之后就需要宣泄。”
“如果人能夠一生只做自己勝任愉快的事情,能夠只交往給自己帶來愉悅感的人,能夠克制自己無法宣泄的欲望并將其升華至美好的精神生活之中,他就一定能夠得到一個快樂的人生。”
欲望并不是一件令人羞恥的事。如何合理的控制欲望,宣泄欲望,而不被欲望驅使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但,很多人做不到,或者,根本沒有認真去思考這件事。這才是最可怕的。
第二,關于比較。
“因為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人比我們更有才華,更有權力,更有名望,更富有,更美麗,如果不安于自己所擁有的,內心就永遠沒有快樂。”
如果能停止比較,人類至少會輕松很多吧。
沒有那么焦慮,壓力也沒有那么大,就輕松愉快地享受自己的人生,去跟自己對話。
第三,關于工作。
“將工作視為人生最重要的價值,至少是一種本末倒置,倒因為果。人生在世,做重要的是過一種舒適、寧靜、沉思的生活,如果短短的幾十年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那就不虛此生。”
很多人的不快樂、不自由,都因為被工作綁架了。原本是通過工作獲得更好的生活,但有的人,恰恰因為忙碌失去了更多有價值的東西。
我們熱衷于討論996、社畜,就是因為工作不應該成為人的全部或者大部分。只要活著,就應該牢牢記住,“工作是手段,不是目的。”
第四,關于女性。
“一個女人要想幸福和快樂,必須超越年輕和美貌,必須在年輕和美貌之外還有價值。只有超越年輕和美貌,才能獲得快樂和平靜的心情。”
很多人頻繁使用“少女”,就源于對老去的恐懼。
為什么女性一旦超過三十歲,就好像進入了價值斷崖?但,大環境就是如此,要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就需要更堅韌的內心和卓越的能力,強悍到足以對抗世界,強大到讓人忽略其它。
第五,關于感情。
“世間最有趣的游戲是戀愛。”
“想要找到靈魂伴侶,首先你得有個靈魂,其次要有愛的能力,最后要有運氣。”
其實,看李銀河寫王小波的幾篇文章,比如,《愛情回味》、《我們曾經擁有》、《悼王小波》,就能感受到愛情的美好,她找到了那個真正欣賞自己、愛護自己、能夠傾心交付的男人,擁有過最燦爛的20年。
哪怕無法幸運的找到靈魂伴侶,但也要痛痛快快的愛幾次。愛也好,痛也好,放縱也好,受傷也好,那是活著的滋味。
活著,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愛自己想要的人,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