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壺不過是人生的一場修行
《僧帽壺》備受玩家追捧,與國人佛教文化的信仰有關。中國是佛教大國,而僧帽這把壺集結了佛教文化、陶文化、茶文化一體的載體。很多時候意境不是在外表呈現(xiàn)的,真正有內涵的意境是融入作品自身的。
僧帽壺,最初是由寺廟僧人飲茶器皿,隨著時間推移,成為普通人也可以使用的茶壺。
明清紫砂興起,瓷器中的一些造型被應用在紫砂上。不同材質的作品,在形態(tài)上扯上了關系。紫砂藝人通過改良。創(chuàng)新、借鑒、將僧帽的器形移植過來,并有了一定的發(fā)展。
1936年20出頭的顧景舟,被古董商看中帶到上海,從事仿古做陶的工作。其中就有僧帽這一把壺,當時顧景舟做了兩把,一把底款刻有生蓮居 大彬。但是顧景舟不愿意被商人做為槍手,在壺的內壁留下了“景記”二字。
值得稱贊的是:老一輩的陶手,不只在制壺的技藝 還有道德。那么這把僧帽壺是顧景舟做過的第一把僧帽壺。
這段時期,是一個很受爭議的時期,顧景舟也曾對他那段時光有所評價:這是一段不光彩的歷史,但是有制造者的創(chuàng)造。
據徐漢棠回憶,1979年的時候,他跟隨師傅顧景舟,無意間見到了大彬的另外一件作品,當時就把尺寸量了出來。在1980年帶有顧景舟思想的矮僧帽誕生了。
1989年后,顧景舟又根據自己的思想創(chuàng)作出了一款高僧帽,隨后將僧帽的制作心得傳給了自己的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