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歐六國37天自由行(奧地利)
05-09 11:31

  朋友S ,J夫婦是我外語學校的校友同學,也是我多次旅行的旅友,攝友,歷年曾一起在國內自駕游過不少地方。S在國外學習生活過數年, 前幾年得知他們自由行西歐數國時,曾相約過有機會同行。2014年年初當他們邀請我和也是外校同學的 z 八月同游歐洲六國時,大家欣喜應允。

      出游時間長達近40天,六個國家,交通工具涉及飛機 、火車、地鐵、巴士以及自駕車, 確定行程景點是一件工程浩大且細致的工作,還有機票酒店的預定,租車等,這項重任S一人承擔了。真的佩服其所做的工作,洋洋近20頁的行程安排,細致到步行約多少時間有ATM機取錢,什么地方有停車場,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吃什么美食,什么地方能拍攝到美景……讓你不得不豎起大拇指。和這樣的旅友同行,你說省心不!

      確定出游后由于S包攬了重頭,剩下的就是我們個人簽證的準備工作了: 駕駛證的公證, 簽證申請表的填寫, 保險的購買,財務身份資料的準備等等。S還建議我們重溫一下幾部電影《茜茜公主》、《音樂之聲》、《莫扎特傳》、《翠堤春曉》等,了解旅游景點及各國文化。簽證前大家還聚了一次,核對準備材料,明確出去的分工:確定我是副駕駛兼領航,替手和幫助領會 GPS 看路導航; Z負責記賬;J負責后勤等。如此周密,我真的服了!

      簽證基本順利,這六個國家一個申根簽證搞定。除了Z因為奧地利使館的疏忽,把簽證貼在了舊護照上,往返了一下,一切順當。

      2014年8月18號按預定的機票, 我們一行四人會合在香港國際機場搭乘俄羅斯航空SU213航班轉道莫斯科換乘SU2354航班飛抵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開始了我們三十七天歐洲六國------奧地利、 德國、 捷克、 匈牙利、 波蘭、斯洛伐克自由行的旅程。在香港機場,我寄出了此行的第一張明信片。

      飛機在莫斯科落地時,機艙內響起了一陣掌聲,我覺得有些意外。后來回國途徑莫斯科轉機時也是同樣,我想乘客擔心的可能是因為俄羅斯的局勢吧,平安落地就慶幸。莫斯科機場的安檢也特別嚴格。

     走出維也納機場,預定的酒店步行五分鐘就到了, 順利入住。 維也納的清晨天氣晴好,按照預定的計劃,我們的旅途從四天的自駕車開始。選擇機場酒店也是考慮提車的方便。

       這就是我們四天的伙伴。提好車還鬧了點小趣味, 在熟悉車況時我們都沒找到加油口的開關, 跑到加油站詢問,幾個熱心的奧地利人還都幫忙在車上尋找卻也未果, 最后有人試著說“May be in the key”,嘿,還真是在鑰匙上。原來鑰匙遙控遠開車門,近開油箱門,開車門時油箱門并不會誤開。 對著熱心快腸的七八個老外,我們Thanks 不止。又長了點見識。
      這是我第一次在國外自駕, 有點小興奮,也有點忐忑。 在外面開車全靠GPS,對此心里沒什么譜。GPS也是出行前S就準備好了的,實踐證明還真靠譜,除了中間有一段我們理解誤差在原地兜圈和走進了大森林外,基本準確無誤。
  本次行程起點和終點都為維也納 ( 申根簽證要求進出一致)下面是我們此行的行程:A奧地利的維也納—B 瓦豪河谷—C捷克的CK小鎮—D奧地利的薩爾茨卡默古特地區—E 薩爾茨堡—F 因斯布魯克—G 德國的加米施·帕騰基興—H 菲森天鵝堡—I 慕尼黑—J 羅騰堡—K維爾茨堡—L 班貝格—M 紐倫堡—N 柏林—O 波蘭的克拉科夫—P 華沙—Q 匈牙利的布達佩斯—R 捷克的布拉格—S 維也納—T 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發—S 維也納。大的城市和小鎮共 20 多個,全部時間為 37 天。
      8月19日我們第一天的行程將是從奧地利維也納出發沿著多瑙河沿岸的小鎮,欣賞世界文化遺產瓦豪河谷的風光。目的地是捷克小鎮克魯姆洛夫 ( Cesky Krumlov ), 行程約300公里。
      編輯原因,我按國家記錄行程。
      停靠的第一站是梅爾克。 天氣有些陰冷, 停下車還下起了麻麻雨。 駕車, 遵規守紀是我們的基本原則,尤其在國外。停車讓我們費了點時間, 為了不違規, 更怕被罰, 我們找到”Information”咨詢,問了個究竟,給了我們一張卡,最長為一個半小時免費,自己設置起始時間。最終我們把車停到了指定位置。
      梅爾克修道院是瓦豪河谷世界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 以其華麗的巴洛克式建筑和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而聞名于世。 它建造在河岸一塊高高的巖石之上俯瞰多瑙河,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巴洛克建筑。參觀門票10歐元/人。
    我們從陳列室走過,來到露天迴廊上, 這兒可以縱觀梅爾克小鎮,一覽瓦豪河谷的秀麗風光。
      梅爾克的圖書館, 天頂上是保爾·特羅格 Paul Troger 繪制的壁畫,據說歷史上曾經是世界上藏書最多的, 還保留有中世紀手稿。 圖書館大廳的四壁鑲嵌著木制的書架,書籍整齊的排放在書架上, 被認為是世界最美十家圖書館之一。 我是第一次見到這么美的圖書館,感覺驚艷, 不過后來見過幾個歐洲的圖書館后也不認為這個最美了。

      穿過圖書館從一個旋轉樓梯下去,樓梯底層圈中放置了一面鏡子,使并不高的樓梯看起來無比幽深。進入金碧輝煌的教堂,天頂的彩繪色彩斑斕,其內部裝潢的華麗程度,富麗堂皇得令人瞠目。
      瓦豪河谷是指從奧地利梅爾克到克雷姆斯的一段多瑙河河谷流域,全長約三十公里。擁有完整的自史前時期演化至今的各時期的歷史痕跡,擁有眾多的歷史古城和修道院。世界遺產委員會對它的評價是:“這里的建筑 、 居住區和土地的耕種,雖然隨著歲月逐漸發展演變, 但依舊保存了基本的中世紀風貌, 呈現出一派和諧景象。”
  一路沿著多瑙河蜿蜒前行,寧靜的小鎮,秀麗的村莊,古老的城堡,蒼翠的葡萄園一一閃過,這里號稱是世界最美的河谷之一,還真不為過。多瑙河流經歐洲的許多國家,是歐洲的母親河。印象中的多瑙河被小約翰施特勞斯《藍色多瑙河》影響,美到極致,充滿浪漫色彩,一直還真以為是藍色的。身臨其境,雖有些許失望,但明媚的風光還是名不虛傳的。
       繼續前行的第二站是奧地利多瑙河邊的杜恩斯泰因(Duernstein)小鎮,被稱為是瓦豪河谷沿途最迷人的小鎮,這也是一個有故事的小鎮,使它出名緣于山上已經成為廢墟只是一個遺址的古堡----庫恩林加城堡。這座古堡, 當年曾關押過鼎鼎大名的十字軍騎士, 英格蘭的“獅心王”理查一世。河邊藍白相間的圣堂參事會修道院教堂 也很醒目。
      這兒能觀賞多瑙河,河里不時有游船駛過。如果我們不是自駕車也許就乘坐游船了。
      山上可見殘垣斷墻,還有許多可愛的房子。
      小鎮上酒吧,餐廳,手工藝旅游產品居多
      小鎮還是奧地利重要的葡萄酒產區,可以追溯到凱爾特人居住的時代,河岸,路邊,山上一片片葡萄園連綿起伏。
      原計劃還一路游覽施皮茨(Spitz)和克雷姆斯小鎮的,時間不夠,就在車上看看了。一路田園風光,美不勝收。
      從奧地利到捷克,第四天的行程我們又返回到奧地利薩爾茨卡默古特地區游覽圣吉爾根和圣沃夫岡兩個小鎮。
      薩爾茨卡默古特地區 1997 年被世界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薩爾茨卡默古特位于薩爾茨堡、上奧地利和施泰爾馬克三州的交界處,其名稱源自德語 Salz 鹽和Kammergut
(皇家領地),鹽礦為哈布斯堡王朝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
  薩爾茨卡默古特地區山巒重疊,70 多個湖泊星羅棋布,優美的自然風景和溫泉構成了歷史上奧匈帝國皇室和貴族以及藝術家們崇尚的,歷史悠久的避暑勝地。這一地區的豐富水資源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避暑勝地,較大的湖泊有阿特湖,蒙德湖,沃夫崗湖,哈爾斯塔特湖,特勞恩湖,阿爾特奧斯湖,格龍德爾湖,福席爾湖,沿湖的小鎮和村莊像點綴在貝殼上的珍珠晶瑩發亮,而哈爾斯塔特小鎮就是其中最閃亮的一顆。
      在歐洲開車真的是一種享受,一路美景應接不暇,不定什么時候你就會被突然浮現在眼前的景色驚呆。這不,一早就給我們撞上了如此如夢幻般的仙境。沒的說,停車拍照。
      可夏日的歐洲,氣候多變,半路又下起了大雨,也許也是俗話說的“十里不同天吧”。
      圣吉爾根是奧地利著名的旅游風景區,湖光山色,空氣清新,真的如詩如畫。難怪奧匈國王要在此建行宮,皇家貴族要把這兒作為避暑圣地, 據說茜茜公主也是常來此避暑的。
  我們把車停在了圣吉爾根,這個小鎮介紹說和莫扎特有點關系,他母親出生在此,后來他姐姐也嫁到了這個鎮上。據說鎮政府樓前有莫扎特拉琴的雕像。不過我們沒在鎮上轉,沒看到。我們在碼頭坐上渡輪(船票14.2歐元/人)欣賞沃夫崗湖的絕美景色并前往圣沃夫岡。
       原準備還乘坐小火車上夏爾夫山的 ( 電影音樂之聲場景地), 上船時天氣陰沉沉的,到山上怕什么也看不到,就放棄了。 可后來天又晴了,時間又不允許了, 留點遺憾, 有個念想,說不定啥時候又來呢。
      沃夫崗湖是一狹長型的湖,從圣吉爾根到圣沃夫崗船行 50 分鐘,每小時一班。中途唯一停靠的就是夏夫山火車站 Station Schafberg,在此下船換乘火車上山。
      圣沃夫岡鎮上的著名景點有圣徒沃爾夫岡建造的教堂和白馬酒店。教堂藏有十五世紀畫家創作的祭壇畫,為珍品;白馬酒店之所以有名是因為一部盛演不衰的浪漫愛情輕歌劇《在白馬亭》。介紹說歌劇曾在柏林最大的 Schauspielhaus 劇場首演,后被翻譯成多國語言,並在紐約百老匯和倫敦西區劇院上演,而且在倫敦劇場創下連續上演 651 場的新紀錄,在國際間也曾數次被翻拍成電影,白馬飯店因此名揚四海,
        孩子們都喜歡狗。
      舉著相機問這小姑娘“可以照張相嗎?”可愛的孩子停下腳步羞澀的笑了。
      小鎮美麗,安靜,祥和,鮮花遍布。樓房掩映在層巒疊嶂的綠色中,裝飾獨特,花哨,賞心悅目。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真是享受。
  從圣沃夫岡鎮上回到圣吉爾根停車場發現車前雨刮處都夾著一張紙,是罰單?不是英文一個字看不懂,后來拿給賣船票會說英文的奧地利妹妹幫忙看,她只告訴我們可能不會罰款,可在還車幾天后收到信用卡短信通知還是被罰了款,后來知道原因是“停車未使用停車記時器”。什么是停車計時器?它的英語名字叫 Timing Card,是個紙制的圓盤,停車場免費停車時使用,歐洲很多地方有此類停車場,規定在某天某時段可以免費一段時間停車。如規定可以上午 10 點前免費停車兩小時,你是上午 7 點進場,就將計時器轉到 7 點,放置在駕駛臺上,當抄牌人員 9 點之前檢查時,你是合規的,之后超出時間就按超出時間長短罰款了。
      左為罰單,右為計時器,計時器上的文字是德文“到達時間”,由自己設置。
      第四天的宿營地是有號稱世界最美小鎮也是世界文化遺產的奧地利哈爾斯塔特。它位于著名的鹽湖地區薩爾茨卡默古特湖區內,也是奧地利最古老的小鎮。從圣吉爾根到哈爾斯塔特不到五十公里,山路彎彎,進入小鎮的隧道有點長。
  小鎮很小,就一條可以通汽車的大路,從頭走到尾也不要半小時。它依山傍水,群山環抱,座落在哈爾斯塔特湖邊。一條小道, 一個小廣場, 一座醒目的尖頂教堂是小鎮最好的坐標。
      只是天氣又陰了下來,急急忙忙趕到想拍到日落的打算落空了。到酒店安頓好,我們還是逛上街了。酒店離街道舉步之遙,街口上有一尊鹽工的雕像,他昭示著哈爾斯塔特的歷史:這里有著史前文明的古跡;有自然冰洞;它公元兩千多年前就開始開掘鹽礦,有世界上最古老的鹽坑;還有奇特的人骨教堂。悠久的歷史文化,優美的湖光山色,仙境般的居住環境使小鎮贏得世界文化遺產的桂冠。按照預定計劃,我們選擇性的參觀了“納骨堂”而放棄了鹽礦,因為后來到波蘭克拉科夫我們安排了參觀同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維利奇卡巖鹽坑。
      房屋依山勢建在險峻的山坡上,錯落有致,多為木屋和石屋,到處是鮮花綠草,家家的庭院五彩紛呈,戶戶的窗子裝飾別致。幾乎沒看到兩座一樣的建筑,每座小屋都有別具匠心的造型和裝飾。據說小鎮的居住人口不足一千人但每年接待的游客達百萬人,來過的人無不贊嘆它的美!我在微信中剛放上哈爾斯塔特的照片, 馬上就有朋友回應: 最喜歡這個小鎮。是的,后來走了一路,我也覺得還是這個小鎮最美!哈爾斯塔特真是個童話般清幽的仙境,值得我們住下來細細品味他的最美。在這里你根本不用擔心什么pm2.5超標。
     在小鎮住宿的當晚, 臨睡前我們都暗暗祈禱希望明天有個好天。什么叫運氣! 老天真是眷顧我們, 第二天早起群山霧緲,山頂上太陽露了臉,湖面上也籠罩著一層薄霧。同伴們歡呼雀躍抓起相機就沖出了門,我早上老是起不來,是落在最后的。可有時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等我走到拍攝點太陽都還沒照過來,沒耽誤拍攝。
     一個幸福的女孩,帶著婚紗,小兩口到最美的地方拍最美的照片。
      小鎮上的博物館
      晚上到小鎮著名的格利納·巴烏姆酒店 Gruner Baum Hotel 享受海鮮晚餐。 鎮中心廣場的黃房子就是, 酒店的中文名字“綠樹”, 傳說茜茜公主曾到此下榻,是小鎮的高檔賓館。餐廳的窗戶面對湖水,燭光晚餐,暖意融融。而且價格也沒有想象中貴,很不錯。
       小鎮依山傍湖,面積很小,空間有限,人們死后的埋葬方式也很特別。在這里逝去的人在被埋葬了10年后,會把他們的骸骨都移出墳墓,經過化學處理和藝術雕飾,放到山上洞穴中的骸骨館與他們的家人擺放到一起。日久天長,骸骨館就堆積了大量骸骨。為了便于區分,有的頭骨上貼標簽,有的繪上裝飾紋樣。 這就是納骨堂,據說這樣古老的喪葬習俗已有 1600 余年的歷史,在 12 世紀就存在了。距離現在最近的一個頭骨有說是1995年,也有說是1983年。老眼昏花,我沒找到。現在由于大部分人都改為火葬, 暫時沒有新的骸骨進入該教堂。而且據說如果誰想死后和自己的家人在教堂陳列頭骨, 還需簽署遺囑呢。
     現在哈爾斯達特也有了骨灰墓地,大多數人都選擇了火葬,愿意進納骨堂的人是很少了。納骨堂體積不大,現也無法容納新的骨頭進來,就是一個旅游點了。
      日落沒拍上,華燈初上的時候,跑到湖邊拍了兩張小鎮夜景,倒影依依。
      離開童話般的小鎮哈爾斯塔特, 我們驅車前往此次自駕車的最后一站莎爾茨堡。途中經過也是薩爾茨卡默古特湖區的小鎮巴特伊施爾,在此停留午餐。我們順道逛了逛這座坐落在阿爾卑斯群山之間的美麗小城。這里是一個浪漫故事的發源地----當年茜茜公主和弗朗茨 · 約瑟夫皇帝就是在這里邂逅一見鐘情的,應該說巴特伊施爾是改變茜茜公主一生命運的地方。電影茜茜公主中大量的場景在此拍攝。
  巴特伊施爾 是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 Francis Joseph I (1848-1916 年在位)的溫泉行宮所在地,圖中白色的房子就是有名的 凱撒 ·泉 泰爾梅溫泉 Kaiser Therme。皇帝和茜茜公主的婚禮在這個小鎮舉行。


      伊麗莎白橋 Elisabeth Brucke,以茜茜名字令名的橋橫跨在 特勞恩河 Traun 上。清澈碧綠的特勞恩河穿越小城,伊麗莎白橋連接兩岸。我們到達時恰逢集市,人流熙攘,我們趕了個集。
      小鎮也是著名的溫泉之城,有奧地利最古老的溫泉療養院。據說皇太后索菲因婚后受不育所困,聽人建議到巴特伊施爾泡溫泉,此后連生四子。皇帝溫泉因哈布斯堡家族人經常光顧而得名。
      這里不乏茜茜公主和皇族的痕跡,除了皇宮,有名的還有皇帝的御用蛋糕店—扎烏納(ZAUNER),并且有兩個店:河邊一個,城中心一個。能保留至今,也是難得。
      男人的民族服裝,背帶短褲。
       薩爾茨堡是與維也納齊名的音樂之都,誕生了一位世界級的音樂神童莫扎特,薩爾茨堡也因莫扎特而名揚天下。創辦于1920年的國際性莫扎特音樂節每年夏天舉行,二戰時被迫停辦。直到1945年起才恢復。讓薩爾茨堡斐聲世界還得益于好萊塢獲得10項奧斯卡提名并最終囊獲5項大獎的影片《音樂之聲》。如今這座奧地利自然風光綺麗秀美、音樂文化底蘊深厚的歷史名城,已于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我們在薩爾茨堡安排了兩天的游覽時間,從巴特伊施爾抵達薩爾茨堡我們將停車目的地設在了位于市中心《音樂之聲》拍攝地之一的米拉貝爾花園旁邊的停車場,游覽也就此開始。
  音樂的國度連街頭演奏都不凡。
      米拉貝爾花園是1606年由大主教沃爾夫·迪特里希為自己的情人莎樂美建造的一座宮殿,他們一起生育了15個孩子,不可想象。當時人們稱之為“阿爾特瑙”。后來迪特里希被強迫免職并被關押并離奇死去。其繼任者為了抹去這段不光彩的故事,才將其改為現在的名字“米拉貝爾宮”。“米拉貝爾”說是個意大利女名,意思是“驚人地美麗”。如今這里成為了薩爾茨堡的市政廳,是現今世界上最豪華的婚姻注冊所。花園中花團錦簇,玫瑰園更是艷麗斑斕。
       從米拉貝爾花園出來穿城過巷, “領導”要我們慢慢逛,說要先去買門票交通卡, 指示我負責, 約定到城堡下的Information會合。問路費了點勁,全是德文,會英語的不多,后來找出點道道,盡量找年輕人,找文化人,找白領,全靠自己的眼力運氣了。 事后發現直接約到城堡下會合省勁多了,不用問都能找到,反倒問“Information”知道的人不多。我懷疑是“領導”故意考驗我們。
  美麗的薩爾斯河把薩爾斯堡分成新城、舊城兩部分,從新城往舊城要過薩爾斯河,介紹河上有7座橋連接市區兩岸,最著名的要數以音樂家命名的莫扎特橋。我們從掛滿連心鎖的“愛情橋”走過。見證了不少人的海誓山盟。
      又碰上了集市,自然不放過
      糧食胡同9號是莫扎特的故居,一棟米黃色的小樓。老城街道狹窄,卻門庭若市,熱鬧非凡。這里不僅商家密集,雕飾繁華,且招牌全是手工打造的鐵制鏤花招牌,極具特色。據說這是16世紀的風格,一直保留下來了。
      薩爾茨堡城堡是中歐地區規模最大的一座古城堡,也是薩爾茨堡市的標志。這里曾經是歷代薩爾茨堡市主教的居住地,也充當過兵營和監獄。登頂眺望,整個薩爾茲堡城盡收眼底。      今天的城堡介紹說外觀依舊保持了16世紀的原貌。儂山修道院 ( NONNBERG ABBEY ),是阿爾卑斯山北部地區最古老的女修道院。修道院自公元714年建成以來一直保存到現在。這個教堂就坐落在城堡山上的半山腰,《音樂之聲》的女主角瑪利亞就是這個修道院的修女。在城堡內轉了一大圈,像個小城,還參觀了全景博物館,兵器館等。
  廣場上一個耀眼的金球,據說金球和站在金球上的小人是為了紀念小丑節而建的。
       要還車了,當晚的住宿地是位于薩爾茨堡城郊的一個汽車酒店。設施齊備, 洗車,加油,維護,吃住,wife,一應俱全。我們把車擦了擦,四天,有點臟,不能讓老外說咱中國人沒素質呀。后來發現不擦車也沒關系。第二天一早我們先把行李拉到了市區內入住的酒店辦了入住手續,然后才去還了車。接下來的一天就充分發揮薩爾茨堡卡的作用,公交出行了。
      海爾布倫宮(Schlob Hellbrunn),乘坐25路車可以直接到達。這是一座意大利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筑,以其噴水游戲聞名,在花園里,宮殿內,水景處處,機關重重,路邊墻角花叢,頭頂腳下四周,到處暗藏著噴水裝置。參觀必須在導游的帶領下,因為只有他知道這些噴水開關在哪,正當你全神貫注,駐足欣賞時,水柱從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噴出,讓你猝不及防。我在參觀時發現了一處開關,剛想說開關在那,話音未落,導游就將水噴向了我,引來一陣竊笑。一圈走下來,沒幾個人身上是干的。大家渾身濕漉漉,卻是歡聲笑語。這種作弄人的噴水游戲據介紹說是宮殿的建造者大主教Markus Sittikus想出來的,用意就是在夏季作弄前來做客的客人。因為知道有水加上也下起了雨,我們把相機作為重點進行了保護,要不就慘了。
      我們乘坐游船欣賞了薩爾茨堡兩岸風光。游船在船頭設置了兩個兒童的駕駛位,游程中還特意在音樂的伴奏中讓孩子參與駕駛(當然是假裝),我覺得這些孩子真幸福,這種經歷和場景一定會給他留下美好的記憶。
      還有時間我們乘門蒂斯堡電梯又上山, 參觀了現代美術館。
      我們乘火車從薩爾茨堡 差不多兩小時抵達了因斯布魯克 。這是奧地利第五大城市,坐落在阿爾卑斯山谷之中,地名來自于因河和德語中的Brücke(橋)。地處德國、意大利,瑞士交匯處,它是阿爾卑斯山的心臟。在因斯布魯克無論從哪個角度都能見到白雪覆蓋的山巒,因而這里也是著名的滑雪勝地,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曾于1964年、1976年和2012年三次在此舉辦。夏日則是登山的熱門地點,我們上到頂峰就見到了不少的攀巖者。因斯布魯克是統治奧匈帝國及后來奧地利帝國的皇族哈布斯堡家族的主要住所,因此這里留下了很多昔日皇親貴戚的宮殿建筑群,霍夫堡宮和宮廷教堂,凱旋拱門以及邁希米連大帝在位時所蓋的著名的黃金屋頂,Godenes Dachl)。其出名之處是在突出的陽臺上裝飾了一個金色屋頂,由幾千塊鍍金銅瓦鑲嵌而成,這是當時的王公貴族們用以觀看樓下表演和舞會的設施,彰顯著其皇家風范。另一處著名的景觀就是建在城郊的世界第一水晶品牌“施華洛世奇(Swarovski)”總部的“水晶世界”了。
  在城區,我們主要在瑪麗亞·特雷西亞大街(Maria-Theresien-Strasse)四處閑逛。到著名的金頂屋、霍夫堡宮和宮廷教堂,凱旋拱門等處等處都看了看。凱旋門在維修,沒見其真面目。據介紹這是瑪利亞·特蕾西亞女皇于1765年為慶賀其兒子里奧波特和西班牙公主瑪利亞·露朵維卡的婚禮而建造的。另 人難以置信的是女皇的丈夫弗蘭茨正是在這場婚禮上暴卒而死。所以門上著名的浮雕一面記述的是王儲里奧波特歡慶的婚禮,而另一面浮雕上陳列的卻是悲哀的葬禮。也許樂極生悲吧。
      24小時的因斯布魯克卡是在酒店購買的,囊括了公交,纜車,門票等。住在火車站旁邊很方便,一早我們就乘坐J路公交車向哈弗萊卡峰(Hafelekar)進發。這是屬于阿爾卑斯山脈的山峰,是欣賞阿爾卑斯山全景的最佳地點。通往山上的盤山小路只容兩輛車齊肩,而坡度又非常的陡,終點到洪厄堡(Hungerburg plateau), 然后換乘第一段纜車上到半山,1905米處的塞格魯貝峰;再乘坐幾乎是垂直上升的第二輛纜車到哈弗萊卡峰頂。 換乘中途我們下來逛了逛。 天氣出奇的好,向下眺望,整個茵斯布魯克的景色一覽無余,茵河就像是一條閃閃發光的銀線鑲嵌其中。對面皚皚白雪的險峻山峰連成一片,大山的腰間飄蕩著層層白霧,景色壯麗。
      峰頂哈弗萊卡峰海拔有2256米,幾乎沒有植被,滿目灰色的巖石,壁立千仞。同一纜車上山的有不少是攀巖者,眼見著他們就上了頂,真是佩服。
      火車站前有開往水晶世界的專線往返車,半小時左右就到了。施華洛斯奇水晶中心的外觀做得很特別,你看不到任何建筑,只看到群山環抱中的一座小山上雕著一個兩眼放銀光的巨人頭像,一個小瀑布從巨人的口中流出。綠草如茵,散布著一些雕塑。在這個小山里面藏著的就是整個水晶中心,票價11歐。走進去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水晶墻,魔幻耀眼,臨近出口處就是零售水晶制品的柜臺,大家可以在那里選購最新最全的水晶產品。現在中國土豪不得了,這里也配有中文的導購。
                 圓舞曲之王小約翰·施特勞斯
       維也納是我們此次六國自由行的起點和終點城市,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在外面晃蕩一個多月,還有四天的旅程我們就該回家了。真有點日月如梭的感覺。
      維也納在18世紀后成為歐洲古典音樂的中心,以“音樂之都”聞名遐邇,是音樂使這座城市散發著無窮的藝術魅力,這個城市也到處都是世界音樂大師們的足跡。 漫步維也納, 幾乎隨處都可以看到音樂對這個城市的影響, 音樂巨匠的身影比比皆是。 我們的腳步也從矗立在市立公園的施特勞斯雕像開始,一路尋找貝多芬,莫扎特,維也納童聲合唱團,最終走進維也納音樂生活的支點金色大廳,在金色大廳欣賞了一臺莫扎特交響樂團的音樂會。
      其實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 “ 音樂之都 ”維也納的象征,有“世界歌劇中心”之美譽。但因在匈牙利國家歌劇院聽過歌劇了,我們選擇了到維也納欣賞音樂會。金色大廳,是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的一個演出廳,這里是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常年演出場地;維也納最響亮的品牌:新年音樂會,按照傳統都會在這里舉行。
      我知道金色大廳,是從新年音樂會開始的,也一直向往和憧憬著能身臨其境,見證它金碧輝煌的裝飾,世界頂級的演奏和無與倫比的音響效果。 不過現場觀賞的音樂會有點讓我失望,或者說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好。無論是樂隊的規模,演員的陣容,還有觀眾。好像是專為游客的,基本沒什么規矩,現場有些嘈亂,且中國人占了三分之一。但無論怎樣,我還是如愿以償走進了金色大廳,沒有遺憾。
      走在維也納的大街上,俯拾皆是歷史痕跡,老城區,美泉宮,霍夫堡宮都是世界文化遺產。其多彩的藝術特征,在各類歷史建筑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幾乎每棟建筑都分布著大量的雕塑,充滿了豐富的藝術想象力,讓人嘆為觀止。漫步閑逛在維也納的大街小巷,富麗而璀璨,看得你眼花繚亂。“藝術之都”也名不虛傳。
  這是建于 1716-1736 年的卡 爾教堂 Karlskirche,這個教堂是女皇瑪利亞·特蕾西亞的父親卡爾六世 (1711-1740 年在位)為還愿戰勝 1713 年鼠疫,由菲舍爾·馮·埃爾拉赫 Fischer von Erlach 和他的兒子中標設計建造,是維也納杰出的巴洛克建筑, 教堂的門廊是希臘神殿式的設計, 園頂是古羅馬式樣。大門兩邊的兩個圓柱雕刻著維也納的守護神卡·波洛美烏斯平定鼠疫的故事。
      1897 年,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一些藝術家、建筑家和設計師聲稱要與傳統的美學觀決裂,與正統的學院派藝術分道揚鑣,故自稱分離派,其口號是“時代創作時代的藝術--藝術創造藝術的自由”。卡爾廣場附近的分離派會館是維也納分離派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斯蒂芬大教堂在城市中心,被稱為維也納的心臟,幾何圖形的屋頂瓦片耀眼醒目,我們登上了樓頂。教堂地下是皇室的墓地。以斯蒂芬教堂為中心,直徑約 1.5 公里的老城區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在老城區里面分布著許多統治中歐的哈布斯堡帝國的遺產。
      出來旅行,品嘗一下當地的美食也是一件趣事。在維也納我們也沒有錯過一飽口福的機會,去了兩家網友極力推薦的餐廳。
  一家是維也納最著名的炸肉排 ( schnitzel )百年老店,1905年開業的,據說是四代相傳的買賣。在斯蒂芬教堂附近的一個小巷子里, 占地不大, 門口裝修是綠色調子的。 門庭若市,坐的滿滿的, 必須預定, 我們排到晚八點才吃上。 四個人,要了四份,發現多了,那個豬排忒大,色澤金黃,外脆里嫩,女生一個人真難吃完,不過味道真心不錯,酥嫩。據說是用最好的里脊肉,片好后一點點用錘子拍打成薄片的。簡簡單單一個品種能讓人們吃一百多年不膩味,“牛”!克恩滕大街是維也納最著名的步行街,也是世界十大著名步行街之一。
      另一家是牛肉湯店,門面大些,裝飾也繁華些。如果和豬排比較,這個更符合中國人的口味。不過價格也高些,這頓是我們此行最貴的一頓飯,權當結束聚餐了。也是高朋滿座。入座后,服務生會征詢你點哪個部位的牛肉,價格上略有差異,我們問什么部位最好吃,他推薦了肩胛肉,確實實在,不忽悠人。面包是隨便吃的,還有配菜,調料。牛肉湯是清湯,實實在在的美味,非常好喝,大快朵頤,十分享受。
  維也納的夜晚也絢麗多彩,酒足飯飽后走走看看,去聽音樂會,人生也不過如此了。足矣!
       建于十七世紀中期的美泉宮(申布倫宮)是維也納最著名的景點了,其規模僅次于法國凡爾賽宮,說有一千四百多間房。這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夏季行宮,有人說它是奧地利的頤和園,而霍夫堡就是故宮。我們沒有進宮看房間,這一路皇室珍寶看多了,不覺為奇有些提不起興趣了,倒是其寬闊的巴洛克式的花園讓我們流連忘返,兩次登臨,盡情享受那長長的林蔭道,爭奇斗艷的花卉和溫暖的夕陽。
            美泉宮的最高點凱旋門    

       霍夫堡皇宮是典型的皇家宮殿群,王宮共有 18 棟樓,19 套院落花園,2500 多間房間,現由王宮博物館,西班牙馬術學校,王宮禮拜堂,國立圖書館,阿古斯蒂娜教堂,埃菲索斯博物館,民族學博物館,古樂器收藏館等組成。原本準備進皇宮看看的,隊排的有點長,我們走進了皇家圖書館,精美絕倫。


  
       市政廳 Rathaus,建于 1872-1883 年,新哥特式風格。
           維也納國會大廈,仿古希臘式,被譽為歐洲最美的國會大廈。
            1365 年創辦的維也納大學,大學庭院內有一個美麗的走廊,走廊上立有 137 位曾在學校任教的歷代教授,學者的雕像和紀念碑,介紹說維也納大學共誕生了 12 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乘坐U4地鐵到了終點海利根斯塔特,途中在倒數第二站我們下車看了看維也納著名建筑設計師白水先生的作品,維也納垃圾處理廠,一座功能性的工業建筑,看上去童趣盎然。白水有怪杰之稱,設計多色彩斑斕,不成比例,彰顯個性。市內的白水屋我們也到訪了,是一幢外觀十分卡通的建筑,像拼貼畫,多用極鮮艷的顏色,樓層和窗戶好像都是不對稱的,似乎沒有直線型的。顯得怪誕。
      維也納森林是維也納人引為自豪和驕傲的一張綠色名片,和多瑙河一樣,也是大自然賜給維也納的一份禮物。這片保持原始風貌的自然林中有一些美麗而幽靜的小村莊,幾個世紀以來,不少名人小施特勞斯,舒伯特,貝多芬等都曾在此居住,激發了諸多音樂家,作家的創作靈感和深情,產生了不少名揚后世的不朽之作:小約翰·施特勞斯的《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貝多芬《第六(田園)交響曲》等。中國作家馮驥才在游覽過維也納森林后也寫下了一篇同名于《維也納森林的故事》散文。利用大半天時間,我們也走進了維也納森林。
       從U4下車轉乘了38A到卡倫伯格瞭望臺,中間我們下早了車, 由于班車間隔有時間,也就順勢在周邊看了看。其間又坐過站,卡倫伯格沒下車,邪了,又倒回來。這兒可以遠眺維也納,不過霧霾挺嚴重的。

更新于 05月10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東歐之旅
奧地利:最有氣質的國度,被遺忘的歐洲優等生
向往的最美童話小鎮,都在奧地利
【獨家攻略】邂逅布拉格,遇見維也納---捷奧雙城記(奧地利篇)
奧地利不容錯過的絕佳去處
“奧地利——我僅僅是一位過路客!”—摘自《遠山的旅行》歐洲:奧地利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施秉县| 东辽县| 凤庆县| 祁阳县| 灯塔市| 大同市| 常德市| 繁峙县| 禄丰县| 开封市| 会昌县| 玛曲县| 辽中县| 孝昌县| 开远市| 开平市| 太白县| 唐山市| 商水县| 延津县| 西林县| 澄城县| 宜宾市| 清涧县| 剑河县| 红河县| 黑水县| 团风县| 天长市| 龙岩市| 龙海市| 平定县| 仁怀市| 巴塘县| 吉林市| 长岭县| 会宁县| 安新县| 满城县| 开远市| 永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