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農村,對于天氣的變化尤其的敏感,大自然的發生的變化,在農村的俗語、老話之中都有很好的體現,這也是多年的經驗積累,所演變成為大眾所熟知的俗語,在農村被廣為的流傳,根據季節、節氣的交換,什么季節就應該出現什么樣的天氣變化,但也有會偶爾出現一些例外,這種不正常的天氣變化,也被村民認為對于整個年景有直接的影響,有的還是相當不好的年景,這些俗語說的有沒有道理呢?像這一句:“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說的是啥意思?準不準確呢?
?
按照正常的天氣走向,冬季是幾乎不會打雷的,冬季天氣雖然寒冷,但并不會出現電閃雷鳴的天氣,按照農村老人的說法,這段時期是雷公電母不上班的時間,按照我們現在的說法是人家休年假去了,不當差自然就不會干事情,所以冬季就不會出現打雷現象發生,這也是民間一種說法,冬季主要是很少有上升的氣流,所以云的電荷積累不多,再加上冬天里空氣濕度明顯不如夏天大,大家知道,只有濕潤的空氣才能夠容易導電,所以說在冬天的時候,云也不容易放電。所以一般情況下,我們在冬天的時候,是沒法聽到隆隆雷聲的,但凡是都有例外,冬季也會出現打雷聲。
?
原本不應該出現的打雷,在正月出現了,這種反常的現象,村民看起來是很不正常的,也是一個很不好的年景,也被叫做:正月打雷人堆堆,也被叫做正月打雷墳堆堆,或者是臘月打雷刀兵動,這些都是相當不好的跡象,天氣的反常對于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是相當大的,尤其還很容易出現極端惡劣的天氣,像春季還暖的時候,倒春寒很容易出現,對于正值生長的莊稼來說,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這樣造成的后果,輕則是減產,嚴重的會絕收,在過去的年代,這樣的情況發生,是會直接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也就會出現了墳堆堆的變多的情況發生,雖然帶有一定的夸張性,但也是側面的說明冬季打雷這種反常天氣帶來的危害。
?
對于這句俗語還有一句,連接起來叫做: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三月打雷糠殼飛,意思也是指正月打雷是相當不好的一個年景,被老人稱之為雞飛狗跳年,而二月打雷,則就屬于正常,而且還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年景,如果是到了農歷的三月開始打雷,更是一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大家輕輕松松的就能夠獲得豐收,這也是民間關于天氣變化的一種預測,雖然說不是百分百的準確,但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存在的。
?
這句俗語也有一定的地域性,南北氣候差異很大,南方打雷的天氣會比北方來的比較一些,有時候在正月的時候聽到打雷聲,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但對于北方來說,打雷則要晚上很多,有的地區只有過了驚蟄之后,才能給聽到隆隆的雷聲,對于這句老話你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