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電動車,你會想到哪些品牌?想到特斯拉,蔚來,小鵬等四個輪子的請扣1,想到雅迪、愛瑪這種兩個輪子的,請扣2。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同樣是電力驅動,蔚小理們就是 “造車新勢力”,科技感拉滿的新能源,雅迪、愛瑪們則只能叫“小電驢”,給人一種灰頭土臉的感覺。理論上,明明“小電驢”才是“人類之光”:家長用它送孩子上學、小販用它去菜市場進貨、打工人靠它提升通勤幸福。就連華強和啟強兩位大佬,也是騎著小電驢開啟了逆襲之路。據中國自行車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電動車保有量達到3.4億輛,也就是說,在中國平均每四人就擁有一輛小電驢。而且別看小電驢名字土,賺錢能力卻一點都不含糊。全國兩大小電驢巨頭,雅迪和愛瑪,去年分別賺了21億和18億。反觀新勢力們,還在虧損的泥潭中掙扎。所以這期節(jié)目,我們就來聊聊兩輪電動車,這個中國最大的電動車細分市場,經歷了怎樣的發(fā)展?雅迪和愛瑪們,又是如何在廝殺中站穩(wěn)腳跟的?國內兩輪電動車的發(fā)展,始于1983年的上海。當時,上海永久推出國內第一輛兩輪電動自行車——永久牌DX-130電動自行車。受限于技術水平,DX-130的續(xù)航、爬坡等能力都不盡如人意,價格還高達昂貴的300塊。因此,DX-130并沒有像永久自行車一樣風靡全國。到了1991年,8年時間,才生產了4.5萬輛,其中805輛還是出口海外。那時的街頭,從貧民百姓到國家干部,人人騎的都是一輛二八大杠,電動車的時代還遠遠沒有到來。直到1995年,清華大學研制出輪轂電機,并將其用在電動自行車上,中國兩輪電動車的發(fā)展才迎來了曙光。又過了四年,到了1999年,上海千鶴、蘇州小羚羊、南京大陸鴿和金華綠源四家廠商先后在技術上取得突破,中國兩輪電動車(為便于區(qū)分,以下均稱為電瓶車)行業(yè)正式開始起步。也是在這一年,中國電瓶車行業(yè)的第一位霸主——新日,成立了。新日創(chuàng)始人張崇舜是個溫州富二代,16歲念完初中后,便輟學在家,繼承了家業(yè),把家里的五金生意打理得有模有樣。1989年,也就是張崇舜20歲那年,海南正好在開發(fā),張崇舜便決定去海南開創(chuàng)屬于自己的一番事業(yè)。隨后,他在海南開了一家配件廠,并成為新大洲最大的摩托車零件供應商。到了1995年,張崇舜已掙得千萬身家。他原本打算再創(chuàng)業(yè)專賣摩托車,但種種因素促使他將目光轉向了新興的電動車。1999年,張崇舜在北京成立了新日電動車品牌,年底2000輛電瓶車上市。與此同時,在距離北京不過600多公里的河南,30歲的自行車行老板張劍和妻子段華,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離開家鄉(xiāng)商丘,前往天津二次創(chuàng)業(yè)。之所以選擇天津,是因為天津是全國最大的自行車生產基地,產業(yè)鏈極其完備。同年,愛瑪的前身——天津市泰美車業(yè)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事實證明,夫妻倆的這個決定是正確的。泰美車業(yè)憑借自行車代加工業(yè)務,很快站穩(wěn)了腳跟。2000年前后,電瓶車在國內市場有了一定地發(fā)展,但依舊不溫不火。按照正常的軌跡,中國本來應該像東南亞那些國家一樣從“自行車王國”升級為“摩托車王國”。但沒想到,一紙“禁摩令”,終止了摩托車的繁榮,帶來了電瓶車的春天。當時,各大省會城市陸續(xù)出臺相關措施,或是停發(fā)牌照,或是分區(qū)域限行,掀起了全國范圍內的禁摩大潮。2002年底,交通部又出臺了「摩托車上路需要持有駕駛證」的新規(guī)定,進一步限制了摩托車的出行。事實的走向也驗證了這一點。2001—2003年,短短兩年內,我國電瓶車產量從59萬輛增長到400萬輛,翻了近7倍。2004年,電瓶車正式被確定為非機動車的合法車型,屬于小電驢的時代正式開始了。許多我們熟知的電瓶車品牌,也都是在這一時期相繼涌入市場。2001年,雅迪成立;2002年,新蕾成立;2004年,小刀臺鈴成立……也是在這一年,張劍的自行車加工廠正式轉型為電瓶車廠,愛瑪成立。那是電瓶車市場瘋狂生長的草莽時代,雖然品牌眾多,但大部分產品的外觀、價格都差不多,沒有誰敢自稱擁有核心科技。想要出圈,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打廣告,請明星代言。最先使用這招的是新日。2006年,新日簽約成龍為代言人,喊出「有陽光的地方就有新日」的口號。彼時,還沒有成為 “代言毒藥”的成龍大哥,代言效果確實不錯,新日成功出圈。2007-2008年,新日一直占據行業(yè)老大的位置。北京奧運會時,新日還成為官方場館內唯一指定用車。在新日的代言人策略成功后,其它廠家也紛紛跟進:雅迪請了SHE,比德文請了劉德華,天爵請了周迅,世紀鳥請了李冰冰。2009年,愛瑪以3000萬的價格簽下如日中天的周杰倫。不得不說,愛瑪這個代言人找的確實有一手,以至于現在只要在路上看到愛瑪電動車,品牌哥腦子里都是周杰倫騎在小電驢上對我說:「愛,就馬上行動」。就這樣,憑借著強大的明星效應,愛瑪從一個地域品牌一躍成為全國知名品牌。一個明顯的數據變化就是,2006年,愛瑪銷量還只有15萬輛,但到了2010年,銷量已經突破200萬輛,反超新日,成了行業(yè)第一。直到2016年,愛瑪都是行業(yè)的“最強王者”。可以說,在這場代言人大戰(zhàn)中,愛瑪是最大的贏家。但這種瘋狂在代言人身上砸錢的方式,只適用于市場成長擴張期,一旦市場飽和,這種做法只會加劇行業(yè)內卷。所以在代言人戰(zhàn)爭后不久,電瓶車市場的戰(zhàn)線便拉到了價格上。在這個階段,大家開始玩命壓價控成本,你降價100,我就敢降價300,主打的就是一個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一將功成萬骨枯。在一輪又一輪的價格戰(zhàn)中,最終行業(yè)內大量中小企業(yè)被出清。截至2022年,國內電瓶車企業(yè)由巔峰時期的2000家銳減到只有50多家。這其中,就有在價格戰(zhàn)中崛起,并超越愛瑪成為新一代電瓶車大王的雅迪。和愛瑪一樣,雅迪也是夫妻檔創(chuàng)業(yè)。1997年,董經貴、錢靜紅夫婦倆成立無錫董氏車業(yè),主營摩托車配件銷售。沒幾年,趕上各地相繼“禁摩”,兩人便改行做起了電瓶車生意。彼時,行業(yè)內的兩大龍頭愛瑪和新日正在激烈的爭奪市場份額。雅迪選擇了默默跟隨。一邊和兩位老大一起卷代言人,讓自己的知名度不至于落后太多,一邊以低價作為突破口,瞄準三四線城市,覆蓋了不少下沉市場。次年,時機成熟,手握大筆資金和富予產能的雅迪掀起了新一輪價格戰(zhàn),宣布全部車型降價10%-30%出售。最終,雅迪以當年406萬輛的銷量,一舉超越愛瑪,成為新一代電瓶車霸主。不過,說是老大,當時雅迪和愛瑪的差距只有29萬輛。早在2012年,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愛瑪便選擇上市募資,以繼續(xù)加大推廣力度、提升市占率。可在IPO審核關鍵期,愛瑪爆出了管理層內斗事件,攔住了它的上市之路。之后又因種種原因,愛瑪兩次沖擊IPO都未能如愿。直到2020年底,歷經坎坷的愛瑪才獲準上市。以門店和經銷商數量為例,2021年,雅迪經銷商數量為3353家,門店數量為2.8萬家。愛瑪的經銷商和門店量則分別為2000多家和20000多家。要知道,電瓶車是非常依賴線下銷售的產品,很多時候,只是因為你在想買電瓶車時,發(fā)現家附近就有一家雅迪,然后你就買了。截止到去年,雅迪年銷量為1401萬,愛瑪年銷量為1051萬,雅迪的銷量已遙遙領先。順便一提,昔日的老大新日,在10年被愛瑪超越后,便逐步“掉隊”,2022年年銷量僅為300萬臺。如今市場份額也被后起之秀臺鈴和小刀超越,排在了第五位。令人不免唏噓。而就在電瓶車行業(yè)老大幾經更替的同時,整個電瓶車行業(yè)近些年也發(fā)生了一些新變化。19年,《新國標》落地。跟《舊國標》的含糊其辭不同,《新國標》十分硬氣,對電瓶車最高車速、整車質量、腳踏騎行能力等技術做了嚴格要求。使得不少之前只顧打價格戰(zhàn),而沒有技術研發(fā)上精進的企業(yè)不戰(zhàn)而敗。整個電瓶車行業(yè)的邏輯也因此發(fā)生了根本性改變:那就是從爭奪新客戶的增量市場轉向了用性能和技術讓老客戶換車的存量市場。電瓶車企開始向鋰電池、智能化、互聯網化方向發(fā)展。典型的代表企業(yè)像是小牛和九號。兩者都選擇了中高端賽道,以鋰電池、智能化和顏值為賣點,售價雖不便宜,卻也獲得了不少年輕消費者的青睞。那么,對于電瓶車來說,高端化是一條好路嗎?答案或許是否定的。早些年,雅迪曾喊出「更高端的電動車」的口號,推出了一系列4000塊以上的車型,還花重金請來李敏鎬、胡歌、范迪塞爾代言,但都沒有給雅迪帶來銷量和營收上的增長。事實上,在目前整個電瓶車市場,九號和小牛這些智能高端的電動車所占比都很少,加起來還不到5%,遠落后于雅迪、愛瑪等傳統(tǒng)電動車品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不妨先來思考一個問題:我們?yōu)槭裁匆I電瓶車。答案很簡單,出行的需要。向上和汽車比,便宜;向下和自行車比,舒適。這也就意味著,在大家心里,電瓶車只是一個純粹的代步工具。我們需要的,只是其便捷與實用的功能,那么就沒必要多花錢買高端。最后,我想跟大家聊聊,我們?yōu)槭裁催@么愛小電驢?接娃、買菜、通勤……在2-10公里的出行范圍內,電瓶車絕對是最省時省力的交通工具。而且,電瓶車的使用門檻極低。在新國標出臺之前,國內對于電瓶車的管理基本處于「放任」「無序」狀態(tài):沒有人會查你戴沒戴頭盔,也沒有人會測你有沒有超速。停車、擦碰這種對汽車來說令人頭疼的問題,對小電驢來說也不存在。其次是外賣和快遞等即時配送行業(yè)的發(fā)展,催生了電瓶車市場的繁榮。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即時配送行業(yè)市場規(guī)模已達到290億單。預計到2026年,有望突破994.5億單。可以說只要即時配送行業(yè)不死,電瓶車就依然能笑傲新能源江湖。另外,對于當下的許多年輕人來說,買不起房,買不起車,但能在“24歲,全款拿下一輛小電驢”。騎著小電驢,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不用提前留出堵車、等地鐵公交的時間。抬頭看到下班路上的夕陽,也可以隨時靠邊停車,看一場日落。從前,電瓶車意味著風里來雨里去、披星戴月、有點寒酸;但如今,不會堵車、無需車位,隨停隨走的它,只代表兩個字:自由。或許這個夏天,最令人心動的邀請就是,出來擼串嗎,我騎小電驢接你。參考資料:
1、《為什么中國人熱愛電瓶車?》
2、《餓死了500家公司,兩輪電動車卻再成萬億級市場》
3、《歷史進程中的兩輪電動車》
4、《兩輪電動車不需要高端》
5、《兩輪電動車,十年龍虎斗》
6、《中國經濟的“忠誠軍馬”:國產“小電驢”的四十年》
7、《代言人交鋒、價格戰(zhàn)死磕,電動車江湖的“愛恨情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