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對聯知識講座:怎樣寫賀聯

怎樣寫賀聯

賀聯是應用很廣的楹聯樣式。所謂賀聯,包括壽聯、婚聯、賀生子聯、賀喬遷聯、賀新宅聯、賀就職聯等,內容龐雜,不一而足。這里主要介紹壽聯和婚聯。

第一節 壽聯

生命是可貴的,而人的壽命卻有限得很。自古以來人們總是希望能夠長壽,古人有所謂上壽、中壽、下壽的說法,戰國時期的莊子稱“人上壽百歲”,漢代的王充說“上壽九十,中壽八十,下壽七十”。莊子還述載了一個長壽的典型人物——彭祖。傳說中的彭祖是顓頊帝玄孫陸終氏的第三子,姓籛名鏗,堯封之于彭城。在商為守藏史,在周為柱下史,活了八百歲。彭祖這個形象的出現,集中反映了人們祈求長壽的心理。

百姓盼上壽,貴族階級則希望永遠不死。主要反映貴族生活的《詩經·小雅》中有不少“天子萬年”、“天子萬壽”、“萬壽無疆”之類的祝辭,這里的“萬壽”是福祿久長之意,雖然不專指壽命,但中國傳統的“五福”是包含壽的,而且把壽擺在第一位。

燕飲之間祝人長壽的例子也見于《詩經》。《詩·魯頌·閟宮》:“魯侯燕喜,令妻壽母。”所記載的就是魯僖公在宴席上祝母長壽之事。到漢代,宴席間用酒或物品祝壽似乎已成為一種風尚或禮節。《史記·高帝紀》載:“高祖奉玉巵,起為太上皇壽。”《史記·封禪書》載:“天子從禪還,坐明堂,群臣更上壽。”這是臣下為君父上壽。《史記·項羽本紀》載劉邦約見項伯,“沛公奉巵酒為壽,約為婚姻”,這是主客雙方宴席間祝人健康長壽的禮節。

上面所引的材料還只是一般意義上的祈壽和祝壽,沒有特定的日期和形式,同壽聯沒有直接的關系。我們可以把它看作壽誕慶典的源頭。

壽詩起于何時,已無從查考。唐玄宗開元以后,以皇帝生日為節令,稱天長節、慶成節,通稱圣節或萬壽節。唐玄宗的生日在八月初五,丞相張說等請以這天為千秋節,天寶二年改為天長節。杜甫《千秋節有感》詩云:“舞階銜壽酒,走索背秋毫。”這首詩雖不是祝壽的詩,但說明壽日已有題詩的習慣了。韓元忠有《侍宴銀潢宮應制詩》云:“愿奉南山壽,千秋長若斯。”這首詩雖不題于千秋節,但內容是祝皇帝長壽的。錢起的《柏崖老人號無名先生男削發女黃冠自以云泉獨樂命予賦詩》則是專為柏崖老人獻壽的:“帝力言何有,椿年喜漸長。”由此看來,唐代不僅有為皇帝賀壽的風俗,也有為普通人賀壽的風俗,而且出現了賀壽的詩。

宋代壽詩、壽詞更為普遍。孫奕《履齋示兒篇·賀生日》載:“黃耕叟夫人三月十四日生,吳叔經代人作壽詩云:天邊將滿一輪月,世上還增百歲人。”這兩句詩切合生日,后代用為通行的壽聯。宋人韋驤有《醉蓬萊·廷評慶壽詞》云:“惟愿增高,龜年鶴算,鴻恩紫詔。”古人以為龜鶴都是長壽之物,《淮南子·說林》稱“鶴壽千年,以極其游”,所以人們用龜齡鶴壽來比喻人的壽命,祝人長壽。

宋代還有一種祝壽的文字,叫作壽箋。據《東望閣隨筆》載,南宋時某年四月初八謝太后壽崇節,初九即宋度宗乾會節。賈似道命黃蛻作箋云:“圣母圣子,萬壽無疆,復萬壽無疆;昨日今朝,一佛出世,又一佛出世。”從文字形式上看。這是寫在箋上的壽聯。

南宋時正式稱壽聯的有孫奕賀周必大生日聯,聯云:

年與潞公同丙午

日鄰萊國占中元

聯語切周必大的生年與生日。周必大生于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干支紀年為丙午,恰與北宋名臣潞國公文彥博的生年(1006年)同干支。舊俗稱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北宋名臣萊國公寇準的生日在七月十四,所以說“日鄰”。這副聯語對仗工穩,寫法老到,可以推想宋時應出現不少壽聯。

在欣賞和撰寫壽聯時要了解一些有關年齡的代稱,如:

而立:三十歲。孔子曰:“三十而立。”

不惑:四十歲。孔子曰:“四十而不惑。”

知天命:五十歲。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

花甲:六十歲。又稱耳順之年。

古稀:七十歲。

壯:三十歲。

艾:五十歲。

耆:六十歲。“耆宿”指社會上有名望的老年人。

耋:約指七八十歲。

耄:約指八九十歲。

期頤:指百歲。

杖家之年:五十歲。

杖鄉之年:六十歲。

杖國之年:七十歲。

杖朝之年:八十歲。

下壽:六十歲。

中壽:八十歲。

上壽:一百歲。

米壽:八十八歲。“米”字拆開就是“八十八”。

白壽:九十九歲。“百”字去掉上面一橫,就是“白”。

茶壽:一百零八歲。“茶”字上頭為廿,下半部似八十八,相加得一百零八歲。

椿壽:指父壽,或遍指男壽。

萱壽:指母壽。

以上都是壽聯的常用字詞。

壽聯的主題一般是對主人的贊頌與祝福。壽聯贊頌的是活人。尚未蓋棺,何能論定?這種贊頌和挽聯的贊頌不同,它不允許夸大,不允許拔高,而只能寫實。拔高和寫實,這是中國傳統文化評價死者和生者的分野。

所以,如何在不違背寫實的前提下,贊頌聯主,就成為撰聯的主旨。贊頌的方法之一是選擇主人公生平中突出的一個側面給予歌頌。1917年康有為六十初度,馮國璋撰聯為壽,頌其聲名:

盛才冠巖廊,致身福地何蕭爽

真氣驚戶牖,學語小兒知姓名

胡嗣瑗的壽聯則頌其志向:

以天下為己任

是南斗之一人

黎元洪的壽聯頌其學問造詣:

上壽伏生傳絕學

通經高密擅名家

伏生是秦時博士,漢時傳今文尚書,九十歲時,漢文帝還派晁錯往從就學。高密指東漢經學家鄭玄,他是北海高密人。康有為是今文經學大師,使衰微已久的今文經學昌盛一時。該聯不算隨意拔高,應該還是中肯的。

張元濟的壽聯則概頌其闊大胸懷與著述:

形其量者滄海

何以壽之名山

贊頌之詞可以高度概括,但不能空洞抽象,關鍵在于緊扣主人特點。如王淑蘭賀梁章鉅七十壽聯:

二十舉鄉,三十登第,四十還朝,五十出守,六十開府,七十歸田。須知此后逍遙,一代福人多暇日

簡如格言,詳如隨筆,博如考證,精如選學,巧如聯話,富如詩集。累數平生著述,千秋大業擅名山

上聯寫梁之仕途經歷,下聯寫梁之生平著作,雖嫌奉承,但難以移于他人,也還是貼切的。

贊頌的方法之二是即事立題,或摭取主人近日軼事,或紀述主人生平故事。如梁啟超賀康有為七十聯:

述先圣之玄意,整百家之不齊,入此歲來已七十矣

奉觴豆于國叟,致歡忻于春酒,親授業者蓋三千焉

上聯贊頌了康有為是儒學巨子,并點明今年已進入七十高齡;下聯巧妙借用了張衡《東京賦》的成句,意為奉上佳肴美酒為這位“國叟”祝壽,到處都是他的授業弟子。聯語切合自己的弟子身份,寫得才氣橫溢,俊語星馳,令人叫絕。

這是學生撰聯祝老師壽,下面所引則是老師撰聯祝學生壽,如章太炎賀得意弟子黃侃五十聯:

韋編三絕今知命

黃卷初裁好著書

上聯既切黃侃年已半百的事實,也意黃實已學通古今,腹笥淵博,且治學勤奮。因黃侃性訥,一生不喜著述,故下聯勉勵黃正好著書,以垂澤后世。

直書其事,只要剪裁得法,措辭講究,同樣可以寫出好聯來。任澹園為滬縣星云上人所撰的四十生日壽聯,結語奇詭恣肆,全面描摹了這個和尚的生平喜好和作為:

者個頭陀有點來由,四十年中,好結交名士才人,劍仙羽客

平生和尚作些什么,三千界外,愛玩賞梅花楊柳,古畫奇書

贊頌的方法之三是以典為喻,即以歷史上出名的長壽人物或某方面成就突出的人物來比喻主人。一般地說,所選歷史人物應與壽誕主人身份切合,要以文喻文、以武喻武。

1914年,重慶文藝界為郭沫若五十壽辰祝賀,囚于“中美特種合作所”的葉挺將軍聞知,撰聯書寫在香煙盒紙上由夫人轉交郭:

壽比蕭伯納

功追高爾基

以兩位國外著名文學家作例比,以祝“壽”、“功”之高,貼切得體,畫龍點睛,可謂以少少許勝人多多許。

再如周恩來賀馬寅初六十聯:

桃李增華,坐帳無鶴

琴書作伴,支床有龜

上聯“桃李增華”,謂馬老的學生很多,蔚為氣候;“坐帳”用《后漢書·馬融傳》的典故,意為師長講座;“鶴”用陸機“鶴壽千歲”意,指馬老。“無鶴”指開祝壽大會時,馬老不在現場。(其時馬被關押在貴州息烽集中營)。下聯“琴書作伴”狀寫馬老的生活;“支床有龜”典出《抱樸子》,祈禱馬老長壽。

應當指出,用典最好用人所共知的典故。如吳獬賀李和卿醫生六十聯:

專一壑,別無求,更向五千言勤研祖德

致百齡,知有術,再留四十載普濟民生

其中“一壑”指古代隱士居住的山谷,典出《太平御覽·苻子》,但不熟悉此典的人照樣可以理解。

贊頌的方法之四是敘交燕言事,情文相生,寓頌于情中。

楊石泉曾官巡撫,是左宗棠舊友,左宗棠在甘肅酒泉任上曾寄給楊賀壽聯,聯跋云:“癸酉重九石泉生日撰聯語奉寄,回首甲子歲是日會于靈隱韜光間,歷歷于昨事也。”聯云:

知公神仙中人,勉為蒼生留十稔

憶昔湖山佳處,曾陪黃菊作重陽

聯語除一般性的祝壽之意外,還勸說楊“勉為蒼生”繼續做官,言情款款,平易樸實,歷來為人稱頌。而薛慰農為其親家陳庚伯七十生日所撰的壽聯雖也工適,卻用了兩個典故:

襟上酒痕多,十載同舟如李郭

村邊花事好,兩家卜宅作朱陳

李郭指東漢李膺同太學生首領郭泰相交結,嘗同舟共濟,時稱李郭。朱陳乃結為姻婚之辭,白居易《朱陳村》詩云:“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一村唯兩姓,世世為婚姻。”此聯雖然言情,但全篇無祝壽意,言情而不偏離祝壽主題,這應是壽聯起碼的準則。以這個標準言之,薛聯是不合體例的。松滋雷僧墨與宜都敖達三同登科舉。敖達三夫婦八十歲時,雷與之重游泮水,并贈壽聯云:

同榜幾人存,數前輩科名,并誦靈光一賦

齊眉百歲近,話先朝故事,重歌泮水三章

聯語以“齊眉百歲”點題,題旨既見,其余紀事言情就有所依托了。

在近代楹聯史上,興起了一種諷刺性的壽聯,借主人慶壽之機,明頌暗諷,皮里陽秋。1908年8月,袁世凱五十生日,他是軍機大臣,外務部尚書,賀聯滿堂,極盡吹捧之能事。有一副賀聯從南洋某島寄來,文云:

戊戌八月,戊申八月

我皇萬年,我公萬年

1908年干支為戊申,戊戌即1898年。戊戌六月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的詔書,實行變法。慈禧太后密謀天津閱兵準備乘機廢黜光緒皇帝。維新派請袁世凱于閱兵時舉兵救出光緒皇帝,擊殺榮祿。袁世凱表面答應,背地里卻向榮祿告密。9月26日(陰歷八月初六)凌晨,慈禧幽禁光緒皇帝,后又殺害譚嗣同等“六君子”。聯語所揭的正是袁世凱的這一段丑惡歷史。袁世凱看到后,有苦說不出,立刻派人撤了下去。

近代諷刺聯的又一個重要對象是清末腐朽勢力的總代表慈禧太后。她把自己的生日定為“圣壽節”,逢十稱“大壽”,命“舉國同慶”,張貼“一人有慶,萬壽無疆”之類的壽聯。諷刺慈禧的壽聯很多,章太炎先生1904年撰的慈禧六十生日聯可以說是一個總結。聯云: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時再到古長安?嘆黎民膏血全枯,只為一人歌慶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臺灣,而今又割東三省。痛赤縣邦圻益蹙,每逢萬壽祝疆無

出幅是慈禧的驕奢淫佚史,對幅是慈禧的賣國禍國史。朱起風《古歡齋雜識》卷二稱:“清末那拉氏慶祝萬壽時,余杭章太炎有聯斥其辱國喪地之罪,筆力悍健,氣勢磅礴,傳誦一時。上下聯末句,以'一人有慶、萬壽無疆’顛倒用之,巧不可階。此殆半由天資,半由功力。”

賀壽聯常將壽誕與季候相聯系,以本季候的特征加深讀者對壽誕的印象。一般如:

花開紅杏酣春色

酒祝南山比壽齡

喜慶壽辰歌盛世

欣逢佳日恰春風

四月清和逢首夏

一家歡樂慶遐齡

桃實凝香宴北海

榴花獻瑞頌南山

花開黃菊沐秋露

星耀長庚貫斗牛

桂子飄香開壽宴

金風送暖會嘉賓

看嶺上梅花初放

祝堂前萱草長榮

頂風勁竹何辭老

凌雪喬松豈畏寒

賀壽之聯常用數字對,其方法一是以所生之月入聯,二是以壽齡入聯。

以生月入聯,并不一定要用數字,而且一般不死板地搬用月數。在中國的歲時文化中,十二個月,幾乎月月都有特定的物候節令。這節令不僅為百姓的生活增添了特色紛呈的內容,而且給詩聯創作帶來了取之不盡的題材。壽聯的構思更是往往緊扣節令,茲舉例如后。

正月

林椒辰以進士任江西知縣,五十歲告歸,生日正月初一,薩寄農壽其六十生日聯云:

星輝南極歲之始

雨足西江云自閑

蚌埠督軍行轅倪嗣沖生日為正月十三,離元宵燈節二日,某君壽其五十歲聯云:

三千珠履集平原,分明月殿霓裳,喚回天寶

十萬花燈買元夜,曾記蟠桃麟脯,醉倒昆侖

所謂“三千珠履”原指楚國春申君有門客三千,其上客皆躡珠履以見趙國使者,這里喻祝壽的客人多且奢華。“月殿”云云,指慶壽的歌舞場面猶如天寶年間楊貴妃殿前的霓裳羽衣舞。

二月

二月有寒食節,自冬至到寒食一百零五日,所以古人稱寒食日為“一百五日”,唐人也稱“一百六日”。范春泉二月十六日生,五十歲生日時恰逢主持天津海運,薛慰農撰壽聯云:

大衍添壽,一百六日春光好

長才捧檄,七十二沽游興濃

大衍,本指用大數衍卦,因《易·系辭》上有“大衍之數五十”的話,人們便以大衍為五十的代稱。

二月十九是觀音菩薩生日。周某生于二月十八,平生長齋學佛,有賀其七十生日聯云:

柑圃閱春秋,問采藥山中,備羨門幾生福

菩提證因果,報現花南海,先大士一日生

“柑圃”則圍桔,暗切其姓是“圍吉”周。“羨門”是古代傳說中的仙人,切其生平所事。

古人又以二月十二為百花生日,孫季芳此日壽誕,嚴堯卿撰賀聯云:

讀書空山,無過即壽

此老生日,有花皆香

三月

韓愈曾被貶為廣東陽山縣令,后人立祠紀念他。清末陽山縣令胡衡齋于三月三日在祠內為韓愈做生日,制壽聯云:

其人如泰山北斗

是日也天朗氣清

杜甫《麗人行》有“三月三日天氣新”的句子,對幅用其意境暗點生日。

六月

六月二十四日為荷花生日,某老生于六月二十三日,屠小園賀其七十壽聯云:

莫道古來稀,年齒已堪告杜老

若論一日長,風流直欲喚蓮兄

八月

八月有中秋,某老生于八月十六日,有人賀其六十壽聯云:

大撓周天,俾熾而昌期而艾

中秋昨日,愿人長壽月長圓

“大撓”是黃帝的史官,相傳“大撓作甲子”,以干支相配紀日。“熾”有昌盛的意思,《詩·魯頌·閟宮》有“俾爾熾而昌,俾爾壽而威”的話。“艾”是對老人的敬稱,“五十曰艾”。

九月

九月九日為重陽,古有登高之俗,插茱萸、飲菊花酒以祈長壽。俞樾有壽沈仲復九月十日生日聯云:

以玉堂客作金山主人,旌節將移,且為第一泉小住

歌鶴南飛和大江東去,茱萸未老,好補重九節清游

嚴問樵有壽侯理庭之母九月十日九十壽聯云:

開上壽初筵,九十曰耋

后重陽一日,八千為秋

十月

俗稱十月小陽春,涂小園壽歐陽某十月七十歲生日聯云:

三千歲月春猶小

六一風神古所稀

宋歐陽修自號“六一居士”,這里借“六一”暗切主人姓氏,又正好構成數字對。

十二月

古以農歷十二月臘祭百神,稱臘月。十二月初八是浴佛節,宋時作浴佛會,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民間有吃臘八粥之俗。俞樾有壽王夢薇之母十二月八日七十生日聯云:

愿歲歲今朝,以臘八良辰,陳千秋雅戲

祝婆婆老福,從古稀七十,到上壽百年

在中國的歲時文化中,十二個月幾乎月月都有可以用來抒寫的題材;即使找不到合適的可資敷衍的故實,也可以就月日數字的特點,提煉出妙趣橫生的數字對。蒯禮卿以五月十五日生,徐涯生壽其五十歲聯云:

五月十五,五福備至

百年半百,百壽開先

郭嵩燾有壽入冬月十一生日聯云:

十一月十一日

八千春八千秋

簡直是信手拈來,不費功夫。

一般說來,年紀不大,不值得祝賀。楹聯史上的壽聯多為五十以上。且民間風俗,祝壽多取整數,如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這些數字很容易分解,也很容易找到相對的數量詞組。某君賀人五十壽聯云:

數百歲之桑弧,過去五十,未來五十

問大年如海厘,春華八千,秋實八千

桑弧,據《禮記》載,國君世子出生,以桑做的弓、蓬草做的箭射天地四方,寓志在四方之意。海屋,據蘇軾《東坡志林·三老人語》,嘗有三老人相遇,或問之年。一人曰,吾年不可記,但憶少年時與盤古有舊。一人曰,海水變桑田時,吾輒下一籌,爾來吾籌已滿十間屋矣。一人曰,吾所食蟠桃,棄其核于昆侖山下,今已與昆侖山齊。這是以百歲來衡量五十。

乾隆皇帝五十歲時有壽聯云:

四萬里皇圖,伊古來從無一統一朝四萬里

五十年天子,自今后還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這是用萬歲來衡量五十。

丁立誠壽金蕓臺五十生日聯云:

酒星李長庚,愿三百六旬多醉

君子蘧伯玉,知四十九年之非

中國民間的做壽,有所謂“做進”,人們祝五十壽往往在滿四十九歲之時。蘧伯玉是春秋時衛國人,孔子在位,常主其家,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賢而終不見用。于是“知四十九年非”成了五十壽聯常用的典故。

以日而論,五十年共得一萬八千日,周鳳楞賀人五十壽聯云:

吾輩當惜分陰,萬八千日莫虛擲

勸君更盡杯酒,四十九年應知非

七十的拆拼之法也可以有多種。李鐘榮壽孫子翼之母七十生日聯云:

介壽獻西母蟠桃,一千歲花,二千歲實

忘憂羨北堂萱草,四十年苦,三十年甘

丁立誠壽鄒典三的七十生日聯更為奇特:

君七十,我五十,合甲子重周,歲序綿長,高會先荷花生日

椿八千,桃三千,記己亥六月,主賓酬酢,勝地得好木叢林

聯語切壽齡、切年月日、切慶祝地點好木寺,藝術容量很大。這類聯似乎都受了紀昀乾隆五十五年八旬萬壽燈聯的影響,聯云:

八千為春,八千為秋,八方向化八風和,慶圣壽八旬逢八月

五數合天,五數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備,正昌期五十有五年

漢語詞匯中帶數字的語匯雖多,但在一副短短的聯中,要把與壽誕相關的內容同數字結合得如此天衣無縫,學問功底、才思技巧,是缺一不可的。

挽聯中有自挽,在壽聯中亦有自壽一類。舊文人中,有此癖好者不在少數。如清代大聯家鐘耘舫六十自壽聯,長達890字,上聯總結了作者的坎坷一生及受盡挫折之后的反省;下聯則是對戰亂頻仍、風雨飄搖的國事的概觀。一般文人大多在壽誕之日,自己寫副楹聯,自我總結一番,寄托自己的某種情懷。依其內容,大約有三種境界。

第一種境界,自慰自足,自我標榜。

能夠提筆寫聯的,大大小小是個知識分子。在封建社會,這些人一般溫飽有馀,眼見得社會黑暗,并不愿同流合污。做的詩聯,往往孤芳自賞,高標自詡。就世界觀而言,這類聯的消極意義要多些。如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六十自壽聯云:

常如作客,何問康寧,但使囊有馀錢,甕有馀釀,釜有馀糧,取數頁賞心舊紙,放浪吟哦,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過到六旬猶少

定欲成仙,空生煩惱,祇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將幾枝隨意新花,縱橫穿插,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閑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

鄭板橋的人生觀無疑是消極的,但他并不主張無所作為。他的放浪形骸原本也是對黑暗官場的一種消極抵制。這副聯對后世自壽聯影響很大,不少人只是吸取了聯中消極的一面,充分體現小農經濟土壤中產生的一種自慰自足的情緒。佚名五十自壽聯最為典型:

內無德外無才,并無好無惡無是無非,更無點些些產業,直到無柴無米,五十載光陰荏苒

老有母長有兄,并有妻有女有子有孫,還有個小小功名,也算有福有壽,兩三代骨肉團圓

作為經學大師的俞樾,終生追求的境界是沒有止境的,他的自壽聯遠遠超出了“知足常樂”保守傳統:

三多以外有三多,多德多才多覺悟

四美之先標四美,美名美壽美兒孫

乾隆皇帝的七十自壽聯雖然也是自我標榜,但事與人稱,毫無夸張之辭:

七旬天子古六帝

五代孫曾予一人

在封建帝王中,乾隆以前活到七十歲的只有六人:漢武帝劉徹、梁武帝蕭衍、唐高祖李淵、唐玄宗李隆基、清圣祖康熙、清高宗乾隆;而五世同堂的只有乾隆一人。

第二種境界是回顧去日,自我反思。

黃楓亭的五十自壽聯是籠統地、抽象地反思:

已歷萬八千日,先生醉乎,未也

追思四十九年,吾子過矣,非歟

謝玉漢在廣東做過多任知縣,與夫人同躋七十,自壽聯云:

無可頌揚,百姓脂膏未曾染指

有何歡喜,七旬夫婦難得齊眉

有近代聯圣之稱的方地山的自壽聯寫得更加含蓄,近乎格言:

依于金石能長壽

但善詞章非壯夫

作者精于考古學,工于詩賦。做過袁世凱的西席,晚年寄居天津。此聯約寫于袁世凱徹底倒臺之后,風云變幻的政治形勢使他不得不想起漢人揚雄《法言》中的一句話:詞賦之類的雕蟲小技“壯夫不為也”,感慨何其深也!

第三種境界是珍惜年華,積極奮進。

不少自壽聯擺脫了“一切都由命安排”的宿命論,超越了自慰自足的庸人哲學,一掃孤芳自賞、放蕩不羈的舊文人習氣,表現出奮進不已,樂觀向上的積極進取精神。李鴻緒七十自壽聯云:

七秩是今秋,敢云詩詠臺萊,猶以辛勤圖補拙

百年數來日,惟愿性同姜桂,好將老健當神仙

一秩是十年,七秩即七十年。“臺萊”即莎草,《詩經·小雅·南山有臺》詩云:“南山有臺,北山有萊,……樂只君子,萬壽無期。”這里指代祝壽。

更值得推崇的是康有為的六十自壽聯:

傀儡曾遣登場,維新變法,備歷艱辛,廿年出奔已矣。中間灰飛劫易,幾閱滄桑,壽人笙磬忽聞,北海歸來如夢幻

歌舞業經換劇,得失興亡,空勞爭攘,一世之雄安在?此時霧散煙消,徒留感慨,老子婆娑未已,東山興罷整乾坤

光緒二十四年,維新變法運動失敗,康有為流亡國外二十年,回國后有感于巨變作了這副自壽聯。聯語突破了壽聯只寫個人功名得失的框框,把個人命運同國運興衰結合起來,立志再整乾坤。盡管他在行動上沒有做到,但就楹聯藝術而言,還是可以傳誦的。

第二節 婚聯

現代家庭常用聯,除了春聯之外,大約就是新婚喜聯了。婚聯起源于何時,沒有認真考索過。明清小說中各種楹聯都曾見過,獨不見婚聯。寫于晚清的《老殘游記》記錄了這樣一件事:在齊河縣旅店,黃人瑞想方設法促成了老殘與翠環的姻緣。老殘被擁進新房,墻上掛了一副大紅楹聯: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

是生前注定事,莫錯過姻緣

看來,相對其他聯種來說,婚聯的出現不會太早。

但是,中國人從來就把結婚當成人生第一件大事,所謂“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把愛情放在功名的前面。遠在春秋時期,士大夫們就規定一套又一套婚娶的繁瑣禮節,詩歌中戀愛婚姻更是永恒的主題。人們在自身藩衍的過程中,創造出數不清的通婚結緣、選美擇婿、夫婦和睦的優美故事。這些佳話趣事,往往成為詩文歌曲的重要題材,自然也為后代婚聯的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這里就婚聯常用字詞和幾個常用典故作些介紹。

1.婚聯常用字、詞

婚聯立意的核心之一是整個聯語的意境要呈現出新和喜的氣氛。諸如:

雙飛卻是關雎鳥

并蒂常開連理枝

燕舞鶯歌春得意

志同道合偶遂心

喜期辦喜事,皆大歡喜

新春結新婚,煥然一新

橫額常用的祝辭如良辰美景、賞心悅事、花好月圓、雙喜臨門、美滿姻緣等,一般可用作橫披。

就字面而言,構成喜慶氣氛的辦法之一是選用美好的、吉祥的、正面褒揚的詞語。“紅”、“新”、“佳”、“喜”一類的詞不但不可少,而且在同一聯中可以多次重復出現,形成復字聯。

中國人以紅色為喜慶,婚日用紅燭、紅紙、紅腰帶、紅頭巾,禮物用紅紙包裝。構成楹聯的詞語既要講究感情色彩,又要注意其形象色彩,用以作為起興和比喻的事物也必須是美好吉祥的。

次說“新”字,早在《詩經》中就有“宴爾新婚,如兄如弟”的話,《白虎通·嫁聚》引作“燕爾新婚”。用為慶賀新婚之辭,王實甫的《西廂記》中說:“婚姻自有成,新婚燕爾安排定。”自漢代開始,新娶的妻子,新嫁的丈夫都稱為新人。唐代以后,人們又把本指新科及第者的“新郎”借來稱新婚男子,所以關漢卿的《竇娥冤》中唱道:“帽兒光光,今日作個新郎。”

再說“喜”字。自古吉慶的事都可以稱喜,而唐以后“喜事”多特指婚姻,民間至今還把結婚叫作“辦喜事”。結婚的日子叫喜日,結婚的宴席叫喜宴,請帖叫喜帖,照料新娘婦女叫喜娘,與結婚相關的地方的物品都要貼“喜”字。

婚期又可稱“佳期”,唐人樂府詩中有“何年征戍客,傳語報佳期”的句子。美女又叫“佳人”,一對新人稱“佳偶”,好女婿稱“佳婿”,大書法家王羲之就被稱為佳婿。好兒好媳又可叫作“佳兒佳媳”。所以“佳”字在婚聯中也用得很多。

2.幾個常用典故

婚聯除講究典雅外,還要求辭藻華麗,這是婚聯藝術上的一個特征。為了突出這一特征,常常運用一些典故。這里擇其要者略加介紹:

婚聯是最富有文學性、內容最為豐富、風格最為典雅、辭藻最為華麗的一類實用對聯。這是婚聯在藝術上的一個特點。婚聯最為常用的字詞有魚、水、花、鳥、月、珠等。多用比喻修辭手法。這里選擇幾副傳統婚聯略加簡介:

百年好合

五世其昌

上聯典出《詩經·小雅·棠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古人認為人生能活百年,就是長壽。好合,即和諧。夫妻百年好合,就是能和諧到老,終身相伴,這是人生的幸福。下聯典出《左傳·莊公二十二年》:春秋陳大夫懿仲占卜擇婿嫁女,得“吉”,卜辭有“鳳凰于飛,五世其昌”等語,“五世其昌”是說婚后其子孫將要世世代代昌盛發達。

這是在城鄉婚禮中最常見的喜聯。有人將它擴寫為“百年歌好合,五世卜其昌”。它概括力強,內涵豐富。不但祝福結婚當事人白頭偕老,一生幸福,而且預祝他們子孫興旺發達,繁榮昌盛。這種吉祥喜慶之意,完全符合我們漢民族的傳統心理。

雀屏中目

鴻案齊眉

上聯典出《舊唐書·竇后傳》。南北朝北周的竇毅有一個女兒,從小聰明過人。當她聽到隋文帝楊堅篡奪了北周政權的消息,非常氣憤,哭著說,恨自己不是男子,無法前去挽救舅舅家的亡國災難。竇毅覺得女兒很有膽識,是巾幗中的佼佼者,決定替她選擇一個英雄男兒為丈夫。于是便在家里特制了一架畫著兩只孔雀的屏風。凡來求婚者必須連發兩箭,射中屏風上孔雀的眼睛,才會許婚。最后只有李淵通過了這種“考試”,他就是后來的唐高祖。竇毅的女兒便成了皇后,史稱竇后。

下聯典出《后漢書·梁鴻傳》。東漢梁鴻家貧苦讀,性耿直,很有學問和氣節。很多人想把女兒許配給他,他謝絕了不少提親者的好意,最后娶了長得不好看的孟光。婚后他倆隱居山中,安貧樂道,感情甚篤,夫妻相敬如賓。每次吃飯時,孟光總是把盛飯菜的托盤高舉齊眉,為梁鴻送飯,表示對丈夫的敬愛。

這副對聯有人擴寫成“雀屏欣中目,鴻案慶齊眉”。或“雀屏射中目,鴻案舉齊眉”。

藍田種玉

紅葉題詩

上聯典出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一。相傳古時有個雍伯,葬父母在一座高山上。山高八里,山上沒有水,他備了水給人喝。有一個人來喝水,給他一斗石頭,叫他去種,說可以種出玉來。正好雍伯要娶一個姓徐的女兒。姓徐的要他送一雙白璧。雍伯在種石頭的田里得到五雙白璧送去,遂與徐女成婚。

下聯的紅葉題詩結成良緣的故事,在唐代較多,情節略同而故事各異。現舉唐范攄《云溪友議》卷十中的一則故事為例。相傳唐宣宗時,舍人(侍候太子的官)盧渥在御溝里拾到一片紅葉,上面寫著一首詩:“水流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他就把它藏在箱子里。后來宣宗放宮女嫁人,盧渥去宮女中選擇配偶,選中的恰巧就是在紅葉上題詩的人。

御溝題葉

繡幕牽絲

上聯見前面“紅葉題詩”的解釋。

下聯事見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牽紅絲娶婦》。相傳唐朝宰相張嘉貞想以郭元振為女婿。他有五個女兒,讓她們藏在幕后,各牽一根紅絲留在幕外。郭元振伸手牽著一根,是第三個女兒牽著的,就娶為妻。

宜家宜室

鼓瑟鼓琴

上聯語出《詩經·周南·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宜,合適,相稱之意。室,謂夫妻所居。家,謂一大門之內。意思是說女兒嫁歸男家后,一定夫妻和好,全家順遂。下聯語出《詩經·小雅·棠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鼓,彈奏,演奏之意。瑟、琴,皆屬于樂器。比喻成婚之后,夫唱婦隨,猶如彈奏瑟琴,節奏和諧,音調甜美。同時琴、瑟又諧音情、色,寓意深遠。

這副對聯還可以上下聯對換成:

鼓琴鼓瑟

宜室宜家

也可同前一副對聯組合成:

御溝題葉宜家宜室

繡幕牽絲鼓瑟鼓琴

運用歷史上的喜結良緣故事,按照對聯撰作規律,可以創作出很多很好的婚聯來。人們總是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希冀和期待吉祥如意的未來,這是中華民族傳統心態的反映,也是人際和諧精神的表現之一。所以婚聯中用典用事的特別多,愛用古代良緣佳話綴構成聯。這種婚聯,顯得典雅雋永,意味深長。不過讀者對于婚聯中的有關典故豐富的內涵要作為文史知識多加了解,不能用錯了。

吹簫引鳳

淑女乘龍

“吹簫引風”的故事出自《列仙傳》。傳說秦穆公時,簫史善吹簫。秦穆公的女兒弄玉很喜歡他,二人結為夫婦,筑鳳臺居住。有一天,簫史吹簫引鳳,弄玉跨鳳,簫史乘龍,一同升天而去。后代詩文中常以此為結婚的典故。唐李端《贈駙馬》詩云:“日暮吹簫楊柳陌,路人遙指鳳凰樓。”與此相似的還有一個“乘龍”的典故,《楚先賢傳》載,孫文英與李元龍二人都娶太尉桓叔元之女為妻,當時的人稱贊桓氏二女俱“乘龍”。不過,“乘龍”只能用于擇婿嫁女一方。

鴛鴦比翼

龍鳳呈祥

鴛鴦:這種鳥雄為鴛、雌為鴦,偶居不離。詩文中自古用為愛情的象征,《詩·小雅·鴛鴦》唱道:“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古有所謂鴛鴦被、鴛鴦枕、鴛鴦履,但凡夫妻所用之物,都繡上鴛鴦,并以鴛鴦為名。

鳳凰、鳳鸞:鳳凰是瑞鳥,雄為鳳,雌為凰。《左傳》中載有敬仲夫妻在齊國享有聲譽,占卜之辭有“鳳凰于飛、和鳴鏘鏘”的話。傳說鳳凰“非梧桐不棲,非醴泉不飲”,所以用這兩句話來比喻敬仲夫婦的聲譽。《詩·大雅·卷阿》唱道:“鳳凰于飛,翩翩其羽。”后來用“鳳凰逑”比喻愛情,用“鳳凰于飛”比喻夫婦和諧。

鸞是一種神鳥,詩文中用以喻美人。唐盧儲《催妝》詩:“今日幸為秦晉會,早教鸞鳳下妝樓。”春秋時秦國和晉國世為婚姻,所以唐以后稱兩姓聯姻為秦晉之好。鸞鳳連用泛指美人,后以鸞鳳和鳴喻夫婦和諧。明代,定婚的帖子又稱“鸞書”。所以“鸞鳳”在婚聯中出現的頻率簡直比鴛鴦還高。

另外,中國自古講究兩姓通婚必有媒人,人間有媒人,天上便有月老。唐人小說記韋固夜經宋城,遇一老人倚囊而坐,向月檢書。韋固問所檢何書?答曰:以系夫妻之足,雖仇家異域,此繩一系,終不可避。杭州西湖有月老祠,魏滋伯撰祠聯云:

甘四風吹開紅萼,悟蜂媒蝶使,總是因緣,香國無邊花有主

一百年系定赤繩,愿秾李夭桃,都成眷屬,情天不老月長圓

這是一幅優美的愛情婚姻聯,掛在哪里都能現出個中情味。

2.節令與軼事

婚聯講究切合。大而言之要切合婚姻喜慶的主題。分開來說,還要切合婚期、切合新人的姓名、新人自身的特點及戀愛軼事。

(1)切時令

傳統的婚聯中有所謂分月婚聯、分季婚聯。分月也好,分季也好,無非是以四時風物、民俗傳說入聯,教風花雪月都帶上喜慶的色彩。

春天的正二三月,可以入聯的風物一是新春新歲,切合一個“新”字:

春臨大地迎新歲

喜到人間賀佳期

吉日吉時傳吉語

新人新歲賀新婚

選佳節擇佳偶,佳期傳佳話

迎新春賀新喜,新人樹新風

二是梅雪迎春、花明柳暗、景物一新;

金屋才高,詩吟白雪

玉臺春早,妝艷紅梅

“金屋”指極其華麗的房屋,史載漢武帝未登基時將娶阿嬌作婦,他說:“若得阿嬌作婦,當做金屋貯之!”白雪吟詩說的是晉朝謝道蘊的故事。謝道蘊是個才女,一日大雪,其叔父謝安問:“白雪紛紛何所似?”謝朗回答:“撤鹽空中差可擬。”這個比喻自然太別扭粗俗。謝道蘊答:“未若柳絮因風起。”后來便用“詠絮才”或“白雪吟詩”比喻女子多才。“玉臺”指鏡臺,女子的梳妝臺,唐王昌齡的《朝來詩》:“盤龍玉鏡臺,惟待畫眉人。”用了這些典故,較一般地直書桃紅柳綠、紅梅吐艷之類要高雅得多了。

春景的另一個特點是鶯歌燕舞:

杏壇春暖花并蒂

蘭閨日融燕雙飛

“杏壇”傳說是孔子聚徒講學之處,“蘭閨”通常指女子所居,這副聯應是寫女性知識分子的。

鶯聲日暖鳴金谷

麟趾春深步玉堂

“金谷”地在洛陽西北,晉人石崇曾筑園于此,南朝梁何遜有詩句云:“金谷賓游盛,青門冠蓋多。”這里借喻賓客之多。“麟趾”喻家族之旺。《詩經》中有篇名《麟之趾》。“玉堂”泛指富貴人家,樂府詩中有“黃金為君門,白玉為君堂”的句子。

夏季是農忙季節,這個季節結婚的不多。

秋季婚聯主要切三樣東西:

一切七夕的故事和風俗:

巧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色作春宵

玉鏡人間傳合璧

銀河天上渡雙星

銀漢雙星,藍田合璧

人間巧節,天上佳期

二是中秋圓月:

百合香車迎淑女

中秋朗月照賓朋

朗月慶長圓,光照庭前連理樹

卿云何燦爛,瑞符天上吉奎星

三是中秋桂花。丹桂飄香,“桂子”又諧音為“貴子”,喻“早生貴子”之意,所以用得多:

吉日恰逢桂子熟

新婚喜共月兒圓

丹桂香飄,姻聯兩姓

蟾宮月滿,喜照人間

冬季之婚常在歲末,婚期放在年頭歲尾,這是中國婚俗的一大特征。婚聯所取之物與初春基本相同:

畫眉筆帶凌云氣

種玉人懷詠雪才

梅蕊初放,花開并蒂

鳳凰于飛,喜滿華堂

葉上題吟,朱陳結好

梅邊索句,秦晉聯姻

(2)切婚期

所謂切婚期就是把結婚的日期寫進婚聯中去。最簡單、最直接的辦法是采用嵌字之法,把結婚的日子嵌入聯中。如:

初月灑銀光,詩題紅葉同心句

三更話密語,酒飲黃花合巹杯

這是陰歷初三婚,從“紅葉”、“黃花”等字眼看,當是九月初三。

十全其美,五世其昌,斯為貴也

六合同春,萬方同慶,不亦樂乎

這是春季某月的十六。

需要指出的是,婚聯中直嵌吉日容易顯得呆板,如果找不到合適的用數字構成的詞語,往往生拼硬湊,失之牽強,這是撰聯者必須要注意的。

(3)切姓名

切姓名的常用之法是把姓氏字以至于整個姓名都嵌入聯中,這是非常困難的事。因為多數姓名之字很難組成合適的詞語,即便分開來不難組詞,但要聯成句子,又要切合婚姻,就十分不易了。如果適當引用典故,嵌入后不見刀斧痕跡,那就更難。就算以上諸事都做到,還有一個平仄的問題。吳汝綸賀某王氏子入贅聯云:

在昔吹簫傳弄玉

只今坦腹得王郎

上聯從新郎的角度,用《列仙傳》典來贊美新娘冰清玉潔的品格。下聯用《世說新語·雅量》王羲之坦腹東床而中佳婿之選的典故,切王氏子入贅。

方地山賀馬文季、羅韻玲九月婚聯云:

玉驄馬,少年場,白眉世家,一代文章傳季子

金叵羅,合歡酒,黃花門第,三秋韻事斗玲瓏

這副婚聯不僅嵌入了新郎新婦的姓名,而且點明了各自的家世、點明了婚期節令。馬文季是桐城派后期作家、教育家馬其昶的第三子,本人也有才名,所以說“一代文章傳季子”。“白眉”是馬姓的典故,源出《三國志·馬良傳》。蜀漢馬良字季常,兄弟五人皆以“常”為字,各負才名;馬良眉生白毛,才氣出眾;鄉里諺曰:“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羅文玲家酷愛菊花,尤善種菊,故稱“黃花門第”,菊開九月,正切“三秋”時令。“玉驄馬”是名馬,嵌入馬姓;“金叵羅”是酒杯,正好嵌羅姓。一聯之融入如此眾多的事情而又不見刀斧痕跡,既顯出學識的淵博,又見其技藝的高超,稱得上婚聯一絕。

(4)切軼事

婚聯要寫出特色很不容易。梁章鉅著《楹聯叢話》,錄乾隆至道光百余年間名聯,婚聯僅五副;吳恭亨《對聯話》所收婚聯也是鳳毛麟角;各種名聯選集中婚聯甚為罕見。但在實用聯中,婚聯卻是泱泱大國。這種反差正好說明婚聯創作需努力寫出特色,寫出佳作。以新人的生平軼事或愛情軼事入聯,正是突破一般慶賀主題,體現婚聯個性的重要方法。有“現代聯圣”之稱的方地山題女兒結婚聯云:

兩小無猜,一個古泉先下定

萬方多難,三杯淡酒便成婚

聯語幾乎全是紀實。方地山的女兒嫁給袁世凱的孫子,其親家袁克文曾是方的學生,二人都喜歡收藏古幣,兒女訂婚之時不用世俗聘禮,只是相互交換了一枚珍貴的古幣。這本身就是值得一書的軼事。兒女成婚之時,恰值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挑起南北戰爭之時,婚禮草率,只在旅館中備了幾桌酒。聯語的前一個小句都由詩句典化而成。“兩小無猜”出自李白《長干行》:“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萬方多難”出自杜甫的《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定婚的軼事古樸而超俗,結婚的時局為喜事罩上了憂傷的影子,詩文典化使紀事頓生韻味,四個數字對使聯句屬對工整。

佚名賀梁令嫻婚聯亦有特色:

絕代藝蘅詞,三島客星歸故國

傳家愛蓮說,百花生日賀新郎

粱令嫻是梁啟超的長女,工詩文,有《藝蘅館詞》一卷傳世。“絕代”一語雙關,既美其詞,又取“絕代有佳人”之意。梁氏曾隨父客居日本,民國初年回國,故稱“三島客星”。新郎周希哲為大學教師,故對幅取周敦頤的《愛蓮說》,一方面固然為了與“藝蘅詞”構成著述對,另一方面正好暗切周姓、點明新郎的儒雅身份。“百花生日”即花朝,二月十二或十五,這里指婚期,又與出幅的“三島”構成數字對。

大凡人當初婚之時涉世日短、成就不大、聲名不顯,可供搬演的事實極為有限,撰聯之時要善于搜尋、善于捕捉。

3.廣受歡迎的嵌名法

賀婚聯最受歡迎的是用嵌名法,把男女雙方的名字嵌入楹聯,這也是很文雅的。例如1929年夏,吳文藻與謝冰心新婚之際,馮友蘭贈聯賀喜:

文藻傳春水

冰心屬玉壺

“文藻”意為文辭的藻采,也是新郎名;“春水”喻女子明亮的眼睛;“冰心”意為高潔之心,也是新娘名,“玉壺”暗喻明月。全聯巧用嵌名、雙關、比喻稱頌一對新人的才華和品格,營造了新娘慧眼識文藻,新郎明眸望冰心的優美意境,頗有情趣。

筆者曾作過一些嵌名婚嫁楹聯,如賀同事劉娟老師新婚:

曩日兩心多燁煒

今宵千里共嬋娟

上聯中“煒”為新郎名字,當年兩人分居湘粵,今劉娟調湘,始得完婚。

又如賀龔慧青小姐新婚聯:

上智慧何如下智慧

茶嫵青卻憶眉嫵青

上聯用慧能“下下人有上上智”典,因初識龔小姐時,彼為一茶館服務生。下聯意為龔婚后不會再到茶樓服務,徒令人睹茶思人罷了。

最后,還要講一講復婚續婚聯。

復婚、續婚現在雖然普遍習見,但用聯者不多。簡單地說,復婚有如破鏡重圓,復婚之聯大抵以此立意:

無奈花落去

有緣鳳歸來

梅開二度花復艷

月缺重圓光更明

燭照洞房,缺月依舊成滿月

名登金榜,故人重今做新人

續婚是再度婚姻。古以琴瑟喻夫婦,故稱妻死為斷弦,再娶為續弦。續婚之聯大約不出此意境:

苑上梅花二度

房中琴韻重調

鼓琴鼓瑟,弦更張時風更韻

宜室宜家,鏡仍合處月仍圓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對聯中喜慶聯,友之樂之,初調琴瑟,今夕何夕,共羨神仙
對聯例話(16)壽辰慶賀對聯:壽聯
淺談生日賀聯的幾種寫法
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4副對聯,字里行間是文化,細細品味有所得
【荊楚聯譚】樊增祥對聯典故淺析
名聯鑒賞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叙永县| 星子县| 娄烦县| 长垣县| 中江县| 富川| 卓资县| 红河县| 淳化县| 云南省| 永泰县| 疏勒县| 寿阳县| 拉萨市| 武城县| 格尔木市| 建始县| 长武县| 都兰县| 苏州市| 惠州市| 南木林县| 淮安市| 福安市| 珠海市| 达日县| 黄浦区| 兰考县| 临潭县| 昌平区| 绍兴县| 东乌珠穆沁旗| 南宁市| 新郑市| 石棉县| 商洛市| 洛隆县| 时尚| 元氏县| 林口县| 孝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