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楚筆記2】
打回老家去!
楚人問鼎中原的
動力與情懷
文/圖 張衛(wèi)平
放眼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國際社會”,楚國無論怎樣的強大,哪怕強大到可以稱霸一時、橫行天下,但說到底仍然也只是一個缺少“主權(quán)”的諸侯國。作為周天子的臣民,楚莊王哪來的“問鼎中原”的勇氣呢?
其實,楚人對周天子的不敬和冒犯,源于周朝對楚人極端的不公。
本來,當年楚人在武王伐紂中隨同武王的隊伍與商朝拼死一搏,為周武王的改朝換代當皇帝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然而,楚人在戰(zhàn)爭中做出的巨大犧牲,甚至為此獻出了自己頭領(lǐng)鬻熊的生命,可是楚人滿心的期待卻化成了泡影——周武王在論功贊賞、分封諸侯時竟然唯獨漏掉了立下天大功勞的楚人。
直到周成王時期,熊繹才被封了一個子爵。盡管楚人終于獲得了一個正式的爵位,但楚國君主在天下所有的諸侯中,幾乎卻是地位最低下的那一個。
按理說,楚人屬于根正苗紅、出生中原、正兒八經(jīng)的炎黃子孫!對此,詩人、政治家、楚國左徒屈原在《離騷》中追溯楚人起源時曾經(jīng)驕傲地說:“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說的就是自己系古帝高陽氏的子孫。
只不過,此一時彼一時,有著皇家高貴血統(tǒng)的楚人在殷人的攻擊下被迫不斷向南遷徙,長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可以說,是苦不堪言。
商朝晚期,鬻熊為了振興楚族,毅然決然地帶領(lǐng)楚人參加了周武王伐紂之戰(zhàn)的“聯(lián)合國軍”,浴血奮戰(zhàn)、沖鋒在前。
仗是打勝了,然而令楚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武王坐上皇帝寶座后把王族、功臣都分封到各地去做諸侯,唯獨“偏偏漏掉了楚人”。
周天子的漠然、中原諸侯國的歧視,讓仇恨的種籽悄悄地埋在了楚人心底,為若于年后楚莊王的問鼎中原埋下了伏筆。
高貴的身份畢竟不能當飯吃,無奈的楚人只能在蠻荒之地奮力拼搏,與天斗、與地斗、與一切敵人斗爭著。
一代又一代,楚人就這樣在廣袤的云夢古澤里披荊斬棘、繁衍生息,后來楚文王又遷都荊州紀南城,這才得以稱霸一時。雖然,滄桑的歲月一點點磨去了他們身上的中原氣息,但是他們?nèi)匀弧皬娏业馗惺艿剑切┎柯涞奈幕c先進的中原文化不能相提并論。”“這種文化優(yōu)勢刺激著他們更懷念中原,因為他們不想被人稱為蠻夷”。
正如王偉先生在《楚國簡史》中所寫的,“楚人付出了一切”“他們流干了血,也失去了尊敬的首領(lǐng)。但所有的付出,竟沒能換來一絲回報”。
楚人殊死一搏,為周王朝的建立流血犧牲,立下了赫赫的戰(zhàn)功,他們的巨大投入,居然沒有能得到一丁點兒的回報。“他們覺得自己傾盡了所有,可是對于周朝而言,這只是一個偏遠的蠻夷之族盡了一點微薄之力而已”。
真是天下烏鴉一般黑!
無論是在商王朝,還是在取而代之的周朝,楚人都是受歧視的二等公民,都難入天子的法眼。
周朝取代殷商以后,周天子舉行諸侯盟會,通知楚國的君主來中原參會。熊繹興高采烈地帶著楚國特有的“苞茅”,立即趕回中原老家,拜見了周天子,獻上了千里迢迢帶來的貢品。
楚國車馬復原(荊州楚王車馬陣)
然而,令楚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周天子正式召開諸侯盟會時,熊繹卻連進殿參會甚至列席會議的資格都沒有,只能如同他們的先祖一樣,與鮮卑之君一同在宮殿外看守祭祀用的火種。說得好聽一點,此時楚國君主主持了周王朝的火事,是個京官——火政;說難聽一點,最多也只是一個有點“級別”的“會務組”工作人員。
特別慘的是,熊繹甚至連儀式結(jié)束后的酒宴也沒有資格入席。
直到此時,熊繹才知道,他這個君王在周天子和中原地區(qū)諸侯們的眼中,就是一個身份悲催的下人!
熊繹在門外聽著宮殿里諸侯們歡笑著干杯時,心如刀絞,他突然意識到,“與其坐以待斃等待別人來重視,不如讓自己迅速強大起來”!正如史學家王偉先生所說的,“這件事對熊繹來說,無疑是一次沉重打擊”,也“給楚人敲響了警鐘”!
的確,天上不會掉餡餅!知恥而后勇的楚人,一方面繼續(xù)維系著與周朝的關(guān)系;另一方面,不斷地吞并著周邊的小國,奮力擴張著。經(jīng)過幾代人的開疆拓土,楚國將幾十個小國家納入進自己的版圖。
隨著國力的不斷增強,楚王在“國際社會”上開始有了話語權(quán)。但是,那些中原的諸侯國仍然沒有用正眼去瞧一下楚人。
楚國上下,對于這種被中原人漠視和另眼看待的境遇非常不滿,于是心底深處那些“不服周”的火苗便開始向外燃燒著。最后,竟然燃成了沖天大火。
俗話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身處蠻夷之地楚人不甘做一個“鄉(xiāng)下諸侯”,他們一直想要結(jié)束這種屈辱的局面,就連夢里想的都是“打回老家去”!
打回老家去!這就是“不服周”的楚人問鼎中原的強大精神動力!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楚王熊渠才會梗著脖子、昂首向天大喊道:
“我本蠻夷,不與中國之號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