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碳水化合物之爭

今日的朋友圈,充滿了前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專員David Caessler博士的言論以及爭議,David Caessler博士在節目中說到:過去幾十年,我們給大眾的營養建議,是失敗的!


很多媒體開始紛紛質疑我們經過成百上千名營養專家基于大量循證醫學證據制定的膳食指南跑偏了。


將目前全球肥胖全球蔓延完全歸結于高碳水化合物飲食,甚至說膳食指南是《致胖指南》,以主食為日常飲食基礎的膳食寶塔一夜之間成了錯誤的推薦,有些甚至提出來要在飲食上限制碳水化合物類食物的攝入,應該修改各國膳食指南?請感受下我們辟謠小分隊的表情

具體視頻可戳下面網址。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video/postlive/wplive/the-health-202-live-the-cost-of-chronic-disease/2018/06/20/18f521ee-74c9-11e8-bda1-18e53a448a14_video.html?utm_term=.8c55261e3e07

首先要強調,肥胖及各種慢性病的蔓延是由飲食、運動、生活環境及生活方式的變化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


所謂高碳水化合物飲食是指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較高,并不能反映碳水化合物的供給質量,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國居民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高達70%,但是由于總能量攝入不高,肥胖問題并不突出。改革開放后我國居民碳水化合物供能比逐步下降到目前的55%,肥胖問題卻越來越凸顯,我國居民肥胖/超重人群已超過3億。因此肥胖及慢病問題不能簡單的讓碳水化合物,甚至主食來背鍋。


當然,我們也不能把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貶的一無是處,大量臨床研究發現某些特定的疾病人群,在一定時間內采取適當的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可產生不少的健康效益,但長期采取這樣的飲食模式也會對機體產生某些健康危害。


今天我們辟謠小分隊就來和你認真擺一擺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利弊。



大部分研究做出如下分級,

高碳水飲食:碳水化合物供能比>65%

中碳水飲食:供能比為45-65%

低碳水飲食:供能比<45%

對低碳水飲食又有進一步的分級,

輕度限制碳水飲食:供能比為26-44%

低碳水飲食:攝入量<130g/d

極低碳水飲食:攝入量20-50g/d


我們經常聽到的生酮飲食就是一種高脂、低碳水化合物、適量蛋白質的飲食療法。


那么,在一定時間內采取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究竟可能帶來哪些健康益處呢?


1.減重和控制肥胖

有臨床研究表明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可以持續12個月減輕研究對象的體重。

  • 這是因為肥胖是由于代謝紊亂,胰島功能亢進和胰島素抵抗導致,而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可以降低胰島素反應從而控制肥胖。

  • 同時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后,肝糖原分解加劇,糖異生功能增強,促進大量脂肪酸氧化,成為主要供能物質,患者的體脂肪得到消化,體重即下降。

  • 并且在其他營養素攝入沒有增加的情況下,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導致總能量減少,體重自然下降。


2.減輕胰島素抵抗和改善肝功能

低碳水飲食可能通過限制糖類攝入來減少外周血循環中游離脂肪酸的含量,從而減少肝細胞的脂肪積聚,減輕胰島素抵抗及肝細胞損傷。


3.控制血糖

碳水化合物是血糖的主要來源,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可以降低胰島素水平和餐后高血糖,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有隨機對照研究發現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對2型糖尿病患者也有降低糖化血紅蛋白、調節血脂、降低BMI、降低胰島素劑量的作用。


4.預防心血管疾病

有研究表明,極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后,肥胖癥患者體內的谷氨酸氨基轉移酶、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標都有明顯的改善。同時有膳食干預研究顯示,攝入高碳水化合物膳食的受試者空腹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膽固醇水平降低。


5.生酮飲食可以治療小兒癲癇

生酮飲食對于藥物難治性癲癇具有一定的療效,可減少發作問期癇性放電頻率,改善腦電的背景節律。


從上述研究可以清晰的看出,低碳水化合物的研究基本都是針對疾病人群進行的,但是進一步研究表明若長期采取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也可能對此類人群導致其他不良的后果。

1.能量不足、蛋白質營養不良

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是人類最經濟和最主要的能量來源,糖原是肌肉和肝臟碳水化合物的儲存形式,肝臟儲存機體內1/3的糖原,一旦需要,肝臟中的糖原可以迅速分解為葡萄糖提供能量。所以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可能會導致能量攝入不足。


同時減重人群短期內采取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可以很快動員體內的脂肪分解,達到減輕體重的目的,但是長期低能量、低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會引起體內蛋白質的快速分解,可能引起蛋白質營養不良。同時肌肉、肝、腎、心臟中的蛋白質也可能被消耗,故可能對人體及各器官造成損害。而且大量蛋白質的代謝會加重腎臟負擔,長期可能會導致腎臟功能受損。


對于需要減重的人群而言,由于全谷物食物的纖維及水分含量較高,故與等體積的相應精制谷類食物相比,每克全谷物食物所含的能量較低。全谷物可通過多種機制來控制體重增加,包括影響飽腹感、負荷后血糖及胰島素反應,以及抗氧化特性等。所以減重者可以通過調整碳水化合物的來源,增加全谷類的攝入,減少精加工谷物的攝入來控制體重,而不應一味地追求低碳水化合物飲食。

這個很誘人吧,可以改為全麥面包更健康哦


2.耐力受損、工作效率降低

碳水化合物在體內釋放能量較快,供能也快,是神經系統和心臟的主要能源,也是肌肉活動的主要燃料,對維持神經系統和心臟的正常供能,增強耐力,提高工作效率都有重要意義。所以低碳水飲食可能導致耐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


同時有文獻報道,腦組織對糖有偏好,低碳水化合物膳食導致大腦和臟器中葡萄糖供應不足,擾亂機體正常生理功能,影響認知能力,導致注意力分散,記憶力下降。因此,不論是體力活動者還是腦力活動者都不宜長期采取低碳水化合物飲食。


3.酮癥酸中毒

脂肪在體內分解代謝,需要葡萄糖的協同作用。脂肪酸被分解所產生的乙?;枰c草酰乙酸結合進入三羧酸循環,而最終被氧化和產生能量。當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時,草酰乙酸供應相應減少;而體內脂肪或食物脂肪被動員并加速分解為脂肪酸來提供能量。


在此過程中,由于草酰乙酸不足,脂肪酸不能徹底氧化而產生過多的酮體,以致發生酮癥酸中毒。尤其是糖尿病患者長期采取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極易引起酮癥酸中毒。所以糖尿病患者不能一味的為了控制血糖過度控制富含碳水化合物類食物的攝入。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薦糖尿病患者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供能比為50-65%,并沒有推薦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而是注重低血糖指數食物及低血糖負荷(是指某食物的血糖指數與該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乘積)飲食。詳細請戳圖片了解


4.縮短壽命

柳葉刀公共衛生子刊的1篇研究發現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可能會縮短預期壽命。


該研究發現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最低的人群死亡風險最高,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在50-55%的人群其死亡風險最低。并且就其研究數據做出如下估計:對于1名50歲的男性,如果其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低于30%,其預期剩余生存年限為29.1年;其碳水化合物供能比>65%時,其預計剩余生存年限為32年;如果其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為50-55%時,其預計剩余生存年限為33.1年。由此看來不論是高碳水化合物飲食還是低碳水化合物飲食都將可能縮短預期壽命,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甚至比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對壽命的影響更大。



但是!如果你是健康人,碳水化合物比例不宜過高也不宜過低,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建議的碳水化合物可接受范圍供能比為50-65%。日常飲食應該具體如何安排才能達到上述比例呢?

很簡單,參考中國居民膳食寶塔(2016年)各類食物攝入量即可,每天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類和雜豆類50-150g,薯類50-100g,蔬菜300-500g,水果200-350g。在考慮碳水化合物用量的同時,一定考慮其來源,盡量選取富含抗性淀粉、膳食纖維的食物,減少精制糖的使用。



很多人只知道米飯、面條中含有碳水化合物,其實碳水化合物存在非常廣泛,它們的主要來源是淀粉類食物,如糧谷類(大米,面粉,玉米、燕麥等)、薯類(土豆、紅薯、芋頭等)、豆類(扁豆、綠豆、蠶豆等)、甜食、糕點、水果、含糖飲料和蜂蜜等。


總結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對于特殊人群在一定時期內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長期使用也會有副作用,對于疾病人群的營養治療,則應咨詢專業的臨床營養醫(技)師制定個體化的飲食方案。


對于健康人群,參考中國居民膳食寶塔(2016年)各類食物攝入量即可,不要盲目跟風哦!


我是分割線

以上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參考文獻 

1. Jung C H , Choi K M . Impact of High-Carbohydrate Diet on Metabolic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 Nutrients, 2017, 9(4):322.

2. 張啟晨, 黃一沁, 陳潔.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J]. 國際消化病雜志, 2016, 36(3):149-152.

3. Gardner C D , Trepanowski J F , Del Gobbo L C , et al. Effect of Low-Fat vs Low-Carbohydrate Diet on 12-Month Weight Loss in Overweight Adults and the Association With Genotype Pattern or Insulin Secretion[J]. JAMA, 2018, 319(7):667.

4. Wang L L , Wang Q , Hong Y , et al. The Effect of Low-Carbohydrate Diet on Glycem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Nutrients, 2018, 10(6).

5.李保敏, 童麗麗, 賈桂娟, et al. 生酮飲食治療兒童難治性癲(癇)性腦病31例短期療效及其對腦電圖的影響[J]. 中華兒科雜志, 2013, 51(5).

6. 中國營養學會.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M].科學出版社, 2014.

7. Liu, Simin. Intake of Refined Carbohydrates and Whole Grain Foods in Relation to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 2002, 21(4):298-306.

8. 曹愛華, 孫麗珍, 崔靜穩,等.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和低脂肪飲食對2型糖尿病患者體質量及血糖的影響[J]. 中國全科醫學, 2011, 14(1):52-53.

9.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2014.

10. Sara B Seidelmann, Brian Claggett, Susan Cheng, et al. Dietary carbohydrate intake and mortalit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meta-analysis[J].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2018, 3(9),:419-428.



本文作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科拓生物|糖尿病的“源頭”找到了,并非甜食-而是腸道菌群在作怪
哈佛研究:五谷雜糧只會長胖,吃肉才能減肥!
不運動不挨餓也能快速變瘦,快看看適合你嗎?
肥胖不是因為吃多了?減肥歸根到底就是這三條路
碳水化合物真的是導致肥胖的元兇?在沒有吃對前,請不要妄下結論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減肥,你想知道的答案都在這里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极县| 霞浦县| 青浦区| 柞水县| 田东县| 厦门市| 大邑县| 沧州市| 宽甸| 阳春市| 黎城县| 佛冈县| 镇雄县| 安泽县| 龙门县| 阜城县| 固始县| 蒲城县| 阳城县| 武强县| 崇礼县| 罗山县| 沁阳市| 南岸区| 墨竹工卡县| 华容县| 扎囊县| 乡宁县| 屏东县| 平山县| 乌审旗| 宜兴市| 陈巴尔虎旗| 鲜城| 龙井市| 综艺| 张北县| 吉木萨尔县| 乌恰县| 璧山县| 新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