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有些時日寫不出可以稱為文字的東西了,強抑著內心里的焦慮與不安,讓自己看上去很一切都無恙,但越是如此,內心越是空虛。一個朋曾經對我說出這種感覺,我故做輕松地說,放下吧,只有放下才能解脫自己,而我的內心卻是如此地不安,由此可見我是多么地虛偽。穿著虛偽的外衣去充斥虧空的靈魂。其實,我與她相比,我是可悲的,因為我不敢直視自己內心,并由此去掩埋它。
所有對生活焦慮的人都走不出一種困境,困境的種類繁多,細數之下總有一種是困住你的。比如,分不清真偽,拗不過環境,戒不掉的惡習,忘不了的成功,掙不脫的體制,放不下的欲望。
對于今天的人來說,放不下欲望才是我們最大的困境。現在的婚姻在選擇伴侶時,以感情為基礎的越來越少,成為了這個社會的非主流,更重要的是,漸漸的,人們已經開始習慣,接受并融入到另一種生活當中,把另一種思想的路越拓越寬,而過去的思想幾乎滅亡了。社會的發展靠的是將來,只有將來的后備軍越精銳,將來才會有更大更快更多的進步,而今,你看一看,都是什么樣子?
如果說,看一棟建筑物,以建筑物擬人去看的話,那么它的外觀代表的是一個的人的面貌,周邊的環境就是一個人氣質,而社會歷史就是一棟建筑物的靈魂,靈魂可以比作一個人的思想。也可以這樣去理解,一個有思想的人,才是有靈魂的。就比如現在,寫游記的書一堆又一堆地出版,但是,真正有靈魂的少之又少,為什么?就是游者本身缺少靈魂,怎會留下靈魂的印記!
我想對一些人說,把生活中的腳步放慢一點,把心安放的平靜一些,去努力地融入到一個氛圍里去,學會豐富自己,這樣才是一個社會的真正進步。但是,可能嗎?如果把我的話拿到公眾的眼前晾曬一下,恐怕引來更多的只是罵聲一片。我不怕被罵,但是我只是更害怕悲傷。
我不是什么能人,也不一個人物,更不是一個佼佼者,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老百姓,我希望看到一個和諧的社會,而不處處被詆毀,人人被麻痹的社會,我們用每一種不同的清高眼光去衡量著另外一個人,每一個人都被污濁的空氣遮擋住了視線,越來越迷失自己,卻自以為自己越來越高級了。比如,我們拼了命地往在城市里跑,為是就是能讓自己將來有高級的資本。我也不例外,我也是來自山村里的一員,但我真不想高級,我只想好好地閱讀我的文化,我只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我不是一個好士兵,所以我注定不是將軍,但是在一個英雄都死了的年代,士兵是否也該解散了呢?
余秋雨寫過一篇“城市文化”的文章,里面說到,城市生活,城市文化是什么?就是呼吸二手的空氣,喝三流的水,但是感覺自己很有文化。我片面地理解為,這就是人們為什么越來越沒文化的根本。我們根本就不知道文化是什么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