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全腸系膜切除術(CME,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是2009年由Werner Hohenberger教授提出的。其實,從外科學的觀點來看,CME是一個連續性的信封狀的結構。德國學者認為其借助Toldt筋膜,信封狀的結構依附于后腹膜,可以將Toldt筋膜理解為“雙面膠”,且從超微結構中也能看出術中應遵循何種手術入路。
結腸癌CME包含胚胎解剖學和腫瘤外科學兩層含義:
(1)從胚胎解剖學層面講,銳性解剖分離結腸系膜平面與壁層平面,保持完整結腸系膜。
(2)從腫瘤外科學層面講,廓清清掃區域與中央淋巴結,強調根部斷離結腸供血血管腸管縱形切除范圍增大。
在結腸癌CME的整個手術過程中,更加強調的是標本的完整性和血管的高位結扎,術中必須保證兩層信封狀結構的完整。
從手術入路來講,最為經典的手術入路是外周入路CME,也是傳統開放手術中采用較多的,腹腔鏡手術采用的是中間入路CME,中間入路CME又可以分為聯合中間入路(相對容易,安全性高)和完全中間入路(完整切除,一氣呵成,更加符合CME的原則)。
完全中間入路進入的標志線:回結腸血管與腸系膜上靜脈(SMV)
即,以回結腸血管解剖投影為起步點,沿SMV為主線解剖血管
a.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致命錯誤
并非“老的外科醫生“在術中就會一定順利,其實真正手術中也會碰到各種問題。本視頻的手術中,患者解剖結構很清楚,手術的起步沒有問題,但是會發現在整個手術操作過程中鏡子越來越傾斜。在手術過程中,助手牽拉錯誤,腸系膜上動脈牽拉出來,幸好手術過程中及時發現此問題。
b. 完全中間入路的改良——“翻頁式“完全中間入路
手術路徑:由下而上,從內到外
手術策略:由點到線,由線到面(點:回結腸血管[ICA與ICV]解剖投影為起步點;線:沿腸系膜上靜脈[SMV]為主線解剖血管;面:進入Toldt筋膜這一天然外科平面)
呈“翻頁式“推進
c. 爭議問題——第6組淋巴結是否清掃
關于進入結腸后間隙行第六組淋巴結清掃的問題,其實,更多的日本學者主張進不進行清掃,歐美學者認為要進行清掃,而中國很多學者比較“中庸“——結腸肝區強調進行清掃、回盲部的可以不進行清掃。
術后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