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四大名妓,也是皇帝的紅顏知己,自身難保,卻為國家獻出一切
那一年,宋徽宗趙佶化身貴公子,帶上幾個貼身侍衛(wèi),微服私訪花柳繁華地,只為一睹她的芳容。
在路上,他問身邊的人:“她真的如傳聞那般,色藝雙絕嗎?”侍衛(wèi)知道貴為一國的天子,宋徽宗頂著怎樣的壓力和擔憂,會心一笑,說道:“臣只能說,汴京第一絕色,絕非浪得虛名。”這便是《水滸傳》第一美人,這便是傳奇名妓,這便是李師師。在大宋神宗年間,一日黃昏,汴京東二巷永慶染局雜匠工王寅的夫人,即將生產(chǎn),夫妻二人都已經(jīng)四十多歲,這是他們第一個孩子,可見期盼的心情。然而許是天意如此,由于胎位不正,痛到無法呼吸的王夫人剛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千金,還沒有很來得及看上一眼,就永遠地閉上了眼睛。王寅強忍著喪妻的悲傷,一個人既當?shù)之攱尩仞B(yǎng)起了女兒。這個女兒很奇怪,出生以后,沒有哭過一聲,還特別漂亮,乖巧、好養(yǎng),這才讓王寅的悲苦之情,多少得到一絲蔚籍。當時的汴京城有一個風俗,孩子出生百天之日,要到廟里去祈福,已保佑孩子無災無難,健康成長。王寅那一天帶著孩子去廟里,一位方丈出來看了這個女孩子好久,對著她說:“佛門凈地,有何貴干?”方丈對著她微微一笑,隨后對王寅說:“這女孩非同尋常,要盡心撫養(yǎng)。”師師在父親的撫養(yǎng)下成長很快,不到三歲,就已經(jīng)會背誦上百首唐詩。更讓人稱奇的是,她小小年紀,音樂天賦極高,只要聽過一遍的曲子,馬上就可以哼唱給父親聽。師師雖不能像富家小姐那樣飲奶茹炙,穿綢佩玉,但在父親的精心照料之下,倒也生活得快樂、平安。師師失去了惟一的親人,無依無靠,成了孤兒。金錢巷的青樓鴇母李姥姥,見她聰慧美貌無雙,便收為“義女”,改名為李師師。她在李姥姥的調教之下,進步奇速,她的琴藝和唱曲的天賦,讓一起學習的姑娘相形見絀。一天她正在彈琴練唱,一位中年官人被她行云流水的琴聲和歌聲所吸引。官人好奇地看了看彈琴的師師,立馬訝異到不可方物,驚為天人。周邦彥的名字如雷貫耳,是讓所有歌妓仰慕不已的詞圣。從此他只要有時間,就會指導師師的琴藝和歌唱,為她講解前人的名詞佳作,師師稱他為尊長、恩師、知己。他告訴師師:“現(xiàn)在,只要你一開口,憑你的才貌,會立刻轟動整座京城。”如他所言,師師很快名聲鵲起,成了紅到發(fā)紫的“汴京城第一美人”。王子王孫不遠千里,只為一睹她的風采,文人騷客提詞作賦,只為一試她的才藝。大才子晏幾道曾在《生查子》中形容李師師的絕世容顏:“遠山眉黛長,細柳腰肢裊。遍看穎川花,不似師師好”。大學士秦少游,文采風流名動一方,當時也是萬千少女垂青的花花少年,也有事沒事就往李師師的青樓跑。李師師才貌雙絕,很快傳到了宋徽宗的耳中。只是礙于此事,家法不容,他未敢輕舉妄動。直到一個秋天的傍晚,宋徽宗脫下袞龍黃袍,穿上唐巾道服,紅帶烏靴,扮成一個貴公子的模樣。童貫等人裝成仆人,乘一頂輕便小轎,悄悄來到金錢巷。自稱殿試秀才趙乙欲與李師師雅飲幾杯。一見面,宋徽宗頓時被李師師那種如青云、如云錦的風韻,令人心顫的冷艷所驚呆。酒過數(shù)巡,師師執(zhí)板唱,合樂漫舞。宋徽宗感嘆果然名不虛傳:面似春桃,眸如秋水,脈脈傳情,雖是素妝淡抹,亦有裊娜之絕美,令宋徽宗頓生無限愛憐。這以后,李師師接受了宋徽宗賜給的價值萬貫的財物,其中包括國寶“蛇跗琴”。季布,曾經(jīng)是楚國影虎軍團的統(tǒng)帥,亡國后成為獨行游俠。為人信守承諾,在江湖上名望頗高。據(jù)說只要他承諾的事,必定會做到,但他做事自有原則,曾經(jīng)有人拿著一千兩黃金找他辦事,卻遭拒絕,故有著“一諾千金,不動如山”的名號。李師師開始周旋于宋徽宗和達官貴人的中間,很多人都來求她辦事,她縱有千言萬語,身不由己,辦事也遵守自己的原則,不輕易答應別人,一旦答應,又負責到底。一次,梁山泊聚義的首領宋江,來找過李師師,想通過她與宋徽宗的關系,打通門路招安宋廷。但是后來聽說梁山泊兩破童貫,三敗高逑之后,發(fā)現(xiàn)他們義薄云天,是真正的好漢,具有很強的正義感。并在浪子燕青的兩次誠意十足的勸說之下,李師師挑明了要幫助他們招安。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李師師有膽識,有心計,并且情商高段,身處青樓和皇權天下最危險之處,能夠游刃有余,選擇自己的立場。后來,梁山好汗被順利招致朝廷為官,可最后還是遭到了奸臣的迫害,李師師感到無比的惋惜和氣憤,多次勸說宋徽宗,最終給了他們應有的肯定。他不滿足于同李師師偷偷摸摸的關系,不久就把李師師接進了宮中。青樓女子服侍皇帝,并受金封爵,李師師可算得上開天辟地以來的第一人,但這種好景不長。正當宋王朝腐敗不堪之時,北邊女真族的金國興起,他們攻占了鄰近的遼國之后,軍情危急,宋徽宗拋棄李師師,帶著親信逃走。她回到了昔日的金錢巷,突然發(fā)現(xiàn),家破人亡的時候,這里居然還是一片歌舞升平。四歲那年,李姥姥收她為“義女”,從此便吃喝拉撒住在這個地方。金錢、欲望,幾乎是活在了這群人的血液里,可如今她卻覺得金錢、名利都是浮云,在國難面前,如此諷刺。她把多年來攢下的所有財產(chǎn)拿出來,只為救宋。終于見到了宋徽宗,她乞求到汴京城外的慈云觀為道姑。然而,等金軍攻進汴京時,她等來的不是北宋的勝利,而是宋徽宗被俘,北宋被滅。可無論怎樣的結局,她都是我們心中永遠青春,永遠傾國傾城的佳人。雖然寫得凄凄切切,悲悲戚戚,但做為歌者,她曾一曲紅遍京城,一曲紅透北宋,一曲唱動帝王,又在國難面前,捐出萬貫家產(chǎn),這足以成為傳奇,為后世景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