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國家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建成未來世界的四大灣區之一,成為高度繁榮發達的世界級城市群大灣區及中國新的經濟增長極。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珠海、肇慶、惠州、江門9座城市及香港、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11市(特區)總計完成GDP達到100594億元。
根據深圳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深圳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達22438.39億元,位列全國第三位。成為繼上海北京之后,第三個GDP突破2萬億元大關的城市。深圳GDP自2016年超越廣州后,2017年也超過香港。按照香港官方預測的數據顯示,香港GDP約為人民幣2.18萬億,已經明顯低于深圳的2.24萬億。
廣州201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21503.15億元,位居大灣區城市第三位。深圳依靠創新科技優勢煥發經濟活力,一舉超過了廣州及香港。然而香港則顯得有些舉步維艱,恐怕明年就要被廣州超過。接下來是佛山市,2017年佛山市GDP達9500億,增速8.6%,排在第四位。排在第五位的是東莞,2017年其GDP為7580億元,增速8.2%。11市(特區)2017年度GDP排行榜Top1 深圳 22438億 增速8.8%Top2 香港 21800億 增速3.7%Top3 廣州 21500億 增速7%Top4 佛山 9500億 增速8.6%Top5 東莞 7580億 增速8.2%Top6 惠州 3830億 增速8%Top7 中山 3500億 增速7.5%Top8 澳門 3102億 增速10.9%Top9 江門 2600億 增速8%Top10 珠海 2554億 增速9%Top11 肇慶 2190億 增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