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紅木家具,我們一直都在意紅木家具的外觀,價值以及工藝,但是經過長期的研究表明,攢邊在框架中其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可使家具的形體結構始終以框架為主體來構建,并使框架結構組件在整體中可以獨立發揮作用,在整體式樣中達成結構方式與使用功能的協調統一。
二、將芯板裝入四根邊框之內,使薄板能當厚板使用,合乎經濟原則,既節約材料,又增加了結構強度。
三、木板因氣候變化,難免脹縮,尤以橫向(徑向或弦向)的脹縮最為顯著。芯板裝入框內,并不完全擠緊,尤其在冬天制造的家具,更須為木板膨脹預留余地。這一造法在組裝時通常只在芯板的一(縱)邊涂膠,或四邊全都不使鰾膠。裝板的木框攢成后。
與家具其它部位接合的不是芯板,而是用直材造成的伸縮性不大的邊框,這樣就使整個部件尺寸穩定,芯板因干濕發生伸縮時,通槽留有充分余地,不會造成全體結構的松動和家具體形的走樣,這又很符合科學原理。
四、將芯板裝入通槽后可以隱藏木材粗糙的斷面,使家具各部分都顯露出木紋漂亮、色澤優美的縱切面,利用木材天然的紋理和色澤,發揮材質的自然美,所以說這種設計又滿足了美觀要求。
五、芯板還可以選用不同的材料,施用各種工藝手法,表現出不同的效果,產生不同的功能。如芯板可以為石材等替代;椅凳床榻的坐面也可改成棕索、藤條編織成的軟屜,下裝木帶支撐;芯板可以施加雕刻鏤空裝飾,甚至完全攢接拼接而成。
還有,攢邊形狀也可以不拘泥于矩形,如月牙桌做成半圓形,鼓凳坐墩多呈圓形,七巧桌中有三角形、菱形,扇面椅的座面則為扇形等等;還可以將一些部件使用攢邊造法增加裝飾效果,如椅子的靠背板改成豎材橫材做框分成數段開光、浮雕、亮腳等分層裝飾,類似的還有高束腰家具的束腰部分以豎材分隔,以雕刻、開光來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