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搜索阿何有話說也能找到我哦
這兩天一篇文章《上了985、211才知道,讀書無用論都是騙人的》很火,朋友圈不少人都在轉載。讀書無用論當然是大忽悠,可這篇文章誤導人之處其實也不少。尤其還掛著批判性的外衣,迷惑性更強。
文中列了幾個念好大學的收獲:
1、身邊優秀的人會影響你
2、名校光環
3、人脈擴張
4、薪酬待遇
5、婚嫁優勢
對么?都對!可在我看來都不是讀書或者一所好大學帶給人最重要的東西。
來自阿何有話說
我出生長大在一個小破山村里面,幼兒園到初中受到的都算是低質量教育。中考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高考又上了國內最好的大學。對好學校和壞學校的區別感受非常深刻,也看到了這種區別是如何決定學校里那些學生命運的。
為了讓大家更清晰地了解這個本質的差別,我準備分幾個層面來分析。同時也提前告訴大家,好學校和壞學校的這種差距并非不可彌補,只要意識到了這一點,完全可以通過自我教育的方式補上這個環節。
表層差距不決定本質
其實,作者對名校作用的理解大部分都只停留在表層上。不管是名校光環、人脈擴張、薪酬待遇還是婚假優勢,都沒大家想的那么重要。
在我看來,名校文憑更像是一塊敲門磚,讓你剛畢業的時候能進入稍微好一點的企業、拿到稍微高一些的薪酬,除此之外幾乎就沒其他作用了。
那些覺得考上名校就走向人生巔峰,一輩子無憂的人只會是還沒畢業的在讀生。只要工作過的人都會清楚,好學校頂多讓老板面子上夸你幾句,最后大家關注的仍是你能幫公司解決多少問題、創造多少效益。
把人生比喻成一次長跑的話,名校文憑的作用可能是將你的起跑線往前挪了幾十米,稍微比別人領先了一些。誰笑到最后,還得看后面大家的奔跑速度、堅持時間。
婚嫁優勢的想法更加幼稚,拜托,你以為上層人士挑選婚嫁對象只看學歷?
婚姻當然是固化階層的一個有效手段,可挑選的主要依據仍然是畢業后的事業成就而不是一紙文憑。再說了,你覺得985、211很牛逼,你不知道現在國內已經海龜滿地跑、哈佛耶魯漫天飛么?最可怕的是人家要么是富二代,要么在頂級投行輕松拿著百萬年薪,清華北大屁都不算,更何論其他學校。
人脈的情況也是類似的,你可能覺得考上名校就能結識一幫中國最牛逼的人,以后這些人會成為你事業上的助力。畢業后你才明白,大部分人都去了不同的行業、企業,資源屬性根本不同,想互幫互助也根本有心無力。真正能給你帶來助力的人,往往是你扎根在一個行業之后新認識的朋友、領導和同事。
而且人脈擴張其實存在一個悖論:
你的愿景是通過不斷結交人脈來發展自己的事業,可你自己事業不行的時候,會發現大部分人其實不想跟你交朋友。層次不同的時候,其實是很難產生平等對話的。
所以與其把人生希望都寄托在人脈上,還不如老老實實做好自己的事情。你事業上升了,會發現人脈不由自主向你靠攏。
所以,名校帶來的這些差距都只是表面的,只影響到畢業后兩三年而已。再說了,能考上名校的人每年就那么多,如果相信這一點,是不是沒考上的就該自暴自棄了?人生就沒有希望了?這不是扯淡么?
本質差距是思考力
以上說法,并不是說讀書或者說好學校就沒作用。事實恰好相反,經受過優質教育的人,確實和普通人是很不一樣的。
有人曾經說過,大學你具體學到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培養的學習能力。因為步入社會,你會發現大學學的那些東西沒多少真能用上,一切都要從頭再來。
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仍然不是本質。學習力背后的本質是思考力,思考力決定了學習力,但又不僅限于此。
相信你我都曾見過這樣的人:他們學習能力超強,讀書時候就是學霸,大多數人都搞不懂的問題他們都能搞懂。可是,他們中很多人在現實中卻混的不太好。
這是為什么呢?
比如說他們可能缺乏規劃,雖然學什么都厲害,卻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學什么,往往把時間浪費在無用的事情上;又比如他們可能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一直按照慣性生活,別人讓他做什么就做什么,從而淪為只知道執行沒有想法的工具。
這其實都是思考力不足導致的問題。
如果把思考力做一個拆分,我認為可以包含下面幾個部分:
1、洞察力
看透表現,把握事物本質的能力。
2、歸納力
從諸多不同現象中找到共同規律,進行高層次抽象化的能力。
3、學習力
快速理解新信息、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的能力。
4、意識性
大部分人都在麻木地過日子,很少思考一個月尺度之后的事情。而意識性,是指有意識地和規劃性的生活,能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
這幾個部分,各有不同又互相影響。洞察力和歸納力往往決定了學習力的強弱以及意識性的好壞,好的意識和學習力又會不斷促進洞察力和歸納力的增長。全部結合在一起,基本就代表了一個人思考能力的好壞。
思考力的強弱,大致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最終要達到怎樣的高度。人或許因為家庭背景好而衣食無憂,因為運氣好而一時風光,但想要擁有長時間持續的、屬于自己的事業,唯一的方法就是提升自己的思考力。
如何提升自己的思考力?
國內教育,要么側重理論研究的培養(大學本科),要么側重具體技能的學習(專科),在思考力教育上約等于零。
所以,思考力的提升基本上是自己努力的事情。首先你要有這個意識(比如看完這篇文章以后),其次你要找到好的方法。
幸運的是,市面上相關的書籍、工具還是有不少的。
比如我曾經多次推薦過一本書,名字叫《金字塔原理》。表面上這是一本教人如何寫作的書,可是書籍主要講的還是我們要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轉變思維方式。這些內容,對提高大家的思考力是非常有幫助的。
《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介紹了兩種很好的思維方式:
自上而下:我們要定位核心問題和主要矛盾,并且在邏輯上將它們拆解為結構分明的若干個部分。
自下而上:我們要歸納出不同的現象、問題、因素背后隱含的共同規律和特征,并且梳理清楚這些規律和特征之間的邏輯關系。
兩者結合起來,我們就能畫出一張如金字塔一般的邏輯關系圖。這張圖搞明白了,我們也就把問題搞明白了,這就是金字塔原理。
更多詳細內容,大家可以自行購買這本書閱讀。雖然在實操性上不算強,但至少能幫你弄明白思考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啟發性還是很大的。
又比如有種叫“思維導圖”的工具已經風靡全球,它是一種幫助人梳理思路、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本質上,其實就是一種思考力輔助工具。多使用,也能有效地提高一個人的思考能力。
不管怎樣,都要記住這樣一條:思考能力其實是有很多實用的方法去有效提升的,過去你不知道是因為你根本沒意識到這一點。
從這個角度看,985、211重要么?非常重要,因為好的學校往往會有好的教育機制,讓大部分學生不管是否有意識,都能一定程度提高自己的思考力。
同時,其實也沒你想象的那么重要。因為就算你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考上好的大學,也完全可以通過自學的方式來鍛煉思考力。
如何幫助他人提高自己的思考力也是我一直以來在研究和實踐的課題,大概在去年底的時候,曾經開發出一套名字叫《思維導圖從入門到精通》的課程,一方面是介紹思維導圖這個牛逼工具的使用技巧,另一方面(也是我認為更重要的)就是介紹普通人應該如何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思考力。
這門課程當時在一個平臺上,不到兩個星期就銷售破萬份,非常出乎我的預料。后來想想也很好理解:其實非常多人已經意識到思考能力對自己人生、事業的重要性,只是市面上幾乎沒有相關的課程,一旦出現,當然就馬上賣爆了。
這套課程,核心就是提高一個人的思考能力,以及良好掌握思維導圖這個思考輔助工具。最終的效果,是對一個人的思考、寫作、做PPT、提高工作效率等都能帶來巨大的幫助。
我比較自豪的是,當時幾乎所有人對思維導圖的理解,都是拿一些彩色的畫筆,然后畫一些看似高大上、然而沒啥鳥用的圖(比如下面這樣的):
更主要的是,市面上幾乎所有的思維導圖培訓課程,主要講的居然也是教你用什么筆、畫什么線條、如何構圖。至于更重要的如何鍛煉思考力、如何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習和工作,沒幾個人意識到,更別說講了。
所以,我可能是國內第一個把思維導圖真正作用講出來的人。而這套課程也以很高的口碑和銷量,證明了有價值的東西永遠受歡迎。
如果你也想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掌握效率神器思維導圖的話,不用考慮,馬上掃描下面的二維碼購買這套課程。因為這可能是全中國唯一一套教你如何提高思考力的實操課程了!
(如提示無法跨號支付,請點擊確認后掃碼支付)
當然,這套課程也不是沒有遺憾。比如說現在我對如何提升思考力又多了很多實用的技巧和方法,但還沒來得及加到課程里去;又比如以現在的水平看,當時的課程還是有很多值得提高改進的地方的。
因此,我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在保留老版本課程全部內容的基礎上,重新梳理一遍,增加大量更加牛逼、實用的內容,錄制出一系列新的內容補充進去。所有購買用戶,新老版本內容均可學習,對比學習,效果更好。
這是一個超大工作量的巨型工程:
我會結合類似《金字塔原理》之類的經典書籍、國內外最新的相關研究成果,以及自己這么多年的經驗總結,努力架構出一套高效、實用的思考力培養體系出來。
整個新版課程預計最少要花費3-6個月才能更新完畢,每個月更新1-2節課,預計從8月份中下旬開始更新新版課程。現在報名購買,新老課程均有資格學習。老版本課程其實也非常經典,認真學習完大概需要1-2個月時間,正好接上新版課程更新,效果更佳。
我預計一下,學習完之后你會得到下面的收獲:
1、系統掌握思考力鍛煉的方法技巧
2、全方位提升洞察力、歸納力、學習力、意識性
3、熟練掌握神器思維導圖的使用技巧(包括軟件、手繪思維導圖)
4、寫作、PPT、演講、溝通交流等具體能力會有所進步
5、職業之路會走得更加順暢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思考力是個虛無縹緲的東西,自己工作好像也用不到像思維導圖這樣的工具。我舉幾個具體的例子,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思考力的作用:
例子1:我第二次創業的時候需要招程序員,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同樣是計算機專業畢業生,我招的專科生往往招來就能上手干活,而本科生則動手能力差,需要培養一段時間。可是再過一段時間,事情就反過來了,本科生能迅速掌握生產技能,快速出活,而且往往完成效果更好,也開始能解決很多專科生解決不了的問題。
為什么會出現前后完全不同的現象呢?
因為國內的專科教育,往往主要就教你接近真實生產環境的工作技能(比如編程、焊接、園林等),而且企業實習期很長,所以往往畢業后馬上能上手干活。但是學校只告訴你怎么做,卻不告訴你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什么可以這樣做,疏于培養他們的思考能力。
而本科教育則不同,教的東西理論性東西居多,實用性則較差。所以本科生剛工作,往往動手能力是不如專科生的。可是本科教育相對注重思考力的培養,逼學生思考如何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所以越到后面,本科生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就越強,進步就越大。
可以說,是思考力決定了這種差別。人生,最重要的是長期競爭力、持續進步能力,而決定這兩者的正是思考力。
例子2:我開始做公眾號的時候,這個行業已經火了三年多了,行業普遍看法是紅利期過去了,可我的觀點正好相反。我當時的邏輯是這樣的,行業早期的紅利肯定是有的,可如果一件事情不管誰做都能成功,那么普通的人和優秀的人就拉不開差距,這對有能力的人來說反而不是好事。相反競爭加劇后,雖然難度大了,可也會淘汰掉一大批只靠吃紅利發展起來的人,這對真正專業的人來說反而是更大的機會。
事實證明,后面我做的相當成功。打個比方,一項工作如果難度特別低,小學生都能完成,那這對博士來說其實是不利的。小學生可能完成到8分,博士完成到9分,其實沒有質的差別。可如果一項工作難度很大,小學生完全干不了,但對博士來說可能就是個好機會了。
好的思考力,能夠讓你比別人早一步洞察先機,或者發現別人沒發現的機會。長期積累下來,人生的差距就徹底拉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