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溫脾丸乃大昌先生所推崇,謂奇?奇在哪呢?
愚以為首先得從此方的結構來分析:大黃、麥芽、神曲
此結構似曾相似否?由此就拽進了另一凡醫中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千古名方烏梅丸。
此乃仲師《傷寒論》厥陰篇的主方:烏梅、黨參、
二者結構上有何異同呢?如果在五味溫陽藥中古人桂心、桂枝不分的話,那么就差吳萸與川菽之不同了。
那么不同之處就在于補與斂(烏梅、黨參);消與通(大黃、麥芽、神曲)。
烏梅丸乃仲師為吐蛔而設,余不敏臨癥從未遇過此癥不敢妄言經驗,但又主久利,用之則常得心應手。
余臨癥凡見久利不愈,而現上熱下寒、或寒熱錯雜之疾用之效佳。
那么在運用烏梅丸治療結腸炎等便溏的患者,雖然寒熱錯雜、如有積滯未盡、而現實證時則茫然無法。
此時大溫脾丸則盡顯烏梅丸之不逮,足可言此方為烏梅丸之姐妹篇。此之奇之所在。
此方原有加減方法或加桔梗、枳實等,臨癥不可食古不化。
醫案一則:一老太八十有二,結腸炎而求診,刻下失眠、怕冷、便秘、排膿性白便。
思之,失眠乃上熱、排白便乃下焦無火,便秘乃食不能消,膿性便乃氣機不暢,桔梗有治久利養血排膿之功。
書方五付:黃連15、黃柏10、
服后轉天,便宿便半臉盆、便色轉深、膿性便少。
然后早補中益氣丸、晚人參健脾丸善后。
桔梗麥芽枳實調暢氣機、大黃同煎配吳萸等熱藥辛咸除滯、連柏苦能堅陰引相火歸坎府、清上溫下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