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椎痛,一般就是受寒,治以麻黃湯、桂枝湯類方;
2、頸椎硬或緊,就是所謂“項背強幾幾”,治以葛根湯類方;
3、頸椎一搖嘎嘎響、脈沉,治以栝蔞桂枝湯(這是蔡老傳給我的經驗);
4、頸椎酸、脹、痛,這是三陽合病,治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酸就是熱,脹就是氣,痛就是寒。
陳某,男,56歲?;疾轫椧韵轮∪膺B及背部肌肉明顯塌 陷、萎縮。口渴汗出,兩臂拘急,緊貼兩脅,活動受限。因此,臂不能舉,肩不能動。如果 強行將兩臂從脅上拉開,則肩臂疼痛不能忍耐。切其脈弦細如絲狀。視其舌紅如草莓幾乎無苔。余辨此證為太陽經輸受邪,天長日久,化熱傷陰,陰液灼竭,津液不能灌溉之病。
《金匱要略.痙濕病脈證治》載有“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幾幾然,脈反沉遲,此為痙,栝蔞桂枝湯主之。”本證與之頗為貼切,一見于《傷寒論》之“新加湯”汗后身痛脈反沉,一見于《 金匱要略》之栝蔞桂枝湯身體強、脈反沉遲。一言以蔽之,太陽經證而有血,津陰分不滋之特點。余用:栝蔞根30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棗12枚。
服此方7劑,病見顯效。項下、后背寬松為多,口渴良已,兩臂已能前后搖動。效不更方,又服7劑,則病迅然而愈。非獨病人一家稱謝,余亦奇“經方”效如桴鼓之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