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16545劉方柏常用經方【4】二、什么是六經 第二個問題就是涉及腎。這個腎呢,在這個五臟當中,它是居于先天之本的根本性地位,再加上各種疾病遷延日久,都會累及到腎臟。這就是我們常講的“五臟所傷,窮必及腎”。因此涉及腎的疾病很多,而疑難病尤其多啊!腎呢,它是藏精、生髓、主骨、納氣啊,為足少陰腎經所系。足少陰經又與足太陽膀胱經相表里,以維系著人的水液平衡。足少陰經又絡心,與主火之心經共同維系著人的水火平衡。加上腎內附命門,命門為元氣之根,水火之主,這注定腎有什么特點啊?注定了腎病帶有多種屬性特征,不可一概而論啊!這個特點呢,就要求我們在應用經方的時候既要本于條文,又要打開視野,這樣才能夠有效地使用。因為我們講涉腎,腎是不是只有腎臟啊?不是那么回事,這很簡單的啊。涉腎的疾病,在《傷寒論》中主要集中在少陰病篇。少陰病有45個條文,這45個條文中,一共出了19個方,19個方扣除5個重復的方,只有14個新方,那么在眾多的涉腎疾病面前,14個方顯然是不夠的。加上近代對涉腎疾病的不斷研究,不斷深入,臨床治療不斷豐富。因此,近年醫生用經方治療腎病的情況日趨勢微,但是不是因為經方不能夠治腎病呢?回答當然不是這么回事。那么怎樣才能使經方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呢?這就需要我們踐行《傷寒論》的一個研究原則,傷寒的一個重要研究原則就是“有方時效其用,無方時會其神”。而我們要“會其神”啊!首先就要“明其根”,《傷寒論》研究六經證治的確立,它是一個里程碑,《傷寒論》本身不講六經,沒有這個詞。“六經”這個詞是晉代皇甫謐最先提出的,用六經來概括傷寒。后來朱肱在《類證活人書》中又直接引太陽經、陽明經等等稱之。再到王覆呢,他就講傷寒只有六經。這就是我們現在見到的《傷寒論》的研究現狀,那就只講六經。那么這里就有一個問題了。六經究竟是什么呢?這是一個很具爭議的問題。六經的實質究竟是什么呢?那么我們首先要明了一下“經”的含義,六經中每經都有手足兩經,并且固定有兩臟與之相聯系,當然這里的臟,除了指臟器外,更多的指功能活動。那么經絡呢?它內屬于臟腑,外絡于支節,網絡全身,運行血氣,既有獨立的功能又從屬于腑的功能。還有一個是氣化,氣化就是臟腑經絡生理功能或病理狀況的概括。臟腑經絡是物質基礎,氣化則是其表現形式,分而言之,臟腑為本,經絡為標,氣化為用;合而言之,臟腑經絡氣化的綜合含義就是六經。這是一個流派的解釋,我們這個流派比較崇尚陳修園。我老師江爾遜的老師陳鼎三,他比較崇尚陳修園的理論。這個氣化的功能就構成了六經,也就是說凡是涉及這些,它都可以稱之為涉腎疾病。由于病邪侵犯人體沒有不作用于某臟腑經絡、擾亂其功能的,并且通過氣化形式反映于外,這也稱證候。因此抓住了臟腑經絡氣化的綜合反映,也就抓住了疾病的本質。這是仲景辨證方法的基本精神,也是后世從仲景的辨證方法中,概括出的六經內涵和底蘊。三、巧用經方 第三個問題我講一講巧用經方,什么是“巧用”?如果我們按照剛才講的道理來辨析涉腎疾病,這必然會拓展我們的視野,在遵循條文方證對應的同時,挑出條文,尋找潛藏在文字背后對涉腎疾病具治療作用的經方,如果這樣,就會有不少看似跟條文無關,卻被選出治療腎病的經方。比方說,腎炎夾虛而腫者,防己黃芪湯可以用;腎炎之夾熱而腫者,可以用越婢加術湯;小便不利,因血熱瘀積者,可以用當歸貝母苦參丸;小便不利,并見發熱無汗,可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這些就不是條文用于治腎病,而是我們通過條文背后意義的理解來治療腎病。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依據經方的道理,進行組合化裁經方,療效堪比于由經方化裁的一些時方。我們大家比較熟悉的,比方錢乙的六味地黃湯,它是在八味丸的基礎上去掉肉桂、附片,這是很有名的,后來加菊花,就形成了杞菊地黃丸;加知母、黃柏就變成知柏地黃丸;我們再加五味子就變成都氣丸;都氣丸再加麥冬就變成八仙長壽丸;以及張景岳在八味丸的基礎上演變出的左歸飲、右歸飲;以及濟生方,所謂的“十味丸”,在八味丸的基礎上加上鹿茸、五味子…我們可以把這些視為經方的變通使用。這樣呢,我們就會大大拓展經方用于治療腎病的機會,我們把這些用法叫做“巧用”(一)虛勞之治重在腎 那么,又如何“巧用”呢?我們現在從6個方面來舉例,第一個呢,就是虛勞之治重在腎。這個虛勞呢,它本身是一個大病,從《素問》提出“五勞所傷”之后,《難經》十四難又提出“論損至脈病證和治法”,張仲景在《金匱要略》當中更立了虛勞專篇,后世呢,為了與“癆瘵”,就是肺結核,以及互相染疫的“骨蒸”、“傳虱”等勞損相區別,將氣血臟腑虧虛的稱為勞損,就是沒有病字框的那個“勞”,勞損是一個頑疾,它變證多端,臨床有很多兼證,牽涉到很多臟腑,雖然如此啊,但是有一點是最根本的,那就是必然已經撼動了根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