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3腫瘤與機體是一對矛盾,他們之間又統一又斗爭,既要看到腫瘤細胞具有不斷生長破壞正常組織的特點,又要看到機體的防御能力,只有機體防御能力相對不足時,腫瘤才能發生和發展。臨床發現腫瘤病人有未經抗瘤治療或者治療不徹底,但是腫瘤可以部分或者完全消退,還看到一些患者長期帶癌生存~說明機體內確定存在一種防御腫瘤的能力,使腫瘤被抑制在初發階段,不至于出現臨床表現,甚至把腫瘤消失。機體的免疫力機能(中醫叫做正氣)是人體抗馭腫瘤斗爭。雙方力量對比,決定著疾病的轉歸,正氣勝邪氣則癌被消滅,正邪相當則癌潛伏帶癌生存;邪勝正則癌生長擴散轉移死亡,所以扶正驅邪是治療癌癥大原則。*機體的整體統一性:任何疾病既是局部的又是整體的,各個局部的相互作用構成了疾病的復雜性*一個醫生水平的高低與其個人經驗的積累成正比*世界制藥化學起源于中國道家煉丹術。時方~唐宋以后與仲景方相對而言的經驗方*孟詵:若能保身養性者,常須善言不離口,良藥不離手。
1615丹溪2大凡攻擊之藥,有病則病受之。病邪輕而藥力重則胃氣受傷。夫胃氣者,清純沖和之氣也,人之所以賴以為生也。惟與谷肉菜相宜,蓋藥石皆是偏盛之氣。移精變氣乃小術耳,可治小病*胎墮于內熱而虛者為多,濃煎白術湯下,黃芩末安胎*乳母不知調養,怒憤所米,郁悶所遏,厚味所年后以致厥陰之氣不行,故竅不得通而汁不得出,陽明之血沸騰故熱甚而化膿。初起時便須忍痛,揉令稍軟,允令汁透。白可消散,失治必成癰癤。治法疏厥陰之滯以青皮,清陽明之熱細研石膏;行瘀濁之血以甘草之節;消腫導毒以瓜樓或加乳香沒藥橘子葉皂刺二花當歸,然須以少酒佐之,若加以艾火兩三壯于腫處其效果尤捷。
2000李靜(4)1腰椎間盤突出用補肝腎活血化瘀散結柔筋通絡法:桑寄生牛膝杜仲生地山萸肉枸杞子當歸白芍甘草桂附炮山甲桃紅皂刺2衡通湯治失眠多夢精神不佳神疲乏力3易感冒,陰陽雙補:山萸肉山藥桑葉各三十克。玉屏風散治肺脾陽氣虛感冒,脾虛者重用白術,肺虛者重用黃芪,桑葉止自汗盜汗,肺陰虛用之,腎虛加桑椹4斑禿用血府逐瘀湯加大黃生赭石為末沖服,陰虛加服六味地黃丸;陽虛加服桂附地黃丸;氣血虛加服歸脾丸;心陰虛失眠多夢加服天王補心丹5前列腺增生:活絡效靈丹加白芍皂刺甘草山甲三七桃紅內金6理沖湯:黃芪參術山藥天花粉知母棱莪雞內金,治婦女閉經及徵瘕積聚,瘀血堅甚加水蛭 ,熱加生地天冬,寒加桂附*老郭嫂高興說她口苦舌苔黃厚膩很久吃我五服藥治愈了,處方是:藿樸夏苓陳皮蒼術柴胡芩連甘草人參郁金龍膽草,是肝膽濕熱,龍膽草是君藥,人參扶正之功不可忽視。
2001方隅(2)治法主意1中風:有汗當實的其表,無汗當發其表,凡發不可大發也,又當疏泄之2陰寒中于脾胃,不可作外感,尤不可作內傷 更不可擅用表藥,溫中散寒(附子理中湯+吳萸)其病自可3傷寒:表不可畏縮,下不可妄投4中暑:中暑由寒得,中熱因熱至,寒不可用表而宜熱,熱不可用寒而宜清5瘧疾:有汗者要無汗,扶正為先;無汗者要有汗,發散為急6痢疾:養血則便自安(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后重自除,斯為至穩當也7霍亂不吐,死在須臾,吐利脈脫,溫補自可8氣:氣莫貴于善養,郁莫貴于善開。人以氣為本,一息不運則機緘窮,一毫不續則窮壤判。諸痛皆生于氣,諸病皆生于氣9血由氣所依,氣由血所附,治血之癥,必先治氣10燥:治燥不可太寒,開結不可太峻,燥必潤之,隨下而行,結欲開之,隨氣而順11火:陽火從其瀉,陰火從其補,實火從其瀉,虛火從其補12治痰以清氣為先,氣順則痰清,氣降則痰下,久病必須理脾,清火兼須降火*氣虛不補,邪何由行**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作于(1931年)《魯迅書簡補遺》有這首詩,末題“未年之冬戲作,錄請坪井先生哂正,魯迅。”
1607周超凡:中醫要發展,靠什么?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是靠療效。而療效靠什么?首先是有正確的診療思想,隨之是遣方用藥。正確的診療思想是什么?時代已經改變,疾病譜也在改變。過去,哪有那么多腫瘤、冠心病、糖尿病、乙肝、艾滋病呀,中醫應該面對新的情況新的疾病譜。必須參照西醫的診斷及西醫的病名,把辨證和辨病結合起來。中醫的辨證論治不是萬能的,也不是很完善,對此要有個清醒的看法。有些病,早期沒有癥狀,光辨證有困難;有些病,辨證了但治不好。中西醫互補就比較好。中藥也一樣,過去對中藥不知其科屬,對有些中藥的毒性認識比較籠統,如今有了檢測條件,一些毒性不斷發展了。不能說你沒有發現,你的老師沒有發現,就不承認這一點。我編《歷代中醫治則治法精選》,是因為一些中醫只知道“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其它治法很少知道,也不會應用,或辨證之后,施治無方,沒有療效,當然西醫把疾病診斷清楚了也有無藥可醫無計可施的時候*朱丹溪(1281-1318)金元四大家之一,字彥修,浙江金華人,世居丹溪,故稱丹溪翁,自幼好學,日記千言,稍長,從鄉先生治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