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是當今的“世界屋脊”、“地球的第三極”、“亞洲水塔”,它是由印度板塊向北漂移,和亞洲板塊運動碰撞擠壓而抬升形成的。受板塊構(gòu)造影響,形成了許多斷裂帶,產(chǎn)生了眾多湖泊,如今青藏高原上分布的大大小小的湖泊至少1500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且數(shù)量最多的高原湖區(qū),這里的湖泊大多為內(nèi)陸咸水湖。
近年來,許多的消息聲稱,青藏高原很多湖泊都在慢慢變淡,湖區(qū)面積一直在擴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這當中又蘊藏著什么樣的危機?為何引起科學家的恐慌?
青藏高原是除了南北極外,全球最大的冰川聚集地。該地區(qū)不僅孕育了我國的黃河、長江兩大江河,也是東南亞、南亞、中亞地區(qū)眾多重要河流的發(fā)源地。因此被稱為“亞洲水塔”。據(jù)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估算亞洲水塔區(qū)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和河流出口徑流量之和已超過9萬億立方米。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成果還發(fā)現(xiàn),青藏高原湖區(qū)蓄水量每年增加80到100億噸,許多湖泊面積在加速擴張,同時湖水也在日益變淡。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作用下,青藏高原基本上每10年升高0.3到0.4攝氏度,明顯高于全球平均每10年升高0.17攝氏度的增速。
青藏高原東南部的冰川在加速退縮,在過去短短的30年間,青藏高原的凍土面積已萎縮24萬平方公里,相當于一個廣西的面積(23.76萬平方公里),冰川面積已退縮15%,大量凍土和冰川的加劇消融,導致注入湖泊的水量顯著增加,湖水變淡,湖泊擴張,使得青藏高原的湖泊總面積從過去的2.56萬平方公里增加到了3.23萬平方公里。
其中增長最快的是色林錯,其面積近40年來增長超40%,淹沒了周邊大約220多平方公里的牧場,而且影響了湖區(qū)道路通行。
冰山融水,也使得雅魯藏布江、印度河上游年徑流量顯著增加。
湖水擴張變淡,河流徑流量增加這些不斷積聚的變化,將帶來亞洲水塔的失衡,那會引發(fā)什么樣的嚴重后果?
作為“亞洲水塔”,青藏高原的氣候、江河湖泊的變化會對高原以及周邊地區(qū)的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可謂“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而且處在高緯度和高海拔地區(qū),是最易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的。在地球變暖的作用下,作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冰川凍土都在正在加速消融,湖泊不斷蓄積水量,將會大大增加高原泥石流、山體滑坡、冰湖潰決、冰崩等自然災害發(fā)生的風險及程度。
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2月7日,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北部北阿坎德邦,一座在建水電站被泥石流沖毀。正在水電站施工的工人和一些當?shù)卮迕癖淮笠?guī)模洪水沖走,洪水沿著河道傾瀉而下,威力巨大,又沖垮下游一座小型水電站和5座橋梁,道路被中斷,數(shù)百人失蹤。這場災難,其實就是在其上游的南達德維冰川的融水增加所誘發(fā)的冰崩。
而且要知道每年雨季,印度和孟加拉等國平原地區(qū)都會遭受季節(jié)性洪水的侵擾。而冰川融水的加劇,會導致河流上游的徑流量大幅增加,降雨量與冰川融水一疊加,將導致這些國家的洪水更加猛烈,而且會越來越嚴重。而同樣的問題,也會讓我國的長江、黃河在雨季引發(fā)洪水可能性增加。
隨著冰川的非正常消融,導致的高原湖水變淡,也會導致湖中的生物,由于適應不了改變了的湖水濃度而大量死亡等生態(tài)問題。
此外,冰川湖蓄水劇增還存在誘發(fā)地震的可能。
青藏高原是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不斷碰撞導致的隆起,直到現(xiàn)在青藏高原邊緣地帶仍在不斷緩慢抬升。
此地地殼受力復雜,還處在地震、斷裂帶附近,大規(guī)模的湖水蓄積,可能造成局部地殼受力狀態(tài)的改變,存在誘發(fā)中、強級地震的可能性。
全球氣候變暖,正在帶來越來越多的問題,有些問題將對全人類造成嚴重威脅。亞洲水塔正面臨失衡的態(tài)勢,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將導致青藏高原的快速崩潰,更加嚴重的一系列后果將接踵而來,我國及周邊的國家將受到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