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些醫學名詞讓讓我們惶恐不安,尤其是在體檢的時候發現。
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是我們在接受心電圖檢查時會遇到的一個診斷,且并不算少見。平素聽到這個名詞,自然不明覺厲,但是看到自己的心電圖上有這樣的診斷,難免大驚失色。那什么是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呢?
前文在介紹預激綜合征的時候已經說過,我們的心臟是有一個傳導系統的,可以簡單地理解為迅速傳遞信息的信息高速公路、或快速傳遞電信號電線,右束支就是傳導系統的一部分,其作用是將電信號傳達到心室肌肉部分,使其收縮。簡單的說,右束支部分傳導受阻,表現在心電圖上,就被稱為右束支傳導阻滯。而在心電圖的診斷上達到一定的標準,就是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
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的英文名稱為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簡稱RBBB),就如同在預激綜合征的心電圖診斷上,可以看到W-P-W綜合征的字眼一樣,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的心電圖診斷上,有時也可以看到這樣的簡寫,RBBB。
小知識-心臟傳導系統(僅供一般性了解參考)
心臟傳導系統是一組位于心臟內的特殊細胞和傳導組織,負責產生、傳導和調控心臟搏動。它起始于位于右心房上部的竇房結,以下是心臟傳導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
竇房結(Sinoatrial Node,簡稱SA結):位于右心房上部,是心臟的起搏點。竇房結細胞具有自主性放電能力,它們產生電信號,引發心臟收縮。
心房傳導組織:從竇房結出發,電信號經過心房傳導組織,迅速傳導到心房的肌肉細胞,使其收縮。
房室結(Atrioventricular Node,簡稱AV結):位于心臟的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間。房室結具有延遲傳導的特性,它能夠將電信號緩慢傳遞到心室。
房室束(Atrioventricular Bundle,簡稱AV束,或稱希氏束):是連接房室結和心室的重要傳導通道。AV束將電信號迅速傳導到心室內的分支。
左右束支(Bundle Branches):AV束分離為左右兩個束支,分別稱為左束支和右束支。左束支負責將電信號傳導到左心室,右束支負責將電信號傳導到右心室。
分支纖維:束支進一步分為多個分支纖維,將電信號傳導到心室肌肉的不同區域,使心室肌肉收縮。
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RBBB)常見嗎?
國際上一些研究顯示:RBBB在年輕人群(40歲以下)的發生率一般較低,從不到1%~2%,而中年人群(40-60歲)中約為2%~4%;老年人群(60歲以上)的患病率進一步增加,約為4%~10%或更高。
簡單說,單純RBBB,不需要治療。
單純RBBB本身往往沒有直接合并的任何癥狀,通常被認為是所謂良性的,并不需要針對所謂的這種心律失常進行專門的治療。
但是,如果是某些器質性心臟病合并的RBBB,應針對RBBB的病因進行治療。也就是說,RBBB可能與潛在的心臟疾病相關,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結構性心臟病、肺動脈高壓等,應當針對病因或基礎病進行治療。這一點很重要。
在首次發現RBBB時,尤其是在沒有任何特殊癥狀的情況下,僅通過體檢或其他原因行心電圖發現此診斷時,仍然建議到醫學專科(一般是心內科)進行就診,醫生通過評估,決定是否需要接受下一步檢查,如超聲心動圖等,有助于鑒別一些常見的心臟疾病。
還有一種情況,如果平時心電圖完全正常(尤其在定期體檢或近期剛剛做過心電圖時),因不適(尤其胸腹部不適)或甚至輕度不適接受心電圖檢查時,發現RBBB的診斷,也就是突然出現的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應當予以重視,需要立即就診,以明確是否有急性事件(如心肌缺血、炎癥等原因)導致傳導阻滯的發生,此時同樣,真正具有意義的是針對潛在的病因,也就是器質性心臟疾病。
同時,和預激綜合征一樣,由于RBBB的存在,心電圖上可能出現特征性的改變,有可能干擾一般醫療工作人員的判斷,在無癥狀也無潛在的心臟疾病的大多數RBBB患者中,需要知曉自己存在這種所謂的心律失常,便于隨時告知醫務人員。
這個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從醫學上說,不是。因為即使是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雙分支阻滯)也不會對心臟整體運動產生嚴重不良影響,如果沒有合并癥狀,也可以觀察為主,同樣如果發現潛在的心臟疾病,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果沒有特殊病因,沒有合并明確的器質性心臟病,同樣無需特殊治療。
但是,還要說但是,首先如果出現所謂的雙分支完全性阻滯,提示心臟傳導系統已經出現了問題,甚至可能出現進展,盡管雙分支阻滯并不等同于嚴重的III度或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均需要治療),但是并不除外可以繼續發展為這類嚴重的情況,需要定期觀察。尤其是在器質性心臟病合并雙分支阻滯時,更要密切關注心臟傳導系統問題的進展情況,需要定期復查心電圖、24小時心電圖等檢查。其次,如果存在雙分支傳導阻滯,心臟整體的規律收縮一般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這時,如果從事各種極限運動等情況下或接受全身性的手術時,心臟功能的耐受性可能較正常情況下減弱,存在這樣的趨勢。
順便說一句,RBBB同時合并LBBB(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的情況是非常少見的。
前面說了這么多,其實的確是為了降低普通人的擔憂。一旦發現RBBB不要怎么太擔心,絕大多數無需處理,泰然處之即可,一般的確沒問題。但是,對于上面這個問題的回答還是,不太對。
因為什么事情是有前提的,對于平素所謂的健康人群而言,發現RBBB,的確絕大多數都不需要處理,僅參考上述知識即可。很多時候RBBB很多時候出現在已經有器質性心臟病發作的人群中。如冠心病的人群、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人群、各種心肌病(還有略)的人群等,在這種情況下,研究提示,出現RBBB有時可與不良的預后有關,應當更為重視。而還有研究提示,在發生一些心血管事件之前即具有RBBB的人群中,發生心血管事件之后,也有一定可能合并相對嚴重的情況。當然,即使在此時,專門針對RBBB本身進行的治療一般也是不需要的,在這種情況下,RBBB往往可能作為一種指標,一種marker,標志疾病進展情況,對是否需要更加強的治療和護理提供證據,并對疾病發作的預后作出一些警示。
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RBBB)是一種相對常見的心臟傳導異常。多數情況下無需特殊處理。但是如果存在病因,應當針對病因進行治療。此外,RBBB也可能是器質性心臟病進展的一個標志,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重視。如果是短期內突然出現RBBB,還應當警惕是否存在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盡管大多數RBBB是良性的,但它有時可能與心臟疾病有關。因此,如果存在其他心臟癥狀,如胸痛、頭暈、呼吸困難或心跳不規律等,應當及時就診。這有助于警惕傳導問題的進展,以及排除或及早診斷可能存在的心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