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出現(xiàn)了很多名門望族。而這其中有一個堪稱有史以來的第一望族!
統(tǒng)計止于清朝,這個家族一共培養(yǎng)出了九十二個宰相、三十六個皇后、娶了三十六個公主。這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瑯琊王氏”。
哪一個家族能有如此輝煌成就?沒有,唯有瑯琊王氏。
大詩人劉禹錫有詩句這樣寫道:“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里的王就是說這個大家族,這里具體指的就是東晉開國重要奠基人王導(dǎo),能讓大詩人寫入詩句中,并流傳千古,可見這個家族非同凡響之處。
或許說,王導(dǎo)你不太熟悉,那么王羲之就該知曉了吧,王導(dǎo)就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叔父!王羲之家族你說牛不牛?
這個家族從戰(zhàn)國起就名動神州,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滅掉六國,而在這次滅六國統(tǒng)天下的大動作之中,有一對父子功勞可不一般,他們就是王翦、王賁父子。
這對父子在滅六國的行動中,除了韓國之外,其他五國皆為王氏父子所滅。因公受封,王氏家族從此登上了歷史舞臺,一舉為瑯琊王氏之后的輝煌打下了基礎(chǔ)。
王翦、王賁父子創(chuàng)下的是基礎(chǔ),而真正成為中華首望之名的瑯琊王氏是從王吉開始的。王吉憑什么能帶起這個家族騰飛,數(shù)百年不衰?就六個字:言宜慢,心宜善。
資料顯示,王吉是西漢時瑯琊皋虞人(今天的即墨市溫泉鎮(zhèn)西皋虞村),西漢名臣。
話說,王吉年輕之時,由于懷才不遇,整日游蕩于酒樓之間,以醉解憂。
這日王吉如往常一樣上街借酒澆愁,偶遇一老者,因見老者氣質(zhì)不凡,逐向前交談,相談甚歡,隨即向老者請教擺脫目前境況之法,老者笑著給了王吉三個字:言——宜——慢!
隨后老者飄然離去。
王吉慢慢品味這三個字,突然大有所悟,憑著對這三個字的領(lǐng)悟,他一步步踏上仕途,被漢宣帝任命為諫議大夫,成了權(quán)傾朝野之人。
說話,誰都會,但說話也講究方法,他就是一門高深的藝術(shù)。什么時候說什么話,得經(jīng)過大腦思量才出口。
口若懸河,形同缺堤之水,一陣狂瀉,這就是話多如水。不經(jīng)過大腦思量就張口而出,這話里的含金量也就大打折扣,從而不但招不來光明,還會因為與人話不投機(jī),招來黑暗。
古人有句話:水深則流緩,人貴則語遲。難怪很多顯耀之人說話總是語出別人之后,原來人家在思考該說什么?怎么去說。
登上朝廷高官之位后,免不了樹敵,王吉也醞釀如何去對這些站在自己對立面的人進(jìn)行報復(fù)打擊。
可當(dāng)他回鄉(xiāng)看望家人之時,再一次邂逅了之前那位老者,老者這一次又給了他三個字:心——宜——善——
老者輕描談寫的三個字,王吉聽來卻背脊發(fā)涼,冷汗琳琳。不是此次再次邂逅老者,自己險些就要犯下大錯。
王吉從“心宜善”三個字中悟出了“善招福,惡招禍”之道理。放棄了對仇家政敵的報復(fù)心理,并與之漸漸交好,從而讓王氏家族在朝中勢力越來越大,以至于后來權(quán)傾朝野,名望綿延千年。
俗話說,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在給予別人方便的同時,也給自己留下了后路。福禍只在一念之間,善,能讓你福如東海,惡,能讓你禍水百出。
心不善,必然開罪身邊之人,招人厭惡之人,身邊的人也必然對你惡意相向,久而久之,便在你周圍形成一個大氣場,被這樣一個充滿惡意的氣場包圍,還能會有好的結(jié)局嗎?當(dāng)然不能。
后來,王吉將“言宜慢,心宜善”六字寫進(jìn)家規(guī)之中。瑯琊王氏也因這六個字而成為中華第一望族。
至清朝止,在一千七百多年的時間里,瑯琊王氏在史料記載之中共出現(xiàn)了九十二位宰相,三十六位皇后,三十六位駙馬。
這樣輝煌的家族,在史上是絕無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