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小余
青島市衛生局關于印發《青島市國醫館建設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
青衛中醫字[2013]13號
各區(市)衛生局,局直綜合(專科)醫院、市中醫藥學會:
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5部門《關于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國中醫藥醫政發〔2012〕31號)和省衛生廳等4廳(委、局)《關于實施山東省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魯衛中業務發〔2013〕2號)精神,按照《2013年全市中醫工作要點》(青衛中醫字〔2013〕5號)的要求,市衛生局制定了《青島市國醫館建設項目實施方案》,現印發你們,請遵照執行。
青島市衛生局
2013年6月28日
青島市國醫館建設項目實施方案
為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鞏固鎮衛生院中醫科中藥房和中醫特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建設成果,切實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做好國醫館建設項目,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服務更可及、能力有提高、群眾得實惠'的工作宗旨,按照國家、省、市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實施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不斷完善基層中醫藥服務體系,強化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進一步發揮中醫藥'簡、便、驗、廉'的特色和優勢,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中醫醫療保健服務需求。
二、工作目標
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街道)衛生院和部分綜合(含專科,下同)醫院、民營中醫醫療機構建設國醫館,建成中醫臨床科室、中藥房集中設置、多種中醫藥方法和手段綜合使用、中醫藥文化氛圍濃郁并相對獨立的中醫藥綜合服務區,提供包括'治未病'在內的中醫藥服務。
從2013年起,在全市鎮(街道)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部分綜合醫院開展國醫館建設項目,2013年完成30個國醫館建設,2014年完成40個國醫館建設,力爭到2015年底全部的鎮(街道)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部分綜合醫院、民營中醫醫療機構設立國醫館。
三、主要任務
按照《青島市國醫館建設標準與評審細則》(見附件一)在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街道)衛生院和部分綜合醫院、民營中醫醫療機構開展國醫館建設。
(一)各區、市衛生行政部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各年度工作計劃,確定各年度建設單位,研究工作措施,認真組織實施,確保完成建設任務。
(二)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街道)衛生院和部分綜合醫院、民營中醫醫療機構要對照《青島市國醫館建設標準與評審細則》進行高起點、高標準建設。要在設立中醫科中藥房的基礎上,在空間布局上整合中醫藥資源,將各個中醫臨床科室、中藥房集中設置,在內涵建設上要使用多種形式的中醫藥診療方法,在裝修風格和服務模式上要充分體現中醫藥文化,在一個相對集中的區域內建成具有一定規模的中醫藥綜合服務區(國醫館)。
四、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2013年3月-2013年5月。制定印發《青島市國醫館建設項目實施方案》和《青島市國醫館建設標準與評審細則》,部署建設任務。
第二階段:2013年6月-2013年12月。開展首批30個國醫館建設,驗收合格者給予獎勵。
第三階段:2014年1月-2014年12月。開展第二批40個國醫館建設,驗收合格者給予獎勵。
第四階段:2015年1月-2015年10月。開展第三批國醫館建設,驗收合格者給予獎勵。
第五階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對建設前后中醫藥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全面總結評估,交流建設經驗。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國醫館建設項目是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抓手,是全面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的重要任務。各區(市)衛生局和建設單位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落實責任制,要把國醫館建設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載體抓好抓實,作為扶持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實事抓出成效,用實際行動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為廣大居民創造享受基本中醫藥服務的良好條件。
(二)制定計劃,搞好培訓
市衛生局制定了《青島市國醫館建設項目實施方案》和《青島市國醫館建設標準與評審細則》。各區(市)衛生局要根據實施方案和建設標準的要求,制定工作計劃并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做到標準清楚,目標明確,措施得力。中醫工作基礎相對薄弱的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早做打算,有預見性地引進人才,改善條件。
(三)嚴格評審,以獎代補
市衛生局將成立評審專家組,依據《青島市國醫館建設標準與評審細則》對每個建設單位進行公正、嚴格的評審,對完成建設任務的單位給予獎勵。
青島市衛生局
2013年5月28日
青島市國醫館建設標準與評審細則
一、組織管理(10分)
★1.所在區(市)高度重視,在中醫藥人才引進與培養、配套資金安排、中醫藥優惠政策落實等方面積極作為;建設單位認真組織實施,從人、財、物等方面全面支持創建工作。
配套資金、優惠政策未落實一票否決;人才引進與培養等工作重視不足酌情扣分,最多扣2.5分(局直、民營單位自行落實資金)。建設單位組織實施不夠酌情扣分,最多扣2.5分。
★2.加強中藥飲片質量管理,建設單位成立中藥飲片質控小組(應吸納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參與,也可外聘質檢員),建立中藥飲片采購、驗收管理制度,確保中藥飲片質量合格。
建設單位未成立中藥飲片質控小組扣1分;未建立中藥飲片采購制度扣1分;未建立中藥飲片驗收制度扣1分;發現1種中藥飲片霉變、蟲蛀、走油或為劣質的扣2分;發現2種以上假冒中藥飲片,一票否決。
二、科室設置(35分)
★3.中醫科室、中藥房集中設置;診區內診桌、診凳、器械柜、屏風體現中式風格,裝修體現中醫元素;中醫科門診的走廊、候診區宣傳中醫藥知識,使用中醫病名和術語;中藥房要突出中藥元素,體現中藥文化(如設置中藥標本,飲片柜上擺放青花瓷瓶,張貼煎藥、服藥、注意事項等中藥常識的宣傳);中藥候藥區宣傳中醫藥相關知識。
中醫科室未集中設置的一票否決,中藥房遠離中醫科室扣3分;診區內診桌、診凳、器械柜、屏風未體現中式風格扣2分;裝修未體現中醫元素扣2分;中醫科室的門診走廊、候診區未宣傳中醫藥知識扣1分,未使用中醫病名和術語扣1分;中藥房不能體現中藥文化扣1.5分;中藥候藥區未宣傳中醫藥相關知識扣1分,扣完為止。
★4.中醫科要作為一級臨床科室獨立設置,至少設立1個中醫診室和1個中醫康復治療室(或針灸治療室等)。中醫科房屋無危房,整體布局合理。
查看科室設置情況,中醫科不作為一級臨床科室獨立設置的,或設置診室、治療室不夠的,或中醫科有危房的,一票否決;無危房但房屋布局明顯不合理的扣2分。
★5.中醫藥業務用房建筑面積不低于100平方米,而且每中醫診室、治療室凈使用面積不低于全院診室平均凈使用面積。
每少10平方米扣1分,扣完為止。每中醫診室、治療室凈使用面積低于平均凈使用面積,一票否決。
★6.中醫科配備中醫特色診療設備不少于5種。
每少1種扣1.5分,扣完為止。(如配備功能相近的其它設備亦可,下同。)
★7.中藥房要配備如下設備:中藥飲片柜(藥斗)、藥架(藥品柜)、調劑臺、藥戥、電子秤、小型粉碎機、小型切片機、小型炒藥機、消毒鍋、標準篩、冷藏柜。其中中藥飲片柜(藥斗)要結構規范合理、外觀古樸典雅并具有防蟲蛀、防腐蝕、防潮濕等功能。
每少1種扣1分,扣完為止。
8.飲片調劑室面積應與業務需求相適應,能提供單方加工、炮制、粉碎、切片、制作膏方等中藥加工服務。
飲片調劑室面積與業務需求不相適應,酌情扣分;中藥加工服務項目不全,酌情扣分。
9.設立煎藥室,有煎藥設備,能提供煎藥服務,煎藥室體現中藥文化,面積不少于10平方米。
未設立煎藥室不得分;煎藥設備陳舊或不能滿足需要扣2分;煎藥室未能體現中藥文化扣1分;面積少于10平方米扣1分,扣完為止。
三、人員配備(20分)
★10.國醫館在崗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數應占執業(助理)醫師總數的20%,且不少于3名。
每降低5%扣5分;每少1名扣5分;無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的,一票否決,扣完為止。國醫館每多1名在崗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加2分,最多扣6分。
11.配備中專以上中藥專業學歷或具有豐富中藥飲片鑒別經驗的中藥人員至少1名。
查驗有關資料、證件。未配備不得分。
12.要配有中藥煎藥人員,中藥煎藥人員應掌握煎藥知識與技能。
查驗有關資料、證件。無中藥煎藥人員本項不得分;有中藥煎藥人員但煎藥知識與技能掌握不熟練扣2分。
四、中醫藥優勢特色(35分)
13.配置國家和省規定的基本藥物目錄中的中成藥和中藥飲片。
基本藥物目錄規定的中成藥配置不全的缺1種扣0.2分,扣完為止;中藥飲片不足300種的缺1種扣0.1分,扣完為止。
★14.能充分發揮中醫藥'簡、便、廉、驗'的優勢和特色,開展至少6種(諸如中藥、針灸、推拿、火罐、敷貼、刮痧、熏洗、針刀、穴位注射、熱敷等)中醫診療服務。
查看登記本、診療器具等,每減少1種扣2分,扣完為止。
★15.中藥飲片、中成藥、中醫非藥物處方數占處方總數的比例不低于30%。
隨機抽查近期一個月處方,每降低5%扣3分,扣完為止。
16 積極使用市衛生局推廣的20項中醫藥適宜技術,80%的技術能夠開展并規范操作。
不足80%,每降低5%扣3分,扣完為止;操作不規范,每項扣3分,扣完為止。
17.國醫館門診均次費用不高于全市中醫門診均次費用。
高于全市中醫門診均次費用5%以內扣2分;超過5%扣4分。
18.設立養生保健指導門診,開展中醫體質辨識與調攝指導服務。
查看宣傳欄、體質辨識與調攝指導匯總表等有關資料,予以酌情量分。未設立養生保健指導門診的,不得分。
19.開展中醫藥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咨詢與技術指導服務(實施慢性病中西醫結合防治一體化服務方案,制定實施中醫特色保健方案,運用中醫藥方法開展中風后遺癥、肢殘等疾病康復,制定中醫藥健康教育處方不少于5種,開展中醫藥優生優育、生殖保健咨詢和指導、參與孕產婦保健)
每一種不合格扣1.5分,扣完為止。
注:
1.本指標體系共四大方面、19項二級指標,滿分為100分。
2.★為核心指標,共10項。
3.凡評審成績在85分以上,且10項核心指標總得分率高于85%者,為評審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