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中國,是世界上文化歷史最悠久、文化積淀最豐厚的文明古國之一。追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根,上溯八千年,考古學所發(fā)現(xiàn)的各類文化,都揭示出最古老的文化就是伏羲文化,即伏羲所創(chuàng)造的以《易經》為代表的“易道文化”。
在易道文化基礎上,誕生了黃帝創(chuàng)造的以《黃帝四經》為代表的“法道文化”。對于《黃帝四經》,熟悉的人不多,因為黃帝文化在歷史上曾經出現(xiàn)過斷層。《黃帝四經》的內容,強調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漢朝時,儒生和漢武帝及其舅舅宰相田蚡聯(lián)手,將《黃帝四經》從國家教育領域清除,并通過董仲舒的意見,把改造過的儒學定為國家的教育根本,黃帝學說自此就消失了。一直到1973年,《黃帝四經》才被從湖南的馬王堆漢墓中發(fā)掘出來。
在漢朝之前還有一位偉大的人物,就是老子。老子在黃帝“法道文化”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以《德道經》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德道文化”。雖然漢代將老子原著的《德道經》顛倒為《道德經》,在文字上做了些修改,但是并沒有真正地完全顛覆老子思想,因為她無法被顛覆。
三者的思想共同構成了我們國學的根文化,這就是兩千五百年以前中國傳統(tǒng)根文化的主根,也是祖根。在此基礎上,誕生了儒家文化,即孔子的原義儒學以及被他的繼承者所篡改的儒學。東漢時期,佛學傳入中國,從而形成了人們基本上了解的、談及中國歷史必定涉及的文化三大塊,也就是道、儒、釋三家共同構成了中華國學道德根文化的主根和輔根。
考察宏觀歷史可以看出,道學是道德根文化的主根,儒家和佛學是輔根。道、釋、儒三家共同組成的傳統(tǒng)道德文化構成了我們兩千五百年以來精神文化的氛圍,離開這個氛圍,我們就會丟失自己的文化。世界上一些政治家、哲學家說過,要想滅亡一個民族,只要讓那個民族三代以上不能掌握本民族的文化,就可以實現(xiàn)目標,這并不是危言聳聽。對一個民族來說,本民族的文化是很容易被外來強勢文化所吞噬、所消滅的,特別是有些小的民族、文化底蘊不豐厚的國家更是如此。在世界上,這樣的先例發(fā)生了許許多多,但是中國文化卻始終是一棵吹不倒的大樹,因為她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她扎根于我們民族每個人的心靈當中。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在大系統(tǒng)性上,是一部道德文化。道德,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各家學說、各個學派的總歸宿和最高境界。中華傳統(tǒng)道德文化,上溯其祖根,是初創(chuàng)于伏羲的“易道文化”,成型于軒轅黃帝的“法道文化”,成熟于老子的“德道文化”。“易道”、“法道”、“德道”,全部都是“抱道無離論天下”、“執(zhí)一以為天下牧”的學說和思想,共同構成“以易闡道”、“以法論道”、“以德證道”三部曲,非常完美地構成了中華道德文化大系統(tǒng)。
選自紅旗出版社出版《德道教育貴修身》2014第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