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字鵬舉,南宋時期抗金名將,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除了杰出的統帥才能外,岳飛的文學才華也極其出眾。他的代表詞作《滿江紅·怒發沖冠》,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他的慷慨壯烈,他對國家朝廷的赤膽忠誠被永世銘記。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詞,便是岳飛的另一首代表詞作《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是岳飛寫于紹興八年(1138)宋金“議和”而不準動兵的歷史時期。所以這首詞蘊含了岳飛極其復雜的情感,有內心的極度郁悶,有對投降派猖獗的極度憤慨,又有身為朝臣的無可奈何。種種復雜情感,均寫進了這首沉郁低徊、感人至深的詞中。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岳飛的這首《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詞的上片是即景抒情,寓情于景。起始三句“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從側面描寫了岳飛內心的憂國憂民。即昨天夜里蟋蟀一直鳴叫不停,驚醒了元帥帳內的岳飛,使他從抗金的征途夢中驚醒,而此時已然是三更天了。可見岳飛日夜牽掛的都是抗金的戰事和國家的興衰。
而岳飛被夢驚醒后,自然難以入睡。所以緊接著三句“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便是對其難以入睡后的情景描寫。只見岳飛獨自在臺階前徘徊,四周是悄無聲息的,唯有天上的明月散發著朦朧的冷光。月夜的凄清冷淡,是岳飛心境的孤獨與凄涼。而月光的朦朧,則暗示了岳飛的抗金事業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一切景語皆情語。
詞的下片則著重抒情。起始一句“白首為功名”,是對岳飛一生渴望為國建功立業的表述。緊接著兩個短句“舊山松竹老,阻歸程”,則是直面描寫了抗金事業的困境。即中原人民渴望早日復國,從年輕到年老,包括岳飛自己也已經操心成白發,但抗金的大業,收復河山的過程,卻受到了投降派的求和主張阻擋。
而這對于身為人臣的岳飛來說,則是“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即岳飛將自己的滿腔苦悶,寄托于琴弦之傷,希望能有知音來聽。可惜的是即便把琴弦彈斷了也沒有知音來聽。這就說明岳飛的處境,已經是孤掌難鳴了。一想到這,岳飛又擔憂起國家的未來和人民的命運了。自然心情極其的沉重。
綜觀岳飛的這首詞,憂國憂民使他愁懷難遣,徹夜難眠。抗金受阻,又讓他郁悶焦急。整首詞所透露的是岳飛沉郁悲愴的情懷,這與《滿江紅·怒發沖冠》中的慷慨激昂不同,更多的還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情感在其中,讀起來令人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