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詩人對于離別總是歌吟不絕。所以送別詩也就成了最為常見的詩歌題材。但要在詩中將離別時迸發的情感表達出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如清代詩人袁枚所說:“凡作詩,寫景易,言情難。”送別詩要想達到“感動激發人意”的境界,就非??简炘娙说氖址恕?/p>
最常見的手法有托物寓情和寄情于景。如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北闶峭形镌⑶?,它以水深比情深,形象生動地表達了真摯的友情。再如劉長卿的《送靈澈上人》“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笙帶夕陽,青山獨歸遠。”便是寄情于景,它雖然通篇寫景,卻是情景交融,蘊含深摯的情誼。
《送沈子歸江東》是唐代大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它便是一首采用寄情于景手法的送別詩。雖然相對于王維自己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來說,它略顯冷門。但是這首詩的最后兩句卻不同凡響,它蘊含了奇妙的想象,具有余音裊裊的藝術效果,令人拍案叫絕。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王維的這首《送沈子歸江東》: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首先,我們來看這首詩的前兩句,“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即楊柳飄拂的渡口行人稀稀疏疏,艄公正搖蕩著船槳駛向臨圻。它既點出了詩人的送別之地,也表明了友人即將去往的地點“歸江東”。唐代有折柳送行的習俗,所以王維在開篇就寫到楊柳,無疑是為了烘托送別的氣氛。
而渡頭行人已稀,環境一片冷清。唯有王維目送友人乘坐的船只緩緩起航,依依不舍的送別之情便自然地展現了出來。“向臨圻”三字,看似普普通通,實則這個動作描寫,代表了王維長時間目送友人乘舟而去的情形。就如同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一樣,盡顯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厚誼。
總的來說,這首詩的前兩句描寫的還是具有普遍性的離別場景,可以說是平淡無奇。但緊接著后兩句中,王維卻寫出了不同凡響的兩句“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钡湫偷募那橛诰暗氖址ǎ煌氖沁@里具有奇妙的想象。它的意思是說,我心中的相思之情,就如同這無處不在的春色一樣,從江南到江北,一路跟隨著你歸去。
王維這里并沒有刻意去寫離愁別緒,但字里行間,別情已經充滿了全詩??梢娡蹙S將自然之景與深摯之情巧妙結合的藝術魅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寫離情別緒哀而不傷,足見盛唐詩歌的特色??偟膩碚f,王維這首送別詩,雖然冷門,卻不失為一首不同凡響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