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完食飲,終于可以說說古人是如何“節食”的了。
古人的節食,并非今天減肥者理解的“管住嘴”,也不是通常理解的節制,而是有更多豐富的內涵。
有一位老人家,給我們做了很好的解釋。他就是,周文王姬昌。
傳說,姬昌出生的時候,有一只口銜丹書的赤雀落在門前,于是人們都認為他將成為一代圣王。果不其然,姬昌繼承父業后,篤行仁政,敬老愛幼,禮賢下士,并且以商紂王為戒,一直保持著周人的質樸美德,堅持過著簡樸無華的生活,從不貪圖享樂,玩物喪志。
于是,在他82歲的時候,順利地成為了小心眼的商紂王的階下囚。這一關就是七年,而他沒有依然放棄學習成長——在獄中,從伏羲的先天八卦,又推演出后天八卦,八八六十四卦。這便是后世《周易》的直接來源。
周文王的抽象思維也是很厲害,用六道杠便能推演出天地萬物的變化,萬變不離其宗,腦洞不輸從河圖中看出“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前輩伏羲。據說發明二進制的萊布尼茨(他也發明了微積分)看到《周易》之后,驚為天人,八卦不就是二進制嗎?
不懂八卦的人,會以為每道杠是一與二,其實連成一長橫的是三個三(即九),兩短橫的是兩個三(即六)。大概因為在古人的世界觀中,天地人為三才,“三生萬物”,三為陽數,二為陰數,陽數之極為九,陰數之極為六。(為什么不是八?還記得洛書嗎,陰陽總數加起來是十五)所以,九數代表陽,六數代表陰。然后這六道杠,又一分為二,上卦為天象,下卦為地象。但八卦絕不僅止于此,而是可以推演至萬事萬物。
每一道杠都有陰陽兩種可能,二的六次方,就是六十四,所以從最基本的八卦衍生出六十四卦。發展至此,古人對天地萬物的認識更進了一步。但僅有六道杠組成的卦象,仍是難懂,所以便有哲學家繼續對周文王的成果進行研究,衍生出所謂的“易學”。
這些易學家,憑借著自己對卦象的理解和認識,寫下了卦辭解釋該卦的深意,又對卦中的每一杠進行解釋形成“爻辭”(每一道杠稱為一爻)。卦辭和爻辭還是很精簡,非凡人能懂也,于是又有易學家繼續鉆研,深度分析形成《彖》與《象》,最終再由后人整理成《周易》,成書時間遠早于《黃帝內經》。
《周易》第六十卦有節卦,食飲如何有節,便該以節卦之說為準。
節卦“天地節而四時成”,代表萬物的節律。
節卦,下卦為基本卦兌卦,上卦為基本卦坎卦。我們不需要懂“易學”,看卦名便能略知一二。兌為喜悅,坎為險阻,這是一個喜悅與險阻兼具的卦象——人一喜悅就容易得意忘形,得意忘形就容易樂極生悲,所以要有節。
而從卦象上,兌為澤(即湖澤),坎為水,水在澤上,寓意水漲容易鬧水災,要節,或避水,或筑堤防范。
節:亨??喙澆豢韶憽?/strong>
彖曰:節,亨,剛柔分,而剛得中??喙澆豢韶懀涞栏F也。說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
象曰: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這里講,節就能亨(通),但是苦節(過分節)就失去中正之道,不能持久,節也要有制度,符合客觀的規律。
從這里我們就能看出,周易八卦,從天地大道講到為人之小道,其中蘊含著很樸素的哲學道理。
在繼續之前,先講點看八卦的技巧。
因為人接地氣,所以看八卦是從下往上看。第一爻,為初,第二爻為二,第三爻為三,第四爻為四,第五爻為五,第六爻為上。如果為九,就是陽爻;為六,即為陰爻。
天地有序,一、三、五為陽位,二、四、六為陰位。如果陽爻居陽位,陰爻居陰位,就是當位。二、五兩爻處在中位,所以叫“持中”的主爻,如果當位又持中,爻辭就壞不到哪兒去。????所謂的“九五至尊”,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繼續講節卦的爻辭。
初九:不出戶庭,無咎。?
《象》曰:不出戶庭,知通塞也。??
初九雖然當位,但是主爻為九二,上路不通,所以干脆不出戶庭,就無咎(沒有過錯)。
這是明理,知道什么不能做,就不做。
九二:不出門庭,兇。?
象曰:不出門庭,失時極也。
九二雖然持中,但不當位,此為一兇。它上面的六三,也不當位,此為一兇。(還有其它的因素,此處就不展開)
此時本應有所為,卻遲遲不為,失去時機,釀成兇禍。
六三:不節若,則嗟若,無咎。?
象曰:不節之嗟,又誰咎也。
六三雖當位,但力量有限,不足以影響大局,所以有心無力,大勢所趨,只能自保。
這里是說,管好自己就行了,別人管不了。
六四:安節,亨。?
象曰:安節之亨,承上道也。
六四當位,而且上為持中當位的九五,所以亨。
這是說安于節之道,同時與大勢、上位者相合,抱了大腿。
九五:甘節,吉。往有尚。?
象曰:甘節之吉,居位中也。
九五,當位持中,身為至尊仍甘于節,就會得到崇尚和褒獎。
這是節的最佳典范,古人的節包含三個方面的意義:
一是遵循時節的規律;二是節制欲念,舉止有節,行為適度;三是要節約開支,對排場和用度進行節制。
上六:苦節,貞兇,悔亡。
象曰:苦節貞兇,其道窮也。
上六雖當位,但當的是不好的,所以苦節就會走入窮途末路。
這是說,苦節是沒有出路的,大兇,要及時悔悟。
所以,從節卦看,古人在“食飲有節”這件事上,其實包含了六個層面的含義:
第一,知道什么不該吃的,就不吃;
第二,在身心需求之前,該吃的卻不吃,就會有壞事。
第三,吃毫無節制,一定會發生壞事。
第四,知道吃什么,什么時候吃,該吃多少,也能做到,就是好事。
第五,心甘情愿地享受有節的吃法,是最好的。
第六,該吃的不吃,該吃的時候不吃,注定后悔莫及。
總而言之,食飲有節講究的是符合中正之道,順應天地時節,摸清食飲的特點,滿足人自身的規律和需求,并安于、甘于此食飲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