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聚焦科學家們在抑郁癥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以饗讀者!
JAMA:近2萬人研究結果表明:攝入維生素D似乎并不能降低成年人患抑郁癥的風險!
doi:10.1001/jama.2020.10224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JAMA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麻省總醫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進行了一項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同類研究后發現,維生素D的補充或許并不能預防中老年人群患抑郁癥。研究者認為,維生素D補充劑或許并沒有顯著的好處,其也無法預防抑郁癥或改善機體的情緒。
研究者Okereke表示,這項研究中,我們納入了超過1.8萬名年齡在50歲及以上的男性和女性進行研究,其中一半參與者接受平均5年的維生素D3(膽鈣化醇,cholecalciferol),而另一半參與者則接受相同時間匹配的安慰劑進行治療。維生素D有時也被稱之為“陽光維生素”,因為皮膚在陽光的暴露下能夠自然合成維生素D。
此前大量研究表明,血液中較低水平的維生素D(25-羥基維生素D)與個體晚年抑郁癥風險增加有關,但很少有大規模的隨機試驗研究來確定其二者之間的因果關聯。如今這篇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就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J Psych Neurosci:同時患上焦慮癥和抑郁癥或會讓大腦尺寸變得更大
doi:10.1503/jpn.190156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Journal of Psychiatry and Neuroscience上題為“Volumetric brain differences in clinical depression in association with anxiety: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抑郁癥或與個體大腦萎縮區域的尺寸有關。但當抑郁癥與焦慮癥搭配時,大腦的這一區域就會明顯變大。
文章中,研究人員對超過1萬名參與者進行研究揭示了抑郁癥和焦慮癥對機體大腦容量的影響效應。研究結果表明,抑郁癥或會對海馬體產生一種明顯的影響--海馬體是大腦中與記憶和學習能力相關的重要區域。相比之下,研究者發現,當抑郁癥和焦慮癥同時發生時,就會增加大腦中與情緒相關的區域的尺寸,即杏仁核的尺寸。
為何益生菌和益生元能幫助有效抵御焦慮癥和抑郁癥的發生?
doi:10.1136/bmjnph-2019-000053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BMJ Nutrition Prevention & Healt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英國布萊頓和薩塞克斯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食物或能拓寬腸道中有益菌群的水平,從而更輕松地幫助減緩機體焦慮癥和抑郁癥。
數以萬億計的微生物生活在機體消化道中,而機體腸道中至少有400種細菌,這就意味著腸道中的細菌遠比機體細胞要多。這些微生物對于機體消化食物、抵御潛在的病原體或有害微生物,以及合成維生素都至關重要。
根據英國國家補充和綜合健康中心的研究顯示,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知道大腦與腸道之間存在一定的交流機制,但最近研究則發現其二者是一種雙向連接。此外,腸道菌群還會影響機體的行為和情緒,進而影響大腦的化學特性。通過特殊的飲食來改變腸道中的菌群水平,或能幫助治療壓力相關以及神經發育障礙,比如自閉癥和多動癥等。
JAMA Psych:抑郁癥或與心血管疾病和過早死亡風險增加直接相關
doi:10.1001/jamapsychiatry.2020.1351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JAMA Psychiatr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蒙弗雷澤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抑郁癥和心臟病及早期死亡風險增加之間的關聯。文章中,研究人員對來自21個國家的145,862名中年參與者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發現,有四種及以上抑郁癥癥狀的參與者出現心血管疾病事件和死亡的風險會增加20%,這一風險在城市地區會翻倍,同時男性參與者的風險也會超過2倍甚至更多。
抑郁癥和精神健康問題在加拿大非常流行,五分之一的加拿大人在其一生中都會經歷精神健康問題,而且大約有8%的人群會經歷嚴重的抑郁癥事件。研究者Lear表示,這一研究結果非常及時,因為有專家推測,由于COVID-19的流行,后期應對精神健康問題的人數應該會不斷增加。
Mol Psych:震驚!魚油竟可能幫助治療抑郁癥!
doi:10.1038/s41380-020-0786-5
發表在Molecular Psychiatry上的一項研究表明,來源于患者的成人干細胞可以用來模擬抑郁癥,并測試患者對藥物的反應。研究者表示,本文研究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大腦是如何工作的,以及為什么有些人對藥物治療抑郁有反應,而另一些人從抗抑郁藥物中獲得的好處有限。'
發現魚油是一種容易獲得的天然產物,可能是治療抑郁癥的有效藥物的科學證據也是令人興奮的。
為何青少年女孩抑郁癥的發病率要比男孩兒上升地更快?
新聞閱讀:Why teen depression rates are rising faster for girls than boys
目前我們正處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機的中心,而女孩兒就是其中之一;從2010年以來,青少年男孩患抑郁癥、自殘和自殺率都有所上升,但在美國,青少年女孩兒重度抑郁癥的發病率從2011年的12%上升到了2017年的20%,2015年,10至14歲的女孩因故意自殘而進入急診室的數量是2010年的三倍。與此同時,少女的自殺率也從2007年以來翻了一番。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抑郁癥的發病率開始上升,因此數字媒體可能也起到了一定作用。1995年后出生的這一代青少年是第一批體驗社交媒體作為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青少年。當然了,男孩和女孩幾乎同時開始使用智能手機。那么,為什么女孩會出現更多的心理健康問題呢?對美國和英國20多萬青少年進行了三次調查后,研究人員找到了一些答案。
研究者發現,青少年男孩和女孩花在數字媒體上的時間是不同的,男孩花在游戲上的時間更多,而女孩花在智能手機、發短信和使用社交媒體上的時間更多。游戲包括不同形式的交流,游戲玩家經常會實時互動,通過耳機互相交流。相比之下,社交媒體通常會通過圖片或文字傳遞信息;然而,即使是在收到回復之前的短暫停頓也會引發焦慮。
生活在貧困地區的男性或更易患上重度抑郁癥!
新聞閱讀:Depression:Men far more at risk than women in deprived areas
抑郁癥是全球引發人群致殘的一個主要原因,若不能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患者藥物濫用、焦慮癥、甚至自殺。重度抑郁癥(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是一種影響許多人的特殊疾病,其可能會導致人們失去曾經用來產生快樂的活動的樂趣,同時也會導致無用感,不平衡的產生,比如睡過頭或失眠,并引發自殺的想法,研究人員發現,生活在貧困地區可能導致男性患上重度抑郁癥,但對女性并無影響。
在解釋這些研究發現之前,我們需要提供關于抑郁癥的背景信息,有很多因素都會導致個體重度抑郁癥風險的增加,不管在現在還是過去,被診斷患有嚴重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或癌癥)都會增加個體患抑郁癥的風險,而遭受創傷(比如身體或性虐待等)或在婚姻高度不和諧的家庭中長大的經歷也是如此。
然而,這些個人因素或個人環境都會負面影響機體的心理健康,而大多數抑郁癥相關的研究都重點關注的是個人因素,但除了個人因素外還有一些因素會影響個體的患病風險,比如我們所生活地區的狀況等,都會對機體的精神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此前研究結果表明,居住在貧困社區會導致居民認為自身狀況不佳,同時還會經歷過早死亡,通過研究,研究人員就想知道是否生活在貧困地區會影響男性和女性的心理健康,即使是在考慮人們社會經濟地位的情況下;那么一個人的居住環境真的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嗎?
2019AHASS:個體抑郁癥程度與機體心血管疾病風險密切相關
新聞閱讀:Strong link found between level of depression and heart disease, stroke
在費城舉辦的2019年美國心臟協會會議上,來自美國的研究人員將會報告其最新的研究成果,一個人抑郁的嚴重程度或會增加其罹患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研究者Yosef M. Khan博士表示,機體心血管健康常常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且其也與多個健康方面息息相關,包括心理健康等。我們發現,抑郁的水平與心臟病和中風風險存在強相關性,即使考慮了影響疾病風險的其它因素后依然如此,包括美國心臟協會的理想心血管健康指南、年齡、收入、教育程度、性別和種族等。
研究者對20歲及以上的美國成年人進行研究,分析了抑郁和非致死性心臟病之間的關聯,非致死性心臟病包括心力衰竭、冠心病、心絞痛、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等。利用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NHANES)計劃中的抑郁癥調查問卷,研究者確定了11,000多名抑郁癥成年人,在這些人中,大約有1200人會被診斷為心臟病或中風。
J Neurosci:揭示慢性疼痛和抑郁癥之間的分子聯系
doi:10.1523/JNEUROSCI.3047-18.2019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北海道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確定了老鼠慢性疼痛和抑郁之間的大腦機制,相關研究結果可能會導致針對慢性疼痛和抑郁癥的新療法的發展。
研究者表示,長期以來,臨床醫生都知道慢性疼痛常常會導致抑郁,但其大腦機制尚不清楚。'研究人員觀察了老鼠的慢性疼痛是如何影響神經元通路的。
具體來說,他們發現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CRF)介導的信號增強,CRF是一種已知的神經肽,與慢性疼痛動物的負性情緒(如焦慮和恐懼)有關。至關重要的是,他們發現這種增強的CRF信號會導致大腦獎賞系統的抑制,獎賞系統是由獎賞激活的神經系統,與快樂和動機的產生有關。獎勵系統的抑制被認為是抑郁的一種潛在機制,它會導致快樂和動機的降低。
來源:生物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