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收蜀平東川后,晉位漢中王,駕封五虎將,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后將軍,可唯獨趙云仍為翊軍將軍,按漢將軍制,翊軍將軍屬于雜號將軍,其品級遠低于前后左右四將軍,也低于后來居上的魏延,當時魏延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是什么原因呢?爭論很多,有的說是趙云本身不是將才而只是保鏢、護衛的角色,翊軍將軍才是實至名歸;也有的說是劉備對趙云缺乏信任,不敢重用,其實二則都不然。
如果說硬要把趙云和衛青、霍去病這些漢將軍相比,趙云確不及他們,但看五虎將中哪個堪稱擁有衛青之流的將才,一個都沒有。別說五虎將中沒有,整個三國時代也不多見,三國是個特殊的時代,是一個魔獸縱情表演的時代,雖然猛將如云,卻都受制于人,難擔大任。其次如說劉備對趙云缺乏信任也恐很難成立,雖有可能劉備對趙云跟隨諸葛亮過緊過近有所看法,但這仍不足以讓趙云在劉備跟前失去信任,其趙云的職務、職責、職能就可見。
劉備漢中稱王后,經與法正、諸葛亮等詳細商討之后,任命魏延為漢中太守,領鎮遠將軍,這項任命很出人意外,因為漢中地區戰略位置很重要,作為劉備的三弟右將軍張飛私下亦“以心自許”,當仁不讓,認為非他莫屬,結果卻是不被大家看好的牙門將軍魏延。但這個人事選拔卻又是相當審慎的,是劉集團最高層協商后的結果。
關羽作為劉備二弟,統率荊州軍政,作為大軍區長官領前將軍理所應當,但也無法抽身他任;馬超社會地位太高也很復雜,讓他獨立于漢中地區,非常不安全;黃忠年齡太大,而漢中防守需要足夠的精力,所以也不合適;而張飛和趙云屬劉集團核心嫡系,應任用于更重要的位置上,哪兒呢?
當時蜀漢的軍力布置是荊州作為同時要面對曹孫兩國,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屬大軍區級,設有重兵,軍力雄厚;其次就是張飛部和趙云部,其它如漢中的魏延和涼州方向的馬超等都屬于類似當今軍分區的角色,機動軍力不是很強。而張飛與趙云就是統轄蜀漢三支機動打擊力量的二支,另一支則歸荊州的關羽。
荊州身處第一線,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其軍力配置和機動能力應是蜀漢中最強大的,其次就是張飛部。張飛作為右將軍所統領的是至少三萬以上軍力的機動軍團,是僅次于荊州軍團的蜀漢第二打擊力量,再下就是翊軍將軍趙云所部,一萬人左右的機動軍團,是蜀漢的第三打擊力量。張飛部駐閬中,閬中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其本身地理位置十分獨特,而且它距成都、漢中、荊州的距離相似,就好比它處于成都、漢中、荊州的中心點,任何一方有事,他都能立馬馳援。而趙云所部則駐扎綿竹,綿竹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處在成都于閬中的兩點間,略靠近成都,其本身功能一是京機衛戍,其二是戰略機動。
張飛的閬中和趙云的綿竹看上去很象什么?很類似于現在中國的兩大戰略值勤部隊,駐扎河北保定的38軍和駐扎河南新鄉的54軍,都是裝備最精良執行戰略機動任務的快速反映部隊。《三國演義》中曾提到曹操手上原本有兩口寶劍,一口青釭一口巨闕。這兩口寶劍可都是劍中的極品,不但比別的劍長六寸半,而且削鐵如泥,一般兵刃碰到它就要斷。但這兩口寶劍最后歸屬了誰呢?歸了趙云和張飛,這也就象征著趙云和張飛是蜀漢的兩口寶劍,是用來斬殺敵人的,足可見他們的職責、職能之重要,原非只處于防守的漢中太守魏延可比擬。
當然這也同樣證明趙云的軍中品級是過低的,就如按現在軍銜來論,趙云至少應是中將銜以上,但最后只得了一個少將,為什么呢?其一是政治的需要,政治力量平衡之因以及考慮新舊部屬間的平衡之故,許多高位高銜都給了新伙伴新團隊;其次也就如現在一樣,高位高銜不等于高權,正如上所說,趙云指揮的部隊萬人左右,類似于現在的一支勁旅,其指揮官只能是少將銜,但這個位置卻又十分重要,只能親信嫡系才能掌控,所以只好犧牲趙云的軍銜,但這同樣意味著趙云的軍銜雖低,但實權卻很重很大,前后左右四將軍(上將銜)任何一個都無權指揮調派趙云部。
當然這也可能是諸葛亮的有意安排。至從諸葛亮加入劉集團后,趙云就與諸葛亮十分親密,不少人甚至直言趙云已完全屬于諸葛系。而諸葛亮出于對自己對趙云的保護,也需要取得各方面的平衡來確保風險的降低。而他安排趙云任此職也正出于此意,趙云部人數雖不多,但離成都近,關鍵時能發生重要作用,而趙云過低的軍銜正好使其牢牢控制在自己掌控的府部,而免受他人折難。
《三國演義》中如要找一個和諸葛亮性格相近又志同道合之人,那就非趙云莫屬,兩人的一切行為處事都很明確,就是為了要拯救天下蒼生,而不是如許攸、郭嘉等之流一心想著自己的功成名就。
趙云武藝驚人,毛澤東主席就曾有一呂二趙三典韋的說法,長板坡一仗槍挑包括有槍王之稱的張繡在內的五十四員曹將,威震天下,一統江湖。但其本人卻行事冷靜、低調,不象關羽、張飛那么高傲,看不起人,很少向人發難批評指責,但史上卻記載了趙云兩次批評人的兩段故事,批評的對象是誰?兩次都是批評同一個人,就是他的老板劉備。一次是劉備得蜀后打算將成都城的名宅田產分賜給有功之臣,而被趙云直言勸諫要求把這些物產歸還給當地百姓,使其安居樂業,從而真心擁護劉漢集團;另一次則是關羽被江東孫權所害,劉備執意伐吳報仇,趙云再次進諫要求劉備認清誰才是真正的敵人。一個從不輕易指責人的人,卻會批評老板,可見其人之剛之強,如果心中老是想著自我利益得失之人是根本做不到的。
一部《三國演義》塑造了許多神,但翊軍將軍趙云雖不是神,卻更受后人愛戴、喜歡。因為翊軍將軍趙云的一生雖不光彩奪目,也不轟轟烈烈,但卻是一步一步向著自己的理想、夢想不斷前進的人;是一個心中裝著天下蒼生百姓的將軍;是三國中真正且唯一一統江湖讓曹魏和江東都畏懼的武將。翊軍將軍趙云真英雄是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