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轉自網絡)
4月19日下午,我在南方醫(yī)院中醫(yī)外科出診,她帶著一個小女孩來到我的診室,5歲左右,很甜,很可愛的樣子。她一來就跟我說,她不想做手術。經過了解,孩子腺樣體肥大已經很嚴重,難以用鼻子呼吸,需要張口呼吸,晚上睡覺酣聲如雷,長期張嘴呼吸,父母看了很心痛,擔心長期缺氧影響智力,可又不想讓孩子承受手術之苦。
(圖片轉自網絡)
檢查,孩子雙側扁桃體3度腫大,基本上碰在一起了。
本想著給孩子直接用內針治療,經過溝通,孩子非常抗拒,放棄用針,先用中藥內調。一周后復診,訴服藥后好轉,但仍明顯。再試著說服孩子用針,無果,繼續(xù)開藥治療。
又過了幾天又來復診。那是2018年4月19日周四下午,我試著好好地哄著孩子,跟她說她非常勇敢,非常喜歡她,然后問她,要不然試試針一針,不用吃藥,不用做手術,呼吸可以很舒服,小女孩最后答應試一試。當下考慮上焦陽明、少陽是主要的問題,左右病情差不多,按男左女右取穴,但小孩子不能多針,我首選了陽明同氣,即針其右手陽溪穴,再問患者,發(fā)現可以閉上嘴吧呼吸了,通暢了許多,于是在其右手合谷穴再進一針以加強。兩針進入,患者露出了笑容,效果很好。
4月22日,患者復診,母親訴小孩上次針后睡覺安穩(wěn)很多,鼾聲少了小了,很驚喜,感受到內針的神奇。因為可以暫時不考慮手術治療了,心中的壓力小了很多。按上次取穴治療,為了加強療效,在曲池加針1針。留針45分鐘左右后,患兒又感覺舒服許多。
4月26日,我在公眾號發(fā)了一篇文章:一次導引有“感”--中道之我見,同事在我文章后面留言,感嘆黃帝內針針法的神奇療效。
這是我第一次用內針治療腺樣體肥大,在此之前我只熟悉扁桃體腫大。心中沒有病,只有癥,只有內針321的治療法則,也沒有去想針下去能不能好,進針那一會只是嚴格按照“左病治右,右病治左,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同氣相求,陰陽倒換求”來進針。該例患兒的治療讓我對內針更增信心,也更加堅信楊真海師傅反復強調內針要著眼在“癥”上面,忘記“病名”,忘記“檢查指標”。
5月3日下午,小孩由姥姥帶來門診,一進來很多話說,沒有害怕,我準備扎針時,她說:“叔叔,只扎2針好不好?”我說:“好的,只扎2針”。我先扎了右手陽溪,然后讓孩子吞吞口水,閉上嘴呼吸,然后問她是否有舒服一些,孩子笑著點頭。有效,我又在合谷穴加進一針,再讓孩子做上面的動作,孩子感覺更舒服一些。想想第3次治療,患者對針沒有那么害怕了,我想在“曲池”加強一下,就跟孩子商量說:“叔叔想再多扎一針,效果會更好一些,可以嗎?”小女孩很懂事地說:“就1針哦!”
扎完針,我檢查了一下她的扁桃體,已經由第一次看時的雙側3度腫大,縮小成了2度腫大。兩個扁桃體間有了一個1cm的間隙。我能看到的是扁桃體的縮小,但從患者的呼吸改善來看,她的咽后壁上的腺樣體也一定有了明顯的縮小。
內針思考:
1、這個病來說,病位在咽后壁、咽側壁為主,主經循行經絡應該有督脈、陽明與少陽,雖然針陽溪、合谷有效,是否應該再加針1針后溪通督脈?但孩子比較小,后溪刺激性強,擔心小孩子一次就針怕了,下次不讓治療了。或許,選擇最少穴位來治療小孩子的疾病很重要吧。另外針陽溪時,必要時可以嘗試調整一下針尖的方向,往少陽方向進一些,再留針,可以減少進針的次數,也能達到通少陽的作用。我想這是楊真海師父強調一針一導引,能用一針就不用兩針的其中一種意圖吧。
2、該病例還在治療中,還不清楚最后的情況,暫且不去想結果,想先分享當下的情況,希望借此讓更多的內針人來一起嘗試治療該病,希望讓更多的孩子可以避免手術治療。
3、歡迎大家對該病的內針治療在文章后面分享你的經驗,也歡迎病友在后面反饋內針治療后的真實情況,讓更多的人了解,有機會嘗試不手術的治療方法。
我也會不斷反饋后續(xù)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