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只有中國有文字
張廣天
實際上,世界上只有中國有文字,其他國家都只有語言。
不要說我危言聳聽。會西語的,都給我翻譯一下,“文字”怎么翻?
在中國,我們有語言、文字二說,漢語是漢語,中文是中文。可是,“英語”和“英文”卻是同一個東西,你翻成英語講,左右都是English。
他們手筆書寫的,只是字母,那玩意是用來記錄讀音的,卻不是文字。拼音語言和文字語言完全不同。拼音語言只是一些數字。比如,你寫moon,完全可以換成字母序號,寫作13151514;再進一步換成計算機語言,用0和1表達,也完全沒有問題。比如第13為100,第十四為101,第十五為110,那么moon就可寫作100110110101。而按照結繩記事的原則,大結記大事,小結記小事,那么,實際上一個大結(1)和一個小結(0)就完全可以記錄所有的讀音了。
而我們得知這個秘密以后,不要高興得太早,不要立即進入民族文化自大的優越中。要清楚,這個根本沒有脫離結繩記事思維的語言,卻是最簡便學習,最簡便傳播和最準確定義的。一個英語國家的人,只要花一個小時學會26個字母,就基本可以記錄他們的語言了。而我們不讀到高小文化水平,就簡直不可能閱讀和書寫。換成德國人和俄國人就更快,他們的字母幾乎完全和語音沒有出入。
不過,漢字是先難后易,學會2,000至3,000個之后,就可以應付一切局面了。我們文字的自由組合原則,可以使我們不必再去學習專業術語。比如,你在小學學了“電”,你最先知道這是亮燈的能源;你又學了“冰”,你曉得“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然后,你又學了“箱”,儲存東西的箱籠。于是,有一天,你從報紙上看見“電冰箱”這個詞,盡管你在使用它之前沒有直觀體驗,也不知道這個科技詞匯的確切含義,卻也十有八九地猜出點什么。但英語國家的人就不行,他們基本上是專詞專用,electricity就是electricity,ice就是ice,case就是case,electricity-ice-case絕成不了refrigerator的意思。這個差別,就使得英語國家的人基本上要學會70,000個單詞才能應付現代生活的局面。
所以,老外學漢語,特容易,只要語音敏感,就能說得很溜兒;但老外可以書寫漢字的,卻寥寥無幾。也就是說,別看他們張口流利,卻是文盲。文盲這個詞明白嗎?就是能說會道卻是睜眼瞎。嚴格地講,除了漢人知識分子,全世界都是文盲。
文字是什么?文是文,字是字。文就是紋身的意思,花紋,圖案;而字就是滋生的意思,從某個東西里派生出來。在我們通行的漢字中,字多于文。文就是被西方人稱做象形文字(其實他們無法表達“象形文字”這個概念,他們說的是象形符號)的東西,而字是什么?他們其實不大知道。字,就是形聲的,表意的,假借的之類,它借用一部分圖案,從具體出發,構成抽象的音、形、義統一的符號。
這樣的字有什么好處呢?
一、符號存留著文化、生活和歷史的信息,可以用來解讀,而拼音字母卻只是密碼,沒有信息含義。
二、你可以說一千種完全不同的方言,甚至外國語言,但只要你使用漢字,就會成為同一國家的人民。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多元的文化統一了,而歐洲情況與我們相似,卻很難統一的原因。他們沒有文字。
三、具體和抽象并存。定量和定性并存。
我們的問題是什么?
在長期的使用中,音形義逐漸分離,從統一走向混亂;定性逐漸大于定量。一字多義和一字多音的優勢墮落為劣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