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危冰,1962年生,江蘇蘇州人。中國美協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書畫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江蘇省美協常務理事,江蘇省美協山水畫藝委會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作品曾入選全國首屆中國畫線描藝術作品展、第七屆全國工筆畫大展、第十二屆全國美展等,獲2010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秀獎、“重溫經典”婁東(太倉)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秀獎。
上世紀80年代,當江蘇畫家陳危冰第一次看到明代沈周的《東莊圖》時,他腦海里出現一個念頭——自己也要畫這樣的畫。
2015年,陳危冰創作了“東莊圖新編”組畫。這組作品有著和沈周《東莊圖》相似的田園景致。仔細對比沈周的《東莊圖》和陳危冰的畫作會發現,沈周作品始終沒有脫離文人畫的影子,而陳危冰作品中的鄉村野趣和田園韻味要濃烈得多。沈周是陳危冰繪畫上的精神向導,但陳危冰并沒有亦步亦趨地繼承傳統。他著重展現出沈周繪畫中的田園趣味,并根據個人心性對其進行發展和創新。
中國畫畫科眾多,而陳危冰選擇了田園山水畫。這樣的選擇緣于他埋藏在心底的童年記憶。他是蘇州人,從六歲起就在諸暨的山村里讀書、生活。他和小伙伴一起放牛、割草喂兔子、去池塘里摸魚。在山水間和陽光下,他的身體和心靈健康、茁壯地成長起來。至今,他仍忘不了祖父帶著他在月光下的池塘里洗腳的情景。對他來說,田園山水間承載的是童年和夢境。當見到沈周的《東莊圖》時,他就決定要將記憶中的青綠山水和詩意田園展現在畫紙上。根植于記憶深處的情感使他的畫作呈現出一種恬靜、清新之美。他隔著光陰遠遠地對天真純凈的童年深情回望。這時,他雖沒有了青年時的激情,但卻有著心如止水般的平和與恬靜,還有一種濃得化不開的懷念與思戀。
禾黍夾道青
對于陳危冰來說,創作田園山水畫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心靈之旅。他夢中的青綠乃是鄉愁的氤氳、回憶的絲縷。他與田園山水畫的相遇,是其心性選擇的必然結果。他曾在《徜徉在田野沐浴》一文中提及自己經常到各地寫生。他說:“但是到哪里,我總也不會忘了去看一眼那兒的鄉村、田園。”他形容那時的心情就像“教徒去做禮拜、去朝圣一樣”。他幾乎每個月,甚至每周都要抽時間到鄉村寫生、拍照片,流連忘返,樂此不疲。他在許多作品中都對草垛進行了細致的描繪。在他的筆下,這些豐收后的“剩余者”展現出鄉野的曠遠和靜謐。在他的作品《蕭蕭幾點秋》中,甚至能看到草垛被露水濡濕的痕跡以及炊煙留下的蹤影。從這些細節可以看出畫家經過了長期的觀察、體會和練習。傅抱石說:“中國山水畫的寫生有它自己的特點。有別于西洋畫中的風景寫生,中國山水畫寫生不僅重視客觀景物的選擇和描寫,更重視主觀思維對景物的認識和反映,強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作用。在整個山水畫寫生過程中,必須貫徹情景交融的要求?!标愇1钪O此理。他經常到田園、野外寫生,喜歡深入到山村之中。這種寫生不僅僅是為了訓練技術、儲備題材,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朝拜和靈魂上的洗禮。陳危冰也直言:“田園山水而今已經成為我的精神家園?!碑斀駮r代,工業的犁鏵粗暴地撕裂了傳統文明的地表。在那些正在消逝和即將消逝的鄉村風景中,有著數代人的思念和寄托,而陳危冰用青綠顏料、用光與影、用愛與痛、用笑與淚將它們存留下來。他對田園的描繪超越了普通的藝術創作,成為一種精神的寄托和心靈的需求。正如一位評論者所說:“繪畫對于陳危冰而言,是一種類似自我心靈的回憶?!彼淖髌反騽游覀兊囊舱瞧溆洃浿械哪且荒▌尤说那嗑G。
田園日向閑
來源:《中國書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