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時節話“春餅”
格格吉祥/文
據史料記載:“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
立春,預示著春天向我們走來了。
盡管乍暖還寒,亦有“倒春寒”之說,但是,風卻是逐漸柔和的,不會如冬一般凜冽了。愛美的女人們,也迫不及待地脫下了笨重的冬裝,換上了時尚的春裝。遠遠望去,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就會映入眼簾……
立春這一天,北方人最重要的習俗是吃“春餅”,意味“咬春”、“入春”。
記得小時候,每逢立春這一天,媽媽早早就起床了,忙碌著一家人的早餐。等我們起來時,一桌子卷餅菜都擺好了。軟軟的春餅,綠豆芽,土豆絲,韭菜炒雞蛋,細細的蔥絲,肉醬,應有盡有。都不知道先卷哪個菜吃才過癮,呵呵。除了春餅和卷餅菜,還要有粥,白米粥或者小米粥都行。咬一口春餅,再喝一口粥,簡直就像是神仙過的日子哈!
我也會烙春餅,而且手藝很好。
每次去省會姐姐家,都要一起去春餅店過把癮。即使回老家,也要在長春的春餅店飽餐一頓。那年去北京探望病重的哥哥,望著他消瘦的模樣,心如刀絞。知道他病中沒有食欲,我突然想起小時候媽媽烙的春餅,就問哥哥要不要吃?他半信半疑地問我會嗎,我微微一笑,調皮地拍了拍哥哥肩膀說:“你就坐好等著老妹兒表演吧,保證讓你吃了一張餅想兩張,吃了這頓想下頓”,結果可想而知。
當一家人圍坐在餐桌邊,津津有味地吃著俺烙的春餅,哥哥和嫂子還一直贊不絕口,都說沒想到“老疙瘩”還會做飯,聰明!聽此言,俺心里那個美呀。倒不是因為夸獎,而是因為看著哥哥有滋有味的吃著春餅的樣子,俺心里暖暖的。如今又逢立春,又該烙春餅了,可是,我卻不能親手再為你做上一桌可口的餅和菜。哥哥,我好想你!
其實,做春餅很簡單。
前些時候,我把具體方法和一個朋友說了,人家一試就成功了,還美滋滋的得意呢。只是“業務”不太熟練,手忙腳亂的,顧得這頭,顧不得那頭。告訴你哈,別以為俺這手藝是一天兩天就學得來的,要勤學苦練,才能運用自如,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呢,呵呵。
說心里話,吃春餅不是目的,生活總得有點情趣。本來日子越過越平淡,缺少激情,就剩親情了。再不營造浪漫,尋找點溫潤的東西,豈不更沒滋沒味的哈。為了家人,為了你喜歡的親朋,借立春這個契機,好好表現一下,何嘗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呢?
下面是做春餅的具體方法,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試:
一、根據就餐人多少,取面粉若干,燒開水燙一半面。其余一半待燙面稍涼了,可以用手時再用溫水揉和在一起。放置一個小時“醒”著。
二、把已經醒好的面制作成劑子,大小象做包子那么大即可。然后一個劑子上均勻抹上菜油,再取另一個合二為一。用搟面杖搟成餅狀,稍薄點。注意,搟時候用力一定要輕,要均勻。
三、把搟好的餅,放進平底鍋。記得,烙第一張餅時鍋內一定要放少許油,以免粘鍋。小火大約烙一分鐘,待餅兩面變顏色了即可。不可烙糊或者時間長了,不然餅就硬了,不好吃。
四、把烙好的餅一分為二,也可吃的時候分。最好先放在大一點的盤或者盆中,加蓋,以免吃的時候涼了。
五、卷餅菜:炒綠豆芽,土豆絲,韭菜雞蛋,炸醬,蔥絲,喜歡吃香菜也可切上一盤香菜段。如果有醬豬肘子或者醬牛肉,火腿腸,切粗條和菜一起卷餅,味道更好。
六、一定記得熬點粥。東北話叫“遛縫”,餐后滋味更舒服。
以上就是制作春餅的具體操作方法。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