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神藥”JAK家族藥是指靶向JAK(Janus激酶)信號通路的藥物,主要用于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腫瘤等。JAK抑制劑的適應癥涉及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銀屑病、潰瘍性結腸炎、特應性皮炎等。其中,類風濕關節炎、特應性皮炎、銀屑病等是最為火熱的適應癥。此外,JAK抑制劑還有望成為斑禿的突破性治療策略,已有數款JAK抑制劑在治療斑禿的臨床試驗中取得良好效果。從2017年以托法替布為代表的第一代JAK藥物(印度、孟加拉仿制藥)通過地下渠道進入中國,迅速火爆后,本ID一直保持著關注。
可是,JAK抑制劑之所以摘得“雙面神藥”稱號,自然是除了療效優越之外,還存在致命弱點:安全性問題。可正因為該藥物存在副作用大以及黑框風險警告等問題,該靶點藥也一直在升級。去年寫了一篇JAK靶點家族文章《談談JAK家族的三代小分子藥》,已經對這個家族藥物介紹的很詳細。
2020年以后,國內的泛JAK第一代仿制藥陸續大量上市,截止2023年,有最少10幾款國產仿藥獲批,有代表性的是正大天晴、齊魯制藥、科倫制藥、石藥集團等,憑借良好的效果和相對便宜的價格在各自領域均取得不錯的成績。
以托法替布為代表的第一代JAK抑制劑是泛JAK抑制劑,治療領域廣闊,但寬泛的JAK抑制也帶來毒性問題。由于JAK家族介導多種細胞因子的信號傳導,不同的受體與不同的JAK相關。例如JAK2的錯誤抑制會導致血小板減少和貧血,JAK3錯誤抑制可能會導致T細胞、B細胞缺乏活性,從而引發免疫缺陷、感染和貧血等不良反應。2019年2月和7月,FDA就曾警告稱,托法替布可能會增加患者血栓和死亡的風險,因此對其說明書加上黑框警告。兩年后,輝瑞一項長達六年的研究失敗,FDA又一次強調了該藥“出現嚴重心臟相關問題和癌癥的風險增加”這也是第一代JAK抑制劑(不單單是托法替布))最大的安全隱患。
為了降低毒副作用,第二代JAK抑制為高選擇性JAK1或JAK2抑制劑,提高了對特定JAK激酶亞型的選擇性抑制,避免由于抑制其他亞型激酶帶來的毒副作用,相比第一代產品具有高效低毒特點,心血管風險、感染風險均顯著降低,有望極大緩解安全性難題。可是第二代藥物依然有FDA的黑框警告,未來是否有望摘掉黑框,還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驗證其安全性。
2023年6月,國產第二代JAK1創新藥硫酸艾瑪昔替尼片(恒瑞醫藥)申報上市,借此也梳理一下2023年來JAK家族(主要是2代)國內藥物的研發進展。
艾瑪昔替尼片是恒瑞自主研發的第二代JAK1抑制劑。2022年11月,艾瑪昔替尼治療特應性皮炎的III期臨床研究RSJ10333達到了研究預設的共同主要終點及所有關鍵次要終點,成為首個在自免疾病治療領域獲得關鍵III期研究成功的國內自研JAK1抑制劑。截止2023年6月該藥已經申報國內上市,適應癥是特應性皮炎。
下表是當下國內主要在研JAK藥物一覽表:
從長遠看,第一代泛JAK抑制劑有被二代高選擇性JAK1抑制劑取代的可能。截止到2023年中“第一代JAK抑制劑依舊占主流地位、第二代JAK抑制劑強勢崛起、第三代JAK抑制劑開始嶄露頭角。預計2025年,國內外同類藥10個左右競品同臺的可能性會很大。
未來,JAK家族藥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能否在這誘人的巨大市場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各家藥企還要拿出真本事。在本ID看來,JAK靶點藥想取得競爭優勢,起點最低也得是二代藥了。而該藥各適應癥還面臨著同樣即將大量上市國產生物藥的沖擊,無論如何我們依然期待首款國產JAK1創新藥的的到來。
附:
全球已經上市的經典JAK家族藥物
補充閱讀:
《借著氘可來替尼上市,談談JAK家族的三代小分子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