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是一種非常狡猾的病魔,它可能不表現出任何癥狀,悄悄地發展到晚期;
也有可能把自身隱蔽得非常微小,以至于再精密的儀器也無法發現它。
那么,對于癌癥高危人群,或者對于想要全面準確了解身體狀況、不錯過任何健康風險又有能力負擔檢查費用的人來說,怎么查,才能確保發現狡猾的癌癥呢?
北京健康管理協會組織專家撰寫的《防癌體檢規范專家共識》,是國內首個推出的有關防癌體檢的規范性文件,也是癌癥篩查的權威指南。
“共識”納入了處于國內惡性腫瘤發病率前6位的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乳腺癌及女性常見的宮頸癌,共7種常見高發的癌癥。
這七種惡性腫瘤占所有新發癌癥病例的60%以上,并且都具備比較成熟的防癌體檢手段。
7種常見癌癥,這么查最靠譜
高危人群:
年齡在50~75歲之間,至少有以下一項危險因素的人:
吸煙≥20包/年,包括曾經吸煙,但戒煙不足15年者
長期被動吸煙者(大于20年,基本每天接觸)
有石棉、鈹、鈾、氡等接觸的職業暴露史者
有慢阻肺或慢性肺纖維化病史者
如何篩查:
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胸部低劑量螺旋CT
高危人群:
40~69歲女性
月經初潮時間早、絕經年齡晚者
未婚、未育者、未哺乳者
絕經后肥胖者
長期精神壓抑、心情郁悶者
頭胎足月產年齡超過35歲者
雌激素替代治療者、長期口服避孕藥者
乳腺手術或胸部放療者
有乳腺癌家族史者
乳腺腫物或乳頭溢液者
有乳腺導管或小葉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病史者、既往鉬靶致密型乳腺者
如何篩查:
一般建議所有女性35歲開始每年做一次乳腺超聲檢查
45歲及以上的女性采用超聲檢查結合X線攝片檢查
高危人群:
乙肝及丙肝現患或攜帶者
肝硬化者
酒精或非酒精性肝病者
如何篩查:
建議半年進行一次甲胎蛋白(AFP)檢查和肝臟B超
高危人群:
幽門螺桿菌(Hp)感染并有上消化道癥狀者
喜食高鹽、煙熏食品者
患胃息肉、萎縮性胃炎、胃潰瘍、反流性食管炎等上消化道疾病者
有食管癌、胃癌家族史者
原因不明貧血者
來自食管癌、胃癌高發區或長期居住者
便潛血陽性者
如何篩查:
食管癌:每年進行一次內鏡下碘軟色及指示性活檢技術進行篩查,同時對賁門癌高發點仔細觀察,必要時活檢
胃癌:每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必要時活檢
高危人群:
40~69歲
膳食習慣不良者(長期脂肪餐或紅肉攝入)
有結直腸癌腫瘤家族史者
患慢性結腸炎者
患結腸息肉者
便潛血陽性者
如何篩查:
高危人群每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以明確診斷,有結腸鏡禁忌者至少需進行直腸指診
另根據具體情況可考慮行乙狀結腸鏡
高危人群:
過早有性生活者(16歲前)
自己或配偶有多個性伴侶者
多孕早產的婦女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HIV陽性、器官移植、化療患者
曾經或正在患有生殖道HPV,單純皰疹病毒,HIV感染或其他性傳播疾病
吸煙、吸毒、營養不良
有宮頸病變(長期慢性宮頸炎、宮頸癌前病變等)
如何篩查:
21歲~29歲的女性,推薦每3年篩查一次細胞學檢查(巴氏涂片或TCT檢測)
30~65歲女性,每5年篩查一次HPV檢測與宮頸細胞學檢查,或每3年進行一次細胞學檢查
癌癥這么可怕,我是否需要把所有檢查都做一遍?
看了以上篩查指南,你是否急切地想要把所有防癌篩查都做一遍?
且慢,防癌體檢不選貴的,只選最合適自己的。
普通防癌體檢目的是了解受檢者的健康狀況,拉網式篩查人體健康隱患和疾病線索,能夠對人體的健康情況做出比較準確的判斷,但難以保證沒有漏網之魚。
以肺癌篩查為例,對于直徑<>
但是,一方面低劑量螺旋CT花費更高,另一方面肺小結節十有八九是良性,體檢發現小結節反而增加了病人的心理壓力。如果你不是肺癌高危人群,就沒有必要定期做CT篩查。
而對于癌癥高危人群,或者想要全面了解個人身體狀況,同時又預算充足的人士來說,完全可以選擇項目超全的高端體檢,對可能潛伏在身體內的疾病進行“地毯式”搜尋,進行精細化的健康管理,同時也享受到更人性化、個性化的體檢服務。
例如,如果是常年吸煙、年齡又偏大的人,肺部結節更容易發展成為腫瘤,這時候使用低劑量螺旋CT發現肺部小結節就很有必要。
正常規模的公立醫院,基本都有上述體檢項目,到醫院的導醫臺問問,護士就會帶你去相應的科室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