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將一個頗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人們對他褒貶不一,在明代的時候,他被凌遲處死。老百姓爭相搶著買他的肉,但是到了清朝又受到了人們的贊賞,他就是抗清名將袁崇煥。
袁崇煥生于1584年,死于1630年,活了46歲,字元素,祖籍廣西,在廣東東莞出生。萬歷年間他考中了進士,朱由檢上任后重用了袁崇煥,但最終還是被皇太極實行反間計以叛國罪給凌遲處死,凌遲規定的刀數是3600,但是他只堅持了3543刀就斷氣了,但他這個記錄一直是歷史上最高的刀數,沒有人能破,很多人都是幾百刀就死了,但他堅持了3543刀,不得不說他的毅力非同一般。
至于說到袁崇煥的死我認為和崇禎皇帝的為人有很大關系,很多人說崇禎皇帝是個好皇帝,兢兢業業,苦心經營大明破爛不堪的江山,認為大明的滅亡并不是他的過錯,而是上幾任皇帝遺留下來的問題。其實我認為事實不然,大明到了朱由檢的手中確實已經滿目蒼夷,魏忠賢也弄得大明變得混亂人心惶惶,但雖然朱由檢很努力,很兢兢業業。可是一個人努力并不代表他就是對的,可以說朱由檢的執政加速了大明的滅亡,為何這樣說呢?
看他的畫像,眉目清秀,透露出正義之氣
因為崇禎皇帝這個人疑心十分的很重,他上臺第一件事正好歪打正著把大奸臣魏忠賢給辦了,于是他自然的認為朝廷中會有更多像魏忠賢這樣的奸臣,于是有點蛛絲馬跡就懷疑別人,然后冤枉了很多大臣,當時他殺死了很多鎮守邊疆的大將。其中也包括了袁崇煥,因為崇禎的剛愎自用,他懷疑了誰就處心積慮的找證據,找到了一些蛛絲馬跡就要定罪。當時的袁崇煥擊退了皇太極,但不料皇太極使用了反間計,使得崇禎以為袁崇煥叛亂了,于是昭告天下說袁崇煥是個賣國賊,于是激起天下人的憤慨,國家正是危難的時候,百姓也失去了理智,于是就將袁崇煥給凌遲處死,被割了3543刀才斷氣,百姓們有錢就用錢買,沒錢就搶著他的肉來生吃。不僅如此,他還殺死了兵部尚書王洽,陳新甲等。這些都是大明的主要功臣,可以說大明的很多大將都被崇禎給處死了,導致清兵入關時一擊就敗,因為沒有才能的人能夠領導軍隊。所以說崇禎的多疑性格決定了他的命運,他極其的剛愎自用,獨斷專行,根本不聽忠臣的勸告,到死的時候他都覺得大明的滅亡和他沒有關系,認為諸臣誤國,臨死也沒有反省自己的錯誤,把所有責任都推給了大臣。
所以到了乾隆年間,袁崇煥一直受到了乾隆的贊賞,因為乾隆知道他知道是皇太極用了反間計,崇禎又輕易的上當才造成了悲劇,但是袁崇煥可以說是為了國家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一生盡心盡力卻落得如此凄慘的下場。
或許也有認為袁崇煥就是漢奸,崇禎是個明君,但這個看法我不能茍同,看了許多的資料,我始終認為袁崇煥的確是被冤枉的,我可以想象到他被行刑時的無奈,他心里一直有一口氣,所以他始終不愿意死去,他堅持了3543刀,最后只能無奈的在罵聲中死去,或許這就是不甘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