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曼生物科技
---------------------------------------
更多IVD行業資訊,請關注
體外診斷試劑網:www.ivdcn.cn
-----------------------------------------
重視心腦血管高危因素——高HCY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提出了一項新的心腦血管危險因素——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10μmol/L,Hcy與心腦血管疾病的關系日益受到重視。Hcy是蛋氨酸的中間代謝產物,Hcy的升高加速了血管動脈粥樣硬化進程,被認為是冠心病、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2004年發表在JANA雜志的《同型半胱氨酸治療指南》中明確指出:當血漿Hcy水平達到6.3μmol/L時,即已進入心腦血管事件高危區,當血漿Hcy>10μmol/L時,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升高2倍。為此,2006年美國卒中指南明確指出:血漿Hcy>10μmol/L,即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2008年歐洲與2010年美國都將HHcy及干預寫入卒中指南。
美國心臟協會(AHA)卒中指南(2006)、世界衛生組織(WHO)ICD11(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修訂版)形成國際化行業共識:
(1)高Hcy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子;
(2)血漿Hcy大于6.3μmol/L,進入心腦血管事件高危區;
(3)血漿Hcy達到10μmol/L,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達到正常兩倍;
(4)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檢測具有臨床診斷、篩查和防治干預價值的界值是≥10μmol/L。因此,人體內Hcy值的安全范圍是:Hcy<6.3μmol>6.3μmol>
——JANA.2004;7;11-24 Circulation 2006;113;e409-e449
與西方相比,我國人群Hcy水平較高,是由遺傳及環境因素造成的。我國人群的MTHFR C677T TT基因型的攜帶率約為25%,位居全球第一,薈萃分析表明TT基因型與卒中發生呈顯著正相關。另外,我國飲食特點及習慣使葉酸攝入量少,體內不能完成蛋氨酸的代謝循環至Hcy蓄積。因此,中國人群特別是高血壓人群易患HHcy。我國高血壓患者中伴有HHcy者約為75%,這類高血壓,我們定義為“H型高血壓”,它是導致卒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也是中國特色的國家地區性疾病。
一項歐洲研究揭示,HHcy與高血壓二者協同導致血管疾病風險顯著增加28倍。美國的一項調查研究也再次證實了H型高血壓的協同危害作用。《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建議高血壓患者檢測Hcy。對H型高血壓患者進行早篩查、早診斷。將對降低我國腦卒中發生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義。
同型半胱氨酸與疾病的關系:
醫學研究顯示:同型半胱氨酸和低密度膽固醇是引起血管硬化的主因,在心臟病中和膽固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此外,血中tHcy(血漿總同型半胱氨酸)升高還可導致習慣性流產、新生兒缺陷、中風、老年性癡呆及其它老年性疾病如骨質疏松及老視等疾病。因此,tHcy是冠狀動脈疾病,腦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病等之高危因子.
血中Hcy升高所致的疾病:心臟病發作、中風、靜脈栓塞、反復流產、老年性癡呆、新生兒缺陷、神經管缺陷、早產、新生兒體重偏低、先兆子癇、骨質疏松、老視。導致Hcy值升高的危險因素
導致Hcy值升高的原因有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危險因素。其中,原發性危險因素包括遺傳危險因素、生活方式與環境危險因素;繼發性危險因素包括疾病、藥物、年齡、雌激素水平等。我國人群Hcy值水平普遍較高,這與遺傳、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有關。
其中遺傳危險因素對Hcy值升高所起到的作用約占三分之一的比重,我國約25%的人攜帶MTHFR基因C677T純合突變,約47%的人攜帶MTHFR基因C677T基因雜合突變,純合突變率遠高于除意大利外其他國家0~16%的水平。
同時由于我國的烹飪習慣使得從食物攝取的葉酸、B2、B6、B12、鋅、鎂、三甲基甘氨酸等營養物質的食物攝入量降低。
哪些人易患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老年男性、壓力大者是高危人群
(1)基因遺傳缺陷的人群
國外有關研究資料報道,每10個人當中就有1個人存在一種基因變異,表現為體內Hcy比正常人容易升高。有家族病史(心臟病、中風、癌癥、早老性癡呆癥、精神分裂癥或糖尿病)的人,可能有遺傳缺陷。
(2)老年男性
血液Hcy水平與年齡和性別有關。一般來說,年齡越大,血中Hcy的水平越高。女性血中Hcy的水平低于男性,絕經前女性低于絕經后女性,這可能與雌激素對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謝調節有關。
(3)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
精神壓力大、生活方式不良的人群是高危人群。人體突然受到心理打擊后,血清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濃度會升高;大量地攝入咖啡、酒精、吸煙等均可導致其水平的升高。
(4)患有疾病的人群
患有惡性腫瘤、銀屑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經常服用卡馬西平、異煙肼等藥物的人群容易出現Hcy水平增高。人體中99%的同型半胱氨酸在腎臟代謝,70%經腎臟清除,腎功能異常者易發生Hcy增高。
同型半胱氨酸(Hcy)檢測的臨床意義
同型半胱氨酸是人們日常飲食中的蛋白類物質在體內轉化、代謝過程所產生的一種中間產物,它通過甲基化和轉硫途徑進行代謝,維持著人體的甲基化和抗氧化兩大能力。
各種原因導致體內同型半胱氨酸濃度不斷升高,將使機體的甲基化和抗氧化能力下降,幾乎影響到人體的各個器官,因此與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病直接或間接相關。
Hcy值升高比體重、血壓和膽固醇更為重要,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子,直接與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并發癥、帕金森綜合癥、老年癡呆癥、惡性腫瘤等多種疾病發病相關,是評判我們健康和疾病的關鍵指標。
主要的臨床意義有:
(一)、hHCY與心血管系統疾病
同型半胱氨酸自1931年被Vincent du Vigneaud發現,1969年McCully首次提出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濃度是引起血管病變的原因,從此,Hcy逐漸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到目前為止,大量對Hcy的研究表明Hcy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危險度隨著濃度的升高而增加。Boushey等的研究結果顯示,血漿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每升5umol/L,相當于膽固醇升高500umol/L。
1、冠動脈疾病死亡率與Hcy濃度的關系:
總Hcy水平介于9-15umol/L之間,患者五年期存活率在90%左右。
低于9umol/L,則五年期存活率高于95%。
2、Hcy與冠動脈病變的關系:
北京阜外醫院惠汝太教授等的研究結果,顯示冠動脈病變支數隨著血漿Hcy濃度增高而增加。
3、Hcy與其它因素對心腦血管疾病的協同作用:
(1)、Hcy與血脂異常協同對心腦血管疾病的影響
同樣在歐洲同型半胱氨酸協同作用計劃中,觀察了總膽固醇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昨合作用,發現同型半氨胱酸和膽固醇水平均為最高值組的患者與均為低值組相比,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增加4倍。
(2)、Hcy與糖尿病協同對心腦血管疾病的影響
在對587名經血管造影確診冠心病的患者進行的研究中,Ueland等觀察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和糖尿病,對于總死亡率的復合作用。結果發現: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和糖尿病聯合,可使死亡的危險性呈指數上升。
(3)、Hcy與高血壓
Lim等對美國國家第三次健康和營養調查的數據進行了分析。他們發現當校正了心血管危險因子后,HCY與高血壓呈獨立的正相關關系。同型半胱氨酸濃度升高5umol/L,受試者中男性的舒張壓和收縮壓分別增加0.5和0.7mmHg,女性分別增加0.7和1.2mmHg。
(二)、hHCY與神經系統疾病
北京阜外醫院惠汝太教授等的研究結果,顯示隨著Hcy濃度的增高,腦中風危險度增加1.87倍。
hHCY是腦卒中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Vermeer等研究顯示, HCY含量超過13.8 μmol/L 的人患靜止性腦梗死的比率是HCY含量低于8.5 μmol/L 的2.5倍。還有研究顯示HCY是神經管畸形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而且hHCY是造成阿爾茨海默病與帕金森等神經變性疾病的重要因素。
(三)、hHCY與糖尿病、腎病的關系
研究顯示2 型糖尿病患者血HCY濃度高于正常對照,且與空腹血糖HbAlc和糖尿病病程顯著相關;胰島素對HCY 代謝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它可通過調節肝轉硫基酶活性調節血HCY 濃度。最近研究發現糖尿病病人血漿HCY水平每升高5 μmol/L,未來5年內死亡率增加3倍。慢性腎病病人因排泄HCY功能障礙,血中hHCY增加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
(四)、同型半胱氨酸與妊娠相關疾病
雖然妊娠期婦女體內Hcy水平較孕前顯著降低,但是由于妊娠期婦女對Hcy損傷敏感性增強,所以Hcy水平輕度升高就可能導致一系列的血管損害。研究表明,血Hcy水平在妊娠早期開始下降,懷孕15-17周時,降至孕前的50%-60%,然后保持穩定水平至分娩產后2-4天恢復至孕前水平。孕前血Hcy水平下降與血液稀釋以及胎兒蛋白合成需要增加有關。
近年來發現,血漿中Hcy水平升高與習慣性流產、妊娠高血壓綜合癥(PIH)、胎盤早剝、胎兒生長受限、胎兒畸形、死胎、早產、低體重兒等的發生密切相關。Hcy致病機理的研究為多種妊娠并發癥的早期診斷、治療提供了依據。
(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與老年性癡呆癥的關系
大量研究資料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升高,或者葉酸、維生素12的缺乏,都會增大患癡呆癥的危險性。最近,弗明漢醫學研究中心對1092名平均年齡為76歲的老年人調查結果表明:Hcy水平超出14ummol/L,患老年性癡呆癥的危險性加倍,其結果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
同型半胱氨酸(Hcy)對健康的危害早已引起國內外學術界和臨床界的高度重視,近20年來,美、英、日、中等國家開展了大量的Hcy值升高與各類疾病發病的相關大樣本臨床循證研究,反復證實了上述結論。同型半胱氨酸對我們的健康有著如此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同型半胱氨酸還沒有被人們廣泛關注,赫然成為健康的一大潛在殺手。
來源:翊曼生物科技
…………………………………………
還可以掃我哦!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推薦給您的朋友,邀他共同關注我們!
歡迎向我們投稿或推薦好文。
投稿方式:發送郵件到haiyiyiliao@163.com。
推薦好文:微信直接發給本訂閱號。
微信賬號:ivdc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