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歷:
1985年,被評為江蘇省特級教師,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勞動模范稱號;
1990年中國教育電視臺拍了三集報道于永正的“言語交際表達訓練”作文教改實驗的電視片,并向全國播出;
1991年初《人民教育》發表了報告文學《徐州有個于永正》;全國小語會會刊《小學語文教學》和《江蘇教育》、《小學教學》等刊物先后報道了于永正的教改事跡;
1992年12月14日-16日,國家教育部在南京專門召開了"于永正語文教學研討會",推廣于老師的"五重"教學法。這是建國以來教育部為個人召開的第一個教學研討會;
1995年8月,于老師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2001年被評為江蘇省教育模范;
中國教育電視臺、山西教育電視制作中心、吉林教育電視臺將有關教學實況拍成電視片向全國發行,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于永正老師多次應邀赴外省、市講學,他的足跡踏遍了除臺灣以外的30個省(市、自治區),特別是送課到大西北貧困山區,他的課和報告受到專家、老師們的贊譽。
主要著作:
1995年出版《于永正課堂教學教例與經驗》;
1999年出版《教海漫記》;
2002年12月出版《于永正文集》,在全國、省級報刊、雜志上發表論文百余篇。
基本特點:
座右銘:“以人為鏡。”——唐太宗
教育理念:重情趣、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習慣。
教育理想:和諧發展。
個性特征:幽默開朗、沉著自信、輕松興奮。
興趣愛好:京劇、書法、繪畫、文學
成功的關鍵因素:好奇、思考。
師:同學們,我姓什么?叫什么?
生(全體):姓于,叫永正。
師:(板書:于永正)這是我的名字。我來自江蘇徐州,是一位小學教師。怎么稱呼我啊?
生(全體):于老師。
師:稱我于老師是表示對我的尊重。還可以怎么稱呼我?
生1 :還可以叫您于爺爺。
師:握握手。叫我于爺爺,說明他把我當作他的親人。還可以怎么稱呼我?
生2 :于伯伯。
師:于伯伯,我一下子年輕了,降一輩,由爺爺變成伯伯了。(笑聲)
生3 :那我就再叫親切一點? 永正叔。(生笑)
師:握握手!啊喲,多像我的侄女呀!有沒有敢叫我于永正的?(幾秒鐘后)
生4 :于永正好!師:我是說誰敢叫我于永正。生5 :于永正!
師:到!在下便是子永正!(笑聲)同學們,他叫我于永正,說明他把我當作他的朋友。名字就是由人來叫的,是個符號。叫我于老師是表示對我的尊重,叫我于爺爺、于伯伯,是把我當作他的親人。我們可以上課了嗎?
生(齊聲):可以!
師:據我所知溫嶺天平小學特別強調讀書,同學們讀了大量的課外書,背了好多古詩。最近呀,我搞了一張試卷,據說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專家出的,而且是專門給六年級的小學生出的。專家說,這張卷子可以測試你們的知識掌握得怎么樣。如果你做得很好,就說明你的知識很淵博。(板書:知識淵博)我認真地把這張卷子看了一下,發現這張卷子并不難,特別是對你們太平小學的六年級同學來說,那是張飛吃豆芽? 小萊一碟。我看在座的都可以做出來,都可以證明自己是知識淵博型的小學生,不知道同學們對考試有什么看法?你們愿不愿意測試?
生:愿意。
師:有不愿意的嗎?
生1 :老師,我不想考試,考試太多了不好的!
師:嗯!她討厭考試,考試給她帶來很大的負擔。(問另一名舉手的學生)你呢?
生2 :說實話,每個學生都不是心甘情愿參加考試的。可是仔細想想,考試好像對我們也有益,所以我有點愿意,有點不愿意。
師:握握手,說了真話。她對考試作了認真的分析,非常有道理。我就猜想你們當中肯定有又想考試,又不想考試的。你呢?
生3 :其實我們都不愿意考試,是尊敬您,為了給您面子,所以我們才說愿意考試。(生笑)
師:是為了給我面子才說愿意考試。真好!有時候,是要給別人面子的。有愿意考試的嗎?
生4 :我愿意考試,因為我覺得平時自己在班級里是讀書比較多的,我想測試一下自己的知識是否淵博。
師:噢!她想證明一下自己,很自信。你呢?
生5 :我是愿意考試的,雖然說我是打燈籠上茅房? 找死,(生笑)但我家是開書店的,我閱讀的也比較多。人們常說,重要的不在于成績,而在于參與,所以我愿意!
師:握握手!雖然你引用的這個歇后語不好聽,但是這個歇后語能說明問題,有意思!而且,我贊同你說的觀點,過程比結論更重要。你呢?
生6 :我也是比較愿意考試的,雖然我的知識不是特別淵博,但是我覺得考試也可以測試一下自己。如果現在知識已經比較淵博,也要繼續學習;如果不淵博,今后就要更加努力學習。
師:這種態度好。聽見沒有?證明一下,如果真的知識淵博,那時自己是一個鼓勵,增強自信心。你呢?
生7 :我既喜歡考試,也不喜歡考試,喜歡的是那種另類的考試。
師:另類的?什么意思?
生7 :比如說考的是課外知識而不是課內知識。因為課內知識要死記硬背,比如默寫什么的,而課外知識只要你掌握了就好了,所以我不喜歡考課內的。
師:這位同學的話對我很有啟發,作為老師一定要思考你的意見。但是課內的知識該記的還是要記。知識的獲取,特別是學語文,更重要的是讀課外書。這一點我很贊同。好的,最后一個。
生8 :我愿意考試,因為我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樣一種說法:“考試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我們可以在考試中得到一些啟發,從中知道哪些知識我們已經掌握了,哪些還沒有掌握。
師:多會分析問題,頭腦多冷靜!我聽了你們的發言,覺得你們都很好。你們對考試的看法,對考試的分析,對于老師都有很大的啟發。我可以斷定,你們會考好,你們的知識都是淵博的。咱們下面考一考好不好?即使不愿意考的,不妨試一試,行嗎?
生(全體):行。
師:我有兩個要求,第一,要細心;第二,要按要求做。(板書:細心要求)記住一定要按要求做。細心到什么程度?把每個字都要看清,時間5 分鐘。
(發試卷,生趕做)
師:好,時間到。(收試卷)成績馬上就可以公布了。(師邊翻著試卷,邊自言自語:怎么回事?壞了!真壞了!糟糕,糟糕!發現一個,終于發現一個!)咱們班誰姓趙?叫趙一帆,請站起來。
師:趙一帆,請把卷子讀一讀。(投影儀投出試卷內容)
生:(讀)知識淵博型小學生測試題。要求:先填寫自己所在的學校、班級、姓名,再讀讀每道題,讀后再做。一、寫出你最喜歡的兩首古詩的題目和作者。二、默寫一首詩,不寫題目和作者。(三至九題略?編者)十、讀完以上各題,
只做一、二兩題。
(全場哄堂大笑)
師:白紙黑字,印得清清楚楚。趙一帆你請坐。全班只有趙一帆按要求做了。老師不是說了,第一要細心,把每個字都要看清楚;第二,要按要求做。要求多明確啊!要求是先讀每一道題然后再做。看到你們此時此刻的表情,我想你們心里一定有很多的感受。誰想說?
生1 :我覺得出試卷的教授簡直神了!他想到我們心里去了。一般我們拿到試卷就寫名字,然后就接下去做,他一開始就讓我們讀一遍,然后再做。但我沒按要求做,其他題目有誘惑人的感覺。
師:誘惑?你被誘惑了?是嗎?你呢?
生2 :我感覺好像被人當猴子“耍”了一樣,(生笑)這么多都白做了,就因為最后一題沒看清楚。我真不明白,那個教授為什么后面還要寫,多浪費字啊!前面兩題寫出來不就行了嗎?多簡單,一下子就寫完了!偏偏讓我們看清楚全文。我以為下面還有,已經翻過去看了,可是最后一題沒仔細看就開始寫了,害得我白寫了很多字。
師:那你現在最想用一句什么話來概括自己的心情?
生2 :我好像被人給耍了。
師:哈哈!被人給“耍”了!用北京話說就是被人給測了!這話很深刻呀!如果這個“耍”加上引號的話,你就會思考得更多!你呢?
生3 :我覺得出這張卷子的專家就是您? 于老師。
師:沒錯,我故意說是專家出的,您真有眼光!
生3 :您本來就是一個專家。我是說,您設下的這個陷阱是夠深的。(笑聲)
師:聽見嗎?他認為我設了一個“陷阱”,而且是很深的。(笑聲)
生3 :首先,您說要細心,要按要求做。一般考試的時候,同學們不會注意一個字一個字讀過去,這就是我們的弱點,而您在最后寫上只做前面的一、二兩題,而且您要求是在5分鐘之內做完。這就讓同學們產生了矛盾,就只能“嘩嘩嘩”地做,5 分鐘時間做不完怎么辦?當聽到您在閱卷時說“糟糕、楷糕”時,同學們以為名字忘記寫了,這就說明您太聰明了!(生笑)師:我太聰明了!哈哈哈,感受很深刻。你呢?
生4 :我覺得像參加一次跑步比賽,快要到終.點,突然被一塊石頭絆倒了而到不了終點;也像一群烏龜面對著火鍋,一直在納悶兒,該怎么吃呀?所以我覺得于教授出的這張試卷就像謝張天(生3)所說,陷阱太深了,每一個同學不細心按要求做的話,真的會考不好。
師:不僅考試要按要求,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要求,做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要求和規則。好!你說!
生5 :以前我聽過一個故事,一個招聘公司也出過這樣的試卷,結果許多人落聘了。當時我覺得那些人好笨呀!為什么他們會沒看清呢?現在自己也這么做,我也覺得自己好笨呀!而您于教授好聰明!您很會利用人之常情來給我們編這樣的試卷,所以我非常敬佩您!
師;我利用了多數人的思維習慣。
生6 :剛才同學們幾乎把我的想法都說完了,可是我還是有話要說。我忽然想起昨天我們的語文老師跟我們說的話。他說,明天給我們上課的是一位很有名的老師。現在我才知道,您這位老師有名在哪里啦!您知道學生心里在想什么,而且您剛才說有兩點要求。一是要細心,二是要看清題目的要求。因此,我覺得您說的這幾句話完全是在引誘我們走進那個很大很大的陷階。
師:不!我是真的在提醒你們要按要求做,恐怕你們上當,怎么反而說我的陷阱越來越深呢?(生笑)
生6 :也許您于老師沒有注意到,您剛才說5 分鐘內做完。我們就在想,既然只有這5 分鐘,那就只能快點做,根本沒有想過要看后面。如果說是以前考試的話,我都會去看后面,因為平時考試時間多。可是現在只有5分鐘,誰還會去管下面的題目?誰知道您說的要細心、要看清題目的要求是在后面?所以我覺得于老師您真的好聰明!利用了我們的心理。怪不得別人說您書教得好,出題都出得這么妙!
師:是嗎?我題目出得不夠妙,是你的話說得妙!出口成章,如果把你剛才說的話記下來,就是一篇不錯的作文!(贊嘆聲)
生7 :我現在覺得后悔莫及,我怎么沒有發現您于老師這么陰險狡作?(生笑)
師:聽見嗎?他說我“陰險狡作”。
生7 :您于老師設下的陷阱是環環相扣,因為您先是說要細心,然后說按要求做,后來又說在5分鐘內做完。原來試卷一發下來,我就看見后面第十題“只做一、二兩題”,我當時覺得很奇怪。
師:你既然看清楚了,為什么不去做呢?
生7 :因為我看題目有十題,又說只做一、二兩題,當時就覺得莫名其妙了,就稀里糊涂地做了下來。
師:哈哈!搞不大清楚就稀里糊涂做下來!要說的同學太多了,這樣吧,下面我請趙一帆來說一說。
生8 :我和大家一樣地覺得老師的陷阱挖得比較深。也許有人想我比較聰明,其實不是我比較聰明,我只是記清老師的話,要細心而且要看清每個字的要求,我當時就想老師肯定是有陷阱的。
師:噢!警惕性變高的。(生笑)
生8 :還有,我以前做試卷一般先把整張試卷中每題看一下。師:噢,你有一個好習慣!
生8 :我覺得我們班同學一般比較聰明的,為什么這次都沒有看到最后一題?為什么除了我一個,其余都沒看最后一題呢?很奇怪喚!(生笑)
師:大家很有感受,考試以前有想法,考試當中也有想法,考試以后感受更多,剛才都是有感而發。想不想寫下來?什么叫作文?作文就是有感而發,把看到的、聽到的、對自己很有感觸的事和現象動筆寫一寫,在這種情況下寫的作文,一般都有真情實感。這件事你確實感受很深,那你一定會把作文寫好,真正好的作文不在于字數多少,只要把你想說的話說出來,把你表達的意思說清楚了,都是好作文。如果你想寫這次所謂考試的過程那是記敘文;如先把這件事簡單說一下,然后說說自己的惑受,那就是議論文。請你們拿起筆來,就今天這次考試,把你最想說的寫下來。你準備先出個什么題目?
生1: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師:好題目!還有別的題目嗎?
生2 :都是您這個“老孤貍”惹的禍。(生大笑)
師:哇!在你面前,我變成了“老孤貍”!我相信這個老孤貍是加引號的。對嗎?
生2 :是的。
師:如果加引號,我就接受;如果不加引號,我就要難受了!
生2 :加!
師:加引號,第一,我不是老孤貍。第二,我不是在騙你。我一再說大家要細心,把每一個字看清楚,一定要按要求做。為什么你不做呢?那到底怪誰呢?
生2 :怪我這支筆!
師:除了怪這支筆,還應該怪什么呢?(指指該生的腦袋)這就找到根源了,既不怪我“老孤貍”,又不怪這支筆,而該怪自己的大腦,請你寫下來?用《 到底怪誰?》作為題目好不好?同學們,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人說,好題文一半。什么意思呢?有個好題目,文章就成功了一半,記住了嗎?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把你們真實的感受寫下來,寫吧!(生習作,師邊巡視邊個別指導。)
師:寫完了的同學,我送給你們一句話:“再念,再念,再念。”(葉圣陶語)有人請教葉圣陶,怎么改作文?葉老說:“再念,再念,再念。”什么叫念呢?出聲音讀作文。這樣就會發現自己作文的毛病,但是不要理解為只讀三次,而是反復念。如果你寫好了,為了不影響大家,可以輕聲念,這是修改作文的方法。寫好的同學請按葉老的方法修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文章不厭百回改。
師:下面我們交流一下,好嗎?交流的時候要注意傾聽,學會傾聽。因為任何人的作文,只要你聽了,都會對你有幫助、有啟發。學會傾聽,對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誰來讀呢?我想請一位同學來指定。(一女生走到講臺前)
師:(師在該生耳邊嘀咕了幾句)請你指定一位不喜歡作文的人讀。(生猶豫)
師:指定一位平時跟你過不去的男同學。(笑聲)
生:平時跟我過不去的男同學多著呢!
師:女同學也行!生:還是男同學吧!讓我看看!師:看看誰不順眼。(笑聲)(被指定的一男生走上講臺)師:平時得罪她了嗎?
生:我沒有得罪她,是她亂講。(生笑)
師:等會兒,你要感謝她的,因為她給了你很好展現自己的機會,喜歡作文嗎?
生:還成。
師:還成,說話很有分寸。這一次作文寫完了沒有?生:寫完了。
師:來!讀一下。生:題目:《 智力陷阱》。師:聽見了嗎?是智力陷阱,不是一般的陷阱。多好的題目哇!讀!
生:一張試卷,一個智力陷阱。這就是于老師出的試卷。于老師出的試卷主要是出其不意,就像“耍猴”。我們這群“猴子”,當然除趙一帆外,以為很安全,所以放心地被于老師引進他挖的不淺的陷阱。
師:同學們,很安全、很放心地掉進我挖的不淺的陷阱,這句話多富有詩意。這句話寫得好,就這句話該加5 分。繼續讀。
生:誰知他這是害我們!
師:“害”字加引號嗎?
生:沒有。(生笑)
師:大家說要不要加引號?生(全體):要。
生:我覺得主要是我們太輕“敵”。以為陷阱很淺,走過去沒關系,所以放心大膽地跟著“引導者”? 于老師走。
師:晦,這個破折號用得好,跟著引導者? 于老師走。繼續!
生:被牽進“陷阱”,還以為不但會順利過去,而且會被稱之為勇者。誰知這是白日做夢。朋友,做事千萬要三思而后行。知果草草了事,不但會被人罵,而且要賠錢。這錢可是血汗啊!
師:同學們聽見沒有?這錢可是血汗呀!繼續!
生:不扯遠了。就說近的吧。比如做作業,如果不做好,不但會被老師罵,也會被家長罵。
師:暫停!“罵”在溫嶺是不是批評的意思?
生:是。
師:那就好!(生笑)
生:看,如果不三思,要惹多少禍。最后一點,我要提醒大家,做于永正老師出的試卷,要百分之一百二十地仔細。(生笑)
師:這是教訓,做我出的試卷要百分之一百二十地仔細。最后這句話好,雖然有.點扯遠了,但是中心明確,說明了不管做什么事,都該按要求做。這是一篇非常好的作文,形散神不散。起評分100 ,再加5 分,105 分!
生:謝謝老師!
師:請你再來指定下一個同學。(繼續在學生耳邊嘀咕。這次于老師要求指定一位作文寫得好的人來讀。)生:那就找我好朋友啦!師:你好朋友是哪一位?
生:鐘可歆。
師:讀,什么題目?.
生:《 粗心的懲罰》。
師:“粗心的懲罰”,粗心可以懲罰我們的。題目好!
生:歌手“刀郎”不是唱過一首歌叫《沖動的懲罰》 嗎?現在我沒有感受到“沖動的懲罰”,卻感受到了什么叫“粗心的懲罰”。
師:哎!(生笑)這個寫法好呀,由別的事說到了今天這個事,這叫什么寫法,大家明白嗎?這個寫法是很高明的!讀!
生:全國名師于老師來給我們上一堂作文公開課。在位子上我就思考,老師會讓我們寫什么呢?是《公開課》 還是其他什么?是不是要列提綱呢… … 總之,我的想法就是:一定是有關公開課的!一般來說,上作文課是讓同學們先說“從幾個方面寫," “注意什么”等等,再讓同學們寫。可是,于老師居然說要考試,什么知識淵博卷,作文會開課要考試,真是大姑娘上花橋? 頭一回。
師:嗯!這個歇后語好聽呀!比剛才那個同學說的好聽多了。(生笑)很生動!因為這個歇后語加5 分。
生:當時,大家心里都不停喊苦,可表面上都點頭說好,我哭喪著臉想:好好的考什么試啊?好不容易雙休日了,又考試!考不好又得“竹筍妙肉”!
師:嗯嗯,停下來,“竹筍炒肉”什么意思?
生:就是用竹片打屁股。(生笑)
師:是我們當地流行的嗎?
生:嗯!
師:這個比喻好!再加5 分。
生:當試卷發下來后,我看都沒看就先寫上性名。這時,于老師又說:“限時5 分鐘”,我一聽,“刷刷刷”下筆如流水,就稀里糊涂地寫了大約5 題左右,當做到“中國四大發明是什么?”無論我怎么想,都只想出了3 個,我心里那個急呀!考試考不好啦!偏偏于老師又說:“停!交卷!”我們大家都“啊”了一下,不情愿地把試卷傳了上去,同學們都理怨自己速度不夠快。你猜結果怎么著?這試卷最后居然寫著:“讀完以上各題,只做一、二兩題。”而我們班只有趙一帆過了這一關? 細心關。
師:停下來,這里有一個詞用得好? “居然”這詞最能表達當時的心情。加5 分,用詞準確。繼續讀!
生:我心里那個氣啊,于老師再三提醒讓我們按要求做,要細心。可是我是這么想的:“這很正常。大多數老師在我們考試前都會說這類話的。”誰會想到這是一次另類考試啊!在后悔之余,我又想到了一個問題:中國的教育。你們說這次考試難嗎?一點也不難!可是為什么全班只有1 個人做對了呢?這就是因為不夠細心。如果把這份試卷給全校的同學做,有10 個人做對已經很不錯了吧!中國的教育始終如一:死板。這很容易讓學生養成粗心,考試之前不審題的壞習慣。
師:批評我們老師啦!很深刻,我代表老師,至少我自己接受同學的批評,好好反思!
生:如果中國的教育注重素質、心理、習慣的培養,我堅信這次考試,所有人都會過關的!今個兒給大家提個醒,粗心的懲罰比沖動的懲罰還要厲害。
師:起評分是120 ,再加15 分,一共135 分。(生笑)
師:你有什么話跟我說嗎?(生笑)
生:有。首先我來聽你的課非常榮幸,其次呢!我覺得這次考試吧,對我們來說肯定是人生當中最難得,也是最難忘的一次。
師:祝賀你,掌聲!下面請蔡佳枉同學讀一讀。
生:于老師,還是我來拿話筒吧!我看你拿著挺吃力的。
師:(面對聽課的老師)老師們啊!這就是太平小學學生的素質!她見我拿著話筒挺累的,就自己拿,多懂事!
生:《 到底怪誰》。我真的好后悔,于老師這只“老孤貍”(解釋:“加引號”,笑聲)給我們出了一張卷子,最后一題居然寫著:讀完以上各題,只做一、二兩題,害得我看也沒看最后一題,就做到第三題。我到了這地步只有在“陷阱”里大叫后悔,不過仔細想想,這到底怪誰呢?第一,這份卷子我之所以會做錯,是因為自己沒看清題目才造成的;第二,“于孤貍”(還是加引號)先前也說過要看清楚題目,問題還是在我自己;第三,于老師也沒做錯什么,只是在卷子上設了個“陷阱”,把題目出得“另類”了點,卷子是我自己做的,又不是于老師寫的,我干嘛怪他呢?綜合以上三點,我得出一個結論,于老師沒什么錯,怪只怪我們自己太粗心了。如果說于老師是只“孤貍”的話,那么他就是聰明的、老謀深算的“孤貍”,而我們不就是由于粗心而誤入陷阱的兔子嗎?如果老師們都像于老師這樣,那我們豈不都是很聰明的學生了嗎?總而言之,干什么事都不能急于求成,要細心才能干好事。(插白:我還沒寫完)
師:話還沒寫完,但這已經夠精彩,夠深刻的了!
生:于老師,我還想說一下。
師:說。
生:其實,我在班里的地位不是很高,習作水平只是一般。而你這回真是高估我了!我只不過口頭表達能力好一點,說得好聽一點而已,平時只是有勇氣愛發言,其實這回您真的高估我了!(生笑)
師:這回,我又進入了一個陷阱。(生笑)你說的能力和寫的能力比較起來,可能說的更好一些,我也承認。你認識很深刻,很會歸納,你以后會更厲害的。我真的不是高估你了,你真的很優秀!
生:起評分是多少呀?(生笑)
師:135 分!掌聲鼓勵!
生:好朋友鐘可歆,我跟你的分數一樣高!(生笑)
師:對不起,想讀的同學還有很多,下課的時間快到了。最后請趙一帆來讀,看她怎么寫?她的感受肯定跟大家的不一樣。
生:我想先說個開場白,這是我們班語文老師經常讓我們說的。
師:好!
生:就是覺得我這一次寫得很差很差的。因為畢竟這一次我跟大家都不一樣,心里有點緊張,而且這次作文時間好像有點短,而我平時寫的作文比較長,所以這次于老師叫我讀真的是抬舉我了。希望老師多多給我指教,我很高興得到老師賜教。(生笑)
師:能用“賜教”一詞,說明你的語文能力非同一般。讀吧!
生:大家不要笑我。
師:大家喜歡你才笑。讀吧!(生笑)
生:《 神話發生在我的身邊》。
師:神話發生在她的身邊,題目好不好?加上5 分,讀!
生:今天,我到溫嶺中學上課,是全國名師于老師給我班同學上作文課,心情好激動!我在途中一直想象著老師的模樣,是高的還是搖的,胖的還是瘦的?
師:是丑陋的還是英俊的?(生笑)
生:可一到臺前,竟發現老師是個平易近人的老爺爺,而且奇怪的是一上課就給我們做試卷。于老師在考試前反復強調要細心,看清要求,只有5 分鐘的時間。我一聽,想:老師肯定有什么“陷阱”設在這張試卷里,我做試卷時一般都先審題。于是,我認真看了看所有題,結果發現最后一題讓我們只做一、二兩題,果然設有陷阱啊!想完我就動筆寫起來。不一會兒,老師就收了試卷,我想,同學們應該不會被“騙”吧!可老師一邊看試卷,一邊連聲說:“糟糕、糟糕”, 我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兒,莫非中間又暗藏玄機?可老師說我是唯一看清要求并按要求做的人,其他同學都沒按要求做,真是神話。哎!“按要求做”,真是重要啊!上課要按要求做,做試卷要按要求,幾乎所有事都得按要求做,如果不按要求可能就亂套了!開汽牟不遵守交通規則,那不慘了?審題是我平時的習慣,可今天卻因為這個好習慣按要求完成了試卷。看來只要大家人人按要求去做,神話就會發生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今天這堂課不只是使我明白了怎樣寫作文、做試卷,也使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按要求去做的道理。
生:老師,我結尾寫得有點潦草。
師:噢!草稿可以潦草,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
生:是作文寫得潦草,不是字寫得潦草;當然,字也寫得有點潦草。
師:噢!如果說涂草的話,那不能怪你,因為時間來不及讓你思考。多可愛的孩子,非常懂事!140 分!
生:老師你太高估我了,我只有幾句寫得比較好。
師:你不要太謙虛了,只要有一句好就值千金;一個字好也值千金。“春風又綠江南岸”就一個“綠”字,那不值千金了!掌聲鼓勵!(另一生提醒:老師,你剛才忘加分啦,應該是145 分。)師:喚,對不起,你真細心。回校以后,大家修改一下,抄在作文薄上好嗎?下課了,親愛的同學們,咱們后會有期!(全場報以熱烈掌聲)
朱作仁教授多次說過:“作文教學要注意三個積累? 生活的積累,感受的積累,語言的積累,三者缺一不可。”同一班學生參加了同一項活動,為什么有人寫得好,有人寫得不好?寫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感受,或者說感受不深。感受來自對生活的思考。比如說參觀菊展,光看不行,還得會想。這種菊花為什么叫“玉佛座”?“佛座”是什么?一想,佛座是“蓮花寶座”呀!再看呀,這菊花多像白蓮花呀!難怪人們給它起了一個這么富有詩意的名字啊!--這就叫想。這樣的觀察才叫真觀察,思考才會有感受。如果再引導學生注意菊花以外的世界?寒風遭咫,萬木凋零,那么對菊花的感受會更多、更深,寫出的文章會更好。這次習作--《 考試》 ,就是讓學生去感受。本來學生對考試就很有感受了,因此,上課開始,就讓學生以“考試”為話題,說說自己的看法和對考試的態度。學生們暢所欲言,妙語連珠。各自發表了對考試的看法,很全面,也很辯證。有些意見很有見地,也切中肯綮。這實際上是口語交際--真正的口語交際。口語交際是無處不在的,只要留心,它的切人點是很多的。接下來的“考試”--用學生的話說,是另類的考試--目的在于讓學生有著更強烈的感受。不論你是否按要求去做,都會有較強烈的感受,這是意料之中的。當學生有了較深刻的感受,你不讓他傾吐,他也得傾吐,真的會“如鯉在喉,不吐不快”。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寫前感受的交流也是現實的口語交際。由于說的動機有了,說的話有了,再加上學生有著很好的語文素養,所以又一次出現了精彩的場面。接下來,便趁熱打鐵--寫。我請的第一個讀作文的人是一個“不喜歡作文”的人。我在指定者的耳邊說的話是:“請你指定一位不喜歡作文的人來讀。”言外之意是找一位作文水平一般的人,甚至是較差的人。沒想到,這位學生寫得竟是這么好!可見,“感受”是寫好作文的必備前提之一。--要有感而發,這是這次習作體現的第一個理念。
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彰顯個性,還得有一個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感到我是他們的大朋友。“對話”首先昭示的是平等、民主、尊重,不是形式上的你說、我說。這就要求老師要“蹲下來”和學生做朋友。平等、民主,老師先要體現出來。否則,真正意義的“對話教學”就不會存在,學生的潛能也難以得到開發,個性也難以得到張揚,課改也就成了一句空話。--讓學生感到我是他們的大朋友,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這是我努力體現的第二個理念。希望老師們看我的課不要太注重形式和教學設計,主要看我的課體現沒體現課改理念,是否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感謝浙江省溫嶺市太平小學的老師們,感謝他們培養了這么優秀的學生。今天,課堂上展示的是學生們的昨天,我只不過為他們搭建了一個展示的平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