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199年2月7日 ),字奉先,漢族,東漢末年名將,漢末群雄之一,呂布向來是以'三國第一猛將'的形象存在于人們的心目之中。
趙云(?-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蜀漢名將之一。趙云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后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
典韋(?-公元197年),陳留己吾縣(今河南商丘市寧陵縣己吾城村)人。東漢末年曹操部將,相貌魁梧,膂力過人。本屬張邈,后歸曹操。曹操征討呂布時被募為陷陳,表現英勇,被拜為校尉,宿衛曹操。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張繡背叛曹操,典韋為保護曹操而獨擋叛軍,擊殺多人,但最終因寡不敵眾而戰死。
關羽(161-220年),字云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蜀國名將。關羽去世后,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圣大帝”,崇為“武圣”,與“文圣” 孔子齊名。
馬超(176年-223年1月),字孟起,扶風茂陵人(今陜西興平),漢末衛尉馬騰之子,東漢末年及蜀漢開國名將,漢末群雄之一。早年隨父征戰,馬騰入京后,馬超留駐割據三輔。潼關之戰被曹操擊敗后,又割據隴上諸郡。失敗后投靠張魯,又轉投劉備。劉備建立蜀漢后,馬超官至驃騎將軍、斄鄉侯、涼州牧。
幽州涿郡人氏,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劉備長坂坡敗退,張飛率二十騎斷后,曹軍沒人敢逼近;掃蕩西川時,于江州義釋嚴顏;漢中之戰時又于宕渠擊敗張郃,對蜀漢貢獻極大,官至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后被范強、張達刺殺。
黃忠,字漢升,南陽人。公元192年(初平三年),董卓舊部李傕、郭汜攻入長安。荊州刺史劉表出任荊州牧。劉表駐軍襄陽,即湖北襄樊。黃忠被劉表任命為中郎將
許褚(chǔ,見《辭?!?字仲康,譙國譙人(今安徽亳州)。長八尺馀,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勇力絕人。
孫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長子,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吳國的奠基者之一。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義,東萊黃縣(今山東龍口東黃城集)人。東漢末年武將,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為劉繇部下,后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
夏侯惇(?-220),字元讓,譙(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隨曹操起兵,領東郡太守。后從征呂布、袁紹。領陳留濟陰太守,下令斷太壽水作陂救旱;后遷河南尹。曹丕稱帝,任大將軍,數月卒。
夏侯淵(?-219年),字妙才,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名將,擅長千里奔襲作戰,官至征西將軍,封博昌亭侯。
張遼(169-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他與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并稱為曹魏的“五子良將”。
張郃(?-231年),字儁乂,河間鄚人。東漢末年,應募參加鎮壓黃巾起義,后屬冀州牧韓馥為軍司馬。后在官渡之戰中投降曹操。此后,隨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建戰功。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東楊(今山西洪洞東南)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本為楊奉帳下騎都尉,楊奉被曹操擊敗后轉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勛,參與官渡、赤壁、關中征伐、漢中征伐等幾次重大戰役。樊城之戰中徐晃作為曹仁的援軍擊敗關羽,因于此役中治軍嚴整而被曹操稱贊“有周亞夫之風”。曹丕稱帝后,徐晃被加為右將軍,
龐德(?-219),字令明,東漢末年雍州南安郡狟道縣(今甘肅天水市武山縣四門鎮)人。曹操部下重要將領。官至立義將軍,拜關門亭侯。謚曰壯侯。
甘寧(?-220年),字興霸,巴郡臨江(今重慶忠縣)人,官至西陵太守,折沖將軍。建安十三年(208年),甘寧率部投奔孫權,開始建功立業。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鳳臺)人。三國時期吳國武將。孫策平定江東時與同郡蔣欽一起加入孫策軍,隨孫策左右,后孫權愛其為人,向孫策請求讓周泰跟隨自己。周泰多次于戰亂當中保護孫權的安危,身上受的傷多達幾十處,就像在皮膚上雕畫一樣,吳將朱然、徐盛等因此對其拜服。
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劉備攻下漢中后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魏延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后,兩人矛盾激化,相互爭權,魏延敗逃,為馬岱所追斬,并被楊儀夷滅三族。
張繡(?-207年),武威祖厲(今甘肅靖遠)人。驃騎將軍張濟的從子。東漢末年割據宛城(今河南南陽)的軍閥、軍事家,漢末群雄之一。初隨張濟征伐,張濟死后與劉表聯合。后降曹操,因不滿其言行而突襲曹操,復與劉表連和。官渡之戰前夕,聽從賈詡的建議再次投降曹操,參加官渡之戰,官至破羌將軍,封宣威侯。
文丑(?-200年),東漢末年冀州牧袁紹帳下的大將。公元200年,袁紹命文丑率軍于延津攻曹操,曹操以誘敵之計大破文丑一軍,文丑于此戰中喪生。
顏良(約160年—200年)堂陽(今邢臺市新河縣)閆仙莊人,東漢末年河北軍閥袁紹部下名將,以勇而聞名,建安四年,袁紹以顏良、文丑為將,率精卒十萬,準備攻許,次年兵進黎陽,遣顏良攻白馬。曹操北救,以荀攸計分兵渡河,引袁紹西應,自率輕兵掩襲白馬,顏良倉猝逆戰,被關羽擊斬。
鄧艾(197年-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杰出的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本名鄧范,后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蜀漢姜維。
姜維(202-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軍事統帥。原為曹魏天水郡的中郎將,后降蜀漢,官至涼州刺史、大將軍。姜維在諸葛亮去世后繼承諸葛亮的遺志,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然而由于蜀漢國力弱小等原因,終究回天乏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