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霧移睛(玻璃體渾濁)
云霧移睛是因神膏為邪所乘,渾濁不清所致,眼外觀端好,自覺眼前有蚊蠅或云霧樣黑影飛舞飄移,甚者視物昏蒙的眼病。相當于現代醫學的玻璃體渾濁。本證可由多種內障眼疾引起,病因復雜,涉及面廣,預后隨內障眼疾的變化而各異。其病變在神膏,病程較長,頑固難消,經治療可減輕癥狀,可雙眼或單眼發病。
診斷依據
1、自視眼前有黑影,形狀不一,或濃或淡,眼珠轉動時呈無規律之運動。
2、輕者不影響視力,重者影響視力。
3、眼底鏡徹照法檢查,令被檢眼上下、左右轉動時,可見有黑色或半透明之點狀、條狀、塊狀渾濁飄動。
4、裂隙燈顯微鏡加前置鏡檢查,可觀察渾濁物的位置及性狀:
(1)彌漫性棕黃色點狀,間有暗紅色凝塊或條索者為出血性渾濁。
(2)淡黃色點狀、白色絮狀、白色雪球樣渾濁,并伴有葡萄膜炎癥者為炎性渾濁。
(3)玻璃體活動度增加,其間有黑色的光學空間,渾濁呈半透明膜狀者為玻璃體變性渾濁。
5、必要時作眼超聲檢查及眼電生理檢查,有助于了解玻璃體混濁的性質及視網膜狀況。
鑒別要點
1、生理性飛蚊癥是胚胎殘留組織細胞或少數漏入神膏的生理細胞投影在視網膜上的結果或是視網膜血管中運行的紅細胞產生的結果,不屬病理性。其特征是:量少、孤立,透明無色。輪廓不清,有一定運動方向,不隨頭部運動而改變方向。檢眼鏡、裂隙燈顯微鏡加前置鏡檢查均查不出渾濁物。
2、白色閃輝癥多見于老年男性糖尿病或高膽固醇血癥患者,一般為單眼發病,雙眼發病者僅占1/4.自感眼前有白色點狀物閃爍,可隨眼球輕微移動,但不下沉為其特點。裂隙燈顯微鏡下,可見白色星狀體,如串珠狀連在一起,或呈球狀、雪花樣物體,亦有藍色或黃色者。病眼癥狀穩定,一般不會惡化,也不影響視力。
3、閃輝性玻璃體液化癥多為35歲左右青壯年。自感眼前有彩光或閃亮物,隨眼球自由浮動亦有患者并無明顯感覺,僅在體檢時發現玻璃體內有扁平多角型類似金箔或銀箔樣閃光物,以眼球靜止后下沉為其特點。
4、寄生蟲及原蟲多見于豬囊尾蚴或弓型原蟲進入玻璃體內?;颊咦愿醒矍坝嘘幱坝蝿樱矣醒弁?,檢眼鏡下可見玻璃體內有灰白帶有藍色反光的圓珠狀囊尾蚴,呈波浪式或螺旋狀蠕動。
辨證論治
1、分證論治
(1)濕熱蘊結
【證候】自覺眼前黑影浮動。檢查玻璃體有塵狀、絮狀、團狀渾濁。視物昏蒙,胸悶納呆,口苦心煩,頭重。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祛瘀消滯。
【方藥】豬苓湯加減。豬苓15g,木通9g,蒼術12g,狗脊12g,滑石15g,大黃9g,梔子12g,車前子10g,赤芍12g,郁金12g,萹蓄12g,法半夏10g.
(2)氣滯血瘀
【證候】自覺眼前黑花,呈點狀、塊狀紅色渾濁,視力突降。情志不舒,胸悶脅脹,口苦。舌有瘀斑或紫暗,苔黃,脈弦澀。
【治法】理氣化瘀,散結明目。
【方藥】血府逐瘀湯加味。柴胡9g,枳殼12g,桔梗9g,當歸12g,川芎9g,赤芍12g,桃仁9g,紅花9g,牛膝12g,生地黃12g,郁金12g,牡蠣15g,丹參15g.
(3)肝腎陰虛
【證候】眼前黑花飄動,時隱時現,如環狀、半環狀,或有閃光感,逐漸進展,或伴能近怯遠,視物昏蒙,眼干澀,易疲勞。舌紅,苔薄,脈細。
【治法】補益肝腎,養血祛瘀。
【方藥】明目地黃丸加減。熟地黃18g,山茱萸10g,山藥15g,丹皮10g,澤瀉10g,茯苓15g,柴胡9g,當歸12g,五味子9g,丹參15g,牛膝12g,郁金12g,木賊草10g.
2、外治法用丹參、三七、紅花之類注射液作電離子導入,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3、針灸療法取行間、風池、天柱、照海、列缺、四白、合谷、光明、中渚、小骨空,每次選穴4到6個,毫針刺激。
4、單方驗方
(1)三七粉,每次1.5g,每日2次口服。
(2)枸杞子20g,焦山楂30g,放入保溫杯中浸泡半小時后飲用,每日2次。
(3)昆布30g,海藻15g,水煎2次分服,每日1劑。其他療法進食以清淡食物為宜,忌油膩、辛辣、煙酒。尚可選用以下食療方。
1、白扁豆粥炒白扁豆50g,粳米100g.加水煮至爛熟服,每日1次。
2、龍眼補腎湯龍眼肉、山藥各15到25g,甲魚1只。先用熱水燙甲魚,使其排尿后切開,洗凈去內臟,連殼同山藥,龍眼肉放碗內加水適量,隔水燉服,每周2次。
3、檳榔飲檳榔(整個打碎)、炒萊菔子各10g,橘皮1塊,白糖適量。水煮3物去渣,飲時加白糖適量,作早餐或不拘時食用。
預防與護理
1、針對本病原始病因進行治療。
2、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志過極。
3、起居有常,勞逸適宜,避免外邪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