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應用前景廣闊。隨著政府支持力度的逐步加大,未來行業將邁入高速發展期。
澄泓研究理念:讓研報變誠實,使投資更簡單。
澄泓研究·新視界工作室成員:簡放、散人gjjn538、大徐子、明日花開、后來居上_dioyan、楊長雍、股市里的隨風草(主稿)、吉普賽007
【核心觀點】
1.石墨烯在力、光、電、熱等性能方面較傳統材料均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未來應用前景廣闊。
2.隨著政府支持力度的逐步加大,未來行業將邁入高速發展期。
3.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將成為限制行業發展的主要瓶頸,石墨烯在鋰電行業的應用或將成為解決行業技術難題的關鍵。
4.眾多上市公司在石墨烯行業的布局,說明資本方對該行業的看好,未來將助力石墨烯行業的發展。
【前言】
研究石墨烯行業,給筆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各種高大上,仿佛任何東西只要加入石墨烯材料,性能立馬會得到質的提升。美國工程師杰弗雷用形象地比喻來形容石墨烯的強度:將一張和食品保鮮膜一樣薄的石墨烯薄片覆蓋在一只杯子上,如果想用一支鉛筆戳穿它,需要一頭大象站在鉛筆上。這無疑讓筆者腦洞大開:要是有一件石墨烯材料做的衣服,穿上它豈不是相當于一件防彈衣,刀槍不入,光這么一塊未來的市場空間已經足以讓本人滿眼的¥。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就目前來講,大規模、低成本的大尺寸石墨烯材料生產離工業化還有很大的距離要走。
石墨烯一直被認為是假設性的存在,無法單獨穩定存在,直至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坦斯丁.諾沃肖洛夫,成功地在試驗里從石墨中分理處石墨烯,而證實它可以單獨存在,兩人也因此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為何當年筆者也曾在紙上拿鉛筆亂描,然后拿膠帶粘下來看而沒有發現石墨烯那)。石墨烯是一種由碳原子構成的單層片狀結構,以sp2雜化軌道組成(高中化學里的知識,現在看來已經不知所云,大家只需要知道這種結構非常穩定就好了),六角形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只有一個碳原子厚度的二維材料(單層石墨烯的厚度僅為0.334nm)。
imgLoading?石墨烯研究史:
imgLoading實際制備過程中,石墨烯并不是嚴格單層。按層數分類,其可分為:單層石墨烯、雙層石墨烯和少層石墨烯;按產品形態可分為石墨烯薄膜、粉體、微片。
imgLoading?石墨烯層數超過10層后,性質接近薄層體石墨,因此也就不能稱之為石墨烯了。石墨烯在層數、產品形態上的差異也決定了石墨烯的各項性能的不同。
石墨烯的不同尺寸都有著獨特的性能,在相關應用領域也都有著廣闊的前景。納米尺寸的石墨烯具有與眾不同的光、電、磁、熱、力學等特性;片狀石墨烯由于傳導結構特殊,在電、熱傳導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隨著研究的深入、科技手段的進步,其性質和應用范圍也不斷拓展,在諸如催化、儲氫、海水淡化、癌癥治療領域進展頗豐。
力學性能:
石墨烯是已知材料中強度和硬度最高的晶體結構,單層石墨烯的強度極限為42N/㎡,如果這個數據不夠形象的話,如果能夠制取出厚度相當于普通食品塑料包裝袋(約為100nm的厚度,相當于300層單層石墨烯構成)的石墨烯,那么需要施加大于12600N/㎡的壓力(相當于1.26噸的重物)才能將其破壞(可是包裝袋做這么結實然并軟,做成繩子倒是不錯的選擇)。
電學性能:
電子在石墨烯中傳輸時不易發生散射,遷移率可達到20萬c㎡/(V*s),約為硅中電子遷移率的140倍,其電導率可達1萬S/m,是室溫下導電性最佳的材料。
常見導體電導率對比(S/m)常見半導體遷移率對比(c㎡/V*s)
imgLoading?石墨烯的導電性還可以通過化學改性的方法進行控制,并可同時獲得各種基于石墨烯的衍生物。雙層石墨烯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呈現出絕緣性。
光學性質:
石墨烯具有優異的光學性能,理論和實驗結果表明,單層石墨烯吸收2.3%的可見光,即透過率為97.7%。單層石墨烯和雙層石墨烯的可見光透射率依次相差2.3%。也就是說即使少層石墨烯中的最高10層的石墨烯透光率依然可達到77%,而玻璃的透光率一般在80%左右。
imgLoading?熱學性能:
石墨烯室溫熱導率約為5300W/m.K,高于碳納米管和金剛石,是室溫下銅熱導率的10倍以上,因此散熱性能優異。
imgLoading?常見散熱材料導熱系數(W/m.K)
自2004年第一次用機械剝離的方法得到石墨烯后,石墨烯優良的性能和廣闊的應用前景吸引了世界各國研究者的關注,隨之開發出眾多石墨烯制備方法。
imgLoading?而大面積制備石墨烯薄膜的方法,目前來講主要有機械剝離法、化學氣相合成法、外延生長法、氧化還原法較為常見,上述方法各有優劣。
imgLoading下面就外延生長法和化學氣相沉積法(CVD)展開詳細說明:
外延生長法:
imgLoading?化學氣相沉積法(CVD):
將碳氫氣體吸附于具有催化活性的非金屬或金屬表面,加熱使碳氫氣體脫氫在襯底表面形成石墨烯。
imgLoadingCVD法制備石墨烯的基本過程:把基底金屬箔片放入爐中,通入氫氣和氬氣或者氮氣保護加熱至1000℃左右,穩定溫度,保持20min左右;然后停止通入保護氣體,改通入碳源(如甲烷)氣體,大約30min,反應完成;切斷電源,關閉甲烷氣體,再通入保護氣體排凈甲烷氣體,在保護氣體的環境下直至管子冷卻到室溫,取出金屬箔片,得到金屬箔片上的石墨烯。下圖為石墨烯的制備過程:
imgLoading石墨烯上游產業主要為在石墨烯生產中所用的原材料、設備以及在石墨烯生產轉移過程中所用的一些化學品。在這里我們以CVD法為例進行分析。
原材料:
原材料方面主要有甲烷、乙烯、乙炔等碳氫氣體。
生產設備:
1.CVD管式爐:設備簡單,操作容易,但是反應溫度高,時間較長,耗費能量較大,無法制備大面積的石墨烯;此外,由于沒有壓力,薄膜生長容易形成褶皺,減小平整度。
imgLoading?2.微波等離子CVD設備:是將微波發生器產生的微波用波導管經隔離器進入反應器,并通入甲烷和氫氣的混合氣體,從而產生甲烷-氫氣等離子體,在基底表面進行沉積。此法由于具有等離子體的輔助沉積,使其有沉積溫度低,時間短等優點。
imgLoading?3.磁控濺射CVD設備:磁控濺射CVD系統屬于冷壁腔CVD系統,也就是說在反應中只有襯底處是有效的加熱區;高溫下,碳氫氣體只在襯底上分解,不會造成碳過多而產生的抑制石墨烯生長的現象。
imgLoading?轉移過程:
金屬基底影響石墨烯的進一步應用,因此,合成的石墨烯薄膜必需轉移到一定的目標基底。理想的石墨烯轉移技術應具有如下特點:
(1)保證石墨烯在轉移后結構完整、無破損;
(2)對石墨烯無污染(包括摻雜);
(3)工藝穩定、可靠,并具有高的適用性。
對于僅有原子級或者數納米厚度的石墨烯而言,由于其宏觀強度低,轉移過程中極易破損,因此與初始基體的無損分離是轉移過程所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常見的轉移方法有濕化學腐蝕基底法和干法轉移。
imgLoading實驗室研究已經證實了石墨烯具備優秀的電學性能、機械性能、光學性能和高比表面積,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地區的政府科研機構以及跨國企業已經積極投身石墨烯制備和應用研究。目前已知的應用領域包括電子器件領域、能源領域、環保領域以及金屬制品的電磁防護、防腐涂料、油墨等等。根據機構預測,到2018年全球石墨烯產業的規模將達到329億美元的規模:
imgLoading石墨烯在電子器件領域主要用作散熱材料、柔性觸控屏材料、傳感器材料和芯片材料等。目前廣泛使用的散熱材料是石墨、鋁合金等,使用石墨烯與塑料結合的改性產品作為現有散熱材料的替代,是相對簡單的改進,石墨烯散熱薄膜在我國也已初步實現了產業化。柔性觸控屏材料和傳感器材料用在消費電子類產品上,市場需求和增長空間較大,是各個企業積極研發的重點領域。
imgLoading?散熱材料:
以石墨烯制成的散熱膜散熱性能會大大優于石墨片。貴州新碳高科有限責任公司已推出中國首個純石墨烯粉末產品——柔性石墨烯散熱薄膜,該石墨烯散熱薄膜外觀與錫箔紙相似,柔韌能任意折疊,可用剪刀剪成任意形狀,薄膜厚度控制在25微米左右,相當于普通A4紙的三分之一厚。據機構認證顯示,該產品相較于常用的銅散熱材料將提升4-6倍的散熱效果,并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
imgLoading?柔性觸控屏材料:
石墨烯幾乎完全透明,導電性能卓越,而且碳原子的連接十分柔韌,可以用于制作透明導電膜,柔性材料,應用于柔性電容觸摸屏、OLED面板、柔性LCD面板等。
目前通用的觸控屏使用氧化銦錫(ITO為原料。在產品性能上,石墨烯具有更優異的透明性(只吸收2.3%的光)、更出色的導電性能,以及ITO所不具備的強韌性(可彎曲,拉伸20%仍不斷裂)。在產品生產方面,稀有金屬的銦作為ITO導電膜的原料,存在供需緊張、甚至告罄的危險,而石墨烯具有資源稟賦優勢且生產環節不會產生重金屬污染,對環境危害較小。
imgLoading?傳感器:
石墨烯的柔性應力傳感器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在經過大于萬次的壓力測試后,其初始電阻沒有明顯變化。此外,這種石墨烯電子皮膚由于厚度小,可被黏在手指上檢測關節活動。諾基亞專注于傳感器技術并已經獲得一項石墨烯傳感器專利授權,該專利產品主要應用于手機攝像頭設備。此外,中科院物理設計所科研人員近日也宣布在石墨烯電子皮膚研究中取得進展,針對石墨烯機械強度高導致應力測量范圍不大和測量精度不高的問題,設計出石墨烯波紋結構應力傳感器,使應力測量范圍超過30%,靈敏因子提高到500以上。
常州二維碳素發布石墨烯壓力感應傳感器——全新Z-Touch壓力觸控解決方案:
imgLoadingimgLoading?芯片材料:
目前集成電路晶體管普遍采用硅材料制造,但是,當硅材料尺寸小于10納米時,制造出的晶體管的穩定性將沒有保障。石墨烯高度穩定,甚至只有一個六圓環存在的情況下仍會穩定存在。因此即使石墨烯切割成只有1納米寬的元件,其導電性也很好,而且制備出的晶體管尺寸越小,性能越好。石墨烯的運行速度可達太赫茲。在現有材料和技術條件下,產生4、5GHz以上的頻率難度都相當高。由于電子在石墨烯電路中的運行速度遠高于硅,石墨烯電路可以運行在比硅電路高得多的頻率上,比如100GHz甚至1THz。
IBM展示制造的155GHz石墨烯晶體管:
imgLoading?鋰電池:
鋰電池是目前最為常見的充電電池,具有電壓高、比能量高、無記憶效應、循環壽命長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手機、筆記本電腦等便攜設備中。石墨烯是由單層碳原子緊密排列構成,鋰離子不僅可以存儲在石墨烯片層的兩側,還可以在石墨烯片層的邊緣和孔穴中存儲,其理論比容量為740~780mAh/g,為傳統石墨材料的2倍多。此外,石墨烯的孔道結構使得鋰離子在負極材料中的擴散路徑比較短,有效提高了電導率,可以很大程度提高鋰電池倍率性能。
imgLoading?石墨烯或碳納米管薄膜基體具有較強的導電性,有利于提高柔性電池快速充電性能;石墨烯復合材料能夠增加電池容量,提高使用效率;石墨烯復合材料的高能量密度還使得其產品在質量和厚度方面均具有明顯優勢。因此,石墨烯基柔性電池是未來柔性電池高能量密度、輕量化的主流發展方向。
太陽能電池:
如果說使用石墨烯替代觸控屏上的氧化銦錫(ITO)是由于其具備導電性和力學特性,那么替代ITO作為透明電極更多的是利用了其導電性和光學特性——其對于包括中遠紅外線在內的所有紅外線都具備高透明性。紅外線占據了相當一部分的太陽輻射能量,但ITO、FTO和AZO等氧化物透明電極對紅外線的透射率比較低。實際上,一般情況下載流子密度低的材料的透過率高,較容易穿過更大波長范圍的光,但較高的透過率也意味著較低的導電率,最常見的例子就是玻璃——一種具有極佳透光性的絕緣體。石墨烯的顛覆意義在于其具有非常高的載流子遷移率,使得其在具有較高的透過率的同時也兼具相對較高的導電率,因而石墨烯作為太陽能電池電極材料將大大改善電池性能。石墨烯具有獨特的機械彎曲性能,可以作為太陽能電池、有機發光器件的柔性電極。這將是太陽能電池應用于更多的領域,比如為可穿戴設備供電等等。盡管光伏產業在過去幾年經歷了大起大落,但隨著國家對新能源開發利用的重視程度增加,太陽能電池的產銷具備持續增長能力,而石墨烯太陽能電池的研發生產也能有力助長這一趨勢。當然目前石墨烯在太陽能電池方面的應用尚處于實驗室階段。
超級電容:
西班牙Graphenano公司宣布和西班牙科爾瓦多大學合作研發成功石墨烯“超級電池”。該一次充電時間只需8分鐘,即可供電力新能源汽車行駛1000千米,而1000千米的續航里程遠超過傳統汽車一箱油的行駛路程,幾乎接近北京與上海的直線距離。因其性能上的顛覆性而被冠以“超級電池”之稱。從主要參數看,“超級電池”的其能量密度超過600wh/kg,是目前動力鋰電池的5倍,電池重量只是鋰離子電池的一半,使用壽命是目前鋰電池2倍,是傳統氫化電池的4倍,其成本將比目前鋰電池降低77%。
石墨烯具有導電性極強的優良特性,是能隙為零的半導體,電子的運動速度能達到光速的1/300,遠超其他金屬導體或半導體的運動速度。常溫下其載流子遷移率最高,是目前世界上電阻率最小的材料,電阻率低于目前國內電線電纜用導體用首選材料銅。如果石墨烯能夠作為電纜導體的替代產品,將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imgLoading研究石墨烯對金屬腐蝕的保護作用成為了涂料領域技術研發的一個重要方向。研究者通過機械的方法將多層石墨烯轉移到金屬鎳的表面,然后采用電化學方法來觀察其緩蝕情況。結果表明:帶多層石墨烯涂層的鎳腐蝕速度比裸鎳的腐蝕速度慢20倍,而帶4層金屬石墨烯涂層的金屬鎳腐蝕速度比裸鎳要慢4倍。一方面,石墨烯由于具有片層共軛結構,可層層疊加形成致密的隔絕層,所以可以抑制水對涂膜的浸潤與滲透,起到物理防腐作用;另一方面,石墨烯的導電性能還能迅速地將陽極反應中Fe失去的電子傳導到涂料表面,從而阻止Fe3 生成沉淀而發生腐蝕,起到電化學防腐的作用;此外,常用的涂層很容易被刮傷,會因此降低了保護性能,而石墨烯由于其特殊的力學性質和堅固的結構,可以更加堅固抗損傷,進而顯著延緩了金屬的腐蝕速度。目前國內已開始研制可用于海上風電設備的鋅烯重防腐涂料,以期大幅提高設備抗腐蝕能力,降低設備維護成本,實現綠色能源的高效產出。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防腐涂料導電涂料等工業涂料的需求量迅速增長。我國工業涂料占涂料總消費量的60%-70%,而我國國內涂料總產量從2005年的249.05萬噸,猛增至2014年的1648.19萬噸。而工業涂料的產量估計在10年內也從150萬噸左右增長到1150萬噸左右。按照20%的增量測算,2017年的涂料產量將接近3100萬噸。如果石墨烯涂料能突破成本瓶頸,并在實際應用中也表現出非常好的效果,其有望在工業涂料的領域里占據主要地位,市場空間極其巨大。
麻省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杰弗里·格羅斯曼通過精確控制多孔石墨烯的孔徑并向其中添加其他材料的方法,改變石墨烯小孔邊緣的性質,使其能夠排斥或吸引水分子。這樣這種特制的石墨烯就如同篩子一樣能快速地濾掉海水中的鹽,而只留下水分子。這種石墨烯篩子的性能非常優秀,能夠快速地完成海水淡化過程。目前海水脫鹽最常用的是反滲透技術。其工作原理是用一種特制的膜來過濾海水中的鹽。但由于這些薄膜上的小孔極為致密(比新技術中所采用的多孔石墨烯密1000倍),需要非常大的壓力迫使海水通過薄膜,因此,在淡化海水的同時還需要消耗不少的能源。相比之下,在相同的壓力下,新技術在過濾速度上可比反滲透薄膜技術快數百倍,或者它能在同樣過濾速度下,節約更多的能源。
石墨烯除了以上方面的應用之外,還在醫藥、環保、智能穿戴、新一代改性塑料以及工業催化劑等眾多領域均有良好的市場應用空間。
國家在《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新材料是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新材料中的碳材料包括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規劃同時還提出產業發展方式為“促進新材料產業有序、集聚、快速發展”,打造一批新材料小巨人企業。鼓勵建立以優勢企業為龍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核心企業的產業聯盟”。目前石墨烯在國內主要應用于觸摸屏、導熱膜、導電油墨、涂料等領域有一定的應用。比如第二元素旗下子公司江蘇道森新材料公司的石墨烯防腐涂料已在海上風電塔筒防腐上展開應用;另外第二元素還擁有電容式觸摸屏以及石墨烯導熱膜等產品應用在相關領域。
從石墨烯剛剛成為科研界新星時起,中國各大科研機構就已經緊跟前沿科學的腳步,涉足石墨烯研究了。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科院北京物理所、中科院沈陽金屬所、中科院寧波材料所、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等眾多高校、研究所紛紛成立相關研究組,投入大量經費,引進眾多海歸人才,加強石墨烯領域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很多成果。
2007-2012年,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對石墨烯項目累計資助經費達到3.30億元,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對石墨烯的累計資助經費分別達到了5915萬元和4605萬元。2015年,國家自然基金委已資助石墨烯相關研究2180項,其中重大項目7項共資助5124萬元,重點項目21項共6215萬元。目前,中國申請的石墨烯專利數量已超過2200項,占全世界的1/3,并位居全球首位。
中國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于于2013年成立,成立至今在國際具備一定影響力。聯盟常務理事單位6家,聯盟發起單位26家,目前已發展到53家,其中高校17家,科研院所7家,企業29家,基本囊括了國內從事石墨烯研發及產業化的主流單位。
imgLoading?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各地區相繼成立了常州石墨烯產業園、無錫石墨烯產業應用示范基地、青島石墨烯產業創新示范基地等產業園區和示范基地,地方政府通過招商引資,給予稅費優惠等政策吸引高新技術企業落戶產業園。
imgLoading?中國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李義春博士給出了一張石墨烯產業的時間表:
imgLoading?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到,石墨烯產業將逐步邁向快速成長階段。
綜述:目前來看國內在政策扶植石墨烯產業方面尚處于技術研發支持階段,預計未來待相關技術以及商業化瓶頸問題解決之后,政府的支持力度以及財政支持力度將逐步加大。
2014年8月,公司與北京理工簽署了長達5年的關于在石墨烯新材料領域開展產學研合作的協議,雙方共同組建技術研發團隊,擬共建“東旭光電石墨烯技術研究院”為產學研合作平臺和孵化器,利用公司的產業基地和設施,對北理工相對成熟的石墨烯科研成果擇優進行二次開發,使之成為可應用于企業產業化生產的科技成果。
2015年4月公司與牡丹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署了關于全面開展新材料產業戰略合作之框架協議。其中在石墨烯產業雙方就石墨礦產采選、原料深加工及應用型產品制造等領域展開合作。
2015年7月公司與北京現代華清材料科技發展中心(中國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發起人)簽署了關于共同推進中國石墨烯產業發展的戰略合作協議。雙方依托石墨烯聯盟,在信息交流、資源整合、戰略規劃、市場推廣等領域開展全方位戰略合作,并合作打造專業化的石墨烯產業投融資平臺等事宜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合作項目中包括參與青島、常州、無錫、深圳等國家石墨烯產業創新示范基地建設。
2016年3月,公司與泰州市新能源產業園區管委會共同發起設立東旭·泰州石墨烯產業發展基金,規模1億元人民幣(公司或公司控股公司認繳基金總規模的25%,即人民幣2,500萬元,作為基金的劣后級有限合伙人),期限3 2年(投資期為3年,退出期2年)。另外與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人民政府共同發起設立東旭·德陽石墨烯產業發展基金規模2億元人民幣(公司或公司控股公司認繳基金總規模的19.8%,即人民幣3,960萬元,作為基金的劣后級有限合伙人),期限3 2年,用于推進“四川省石墨烯產業園”建設,著力打造西部首個集科研創新、孵化應用于一體的全產業鏈集群——“西部碳谷”。
2016年5月公司出資與天津東麗(或天津東麗指定平臺公司)以及中國石墨烯聯盟下設基金管理公司共同設立烯盟(東旭·天津)石墨烯產業發展基金,目前基金規模尚未確定。
2016年6月份,公司與美國藍思科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作項目中包括石墨烯基柔性顯示屏的開發與應用。
2016年7月,公司與泰州產業園管委會簽訂《石墨烯基鋰電池項目投資協議書》。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建成年產3噸低成本高品質單層石墨烯生產線一條,年產300噸鋰電池正/負極材料生產線各一條,建設周期12個月,一期投資2.5億元;二期建設年產1.5億wh的動力電池電芯及pack生產廠。
2015年7月公司與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簽署石墨烯電解質等新體系電池的應用技術研發合作框架協議,啟動費用300萬,將在5年內投入不少于3000萬,在新型電極材料,新型導電劑材料,集流體改性,新體系電池的應用等領域進行研究,前期以電動車動力電池為主要切入點。另外未來1-2年,將在導熱材料(電池用)、半導體產業、顯示器和觸摸屏、超級電容等領域進行深入合作研發。
2015年7月份公司出資1億元成立子公司七臺河寶泰隆石墨烯新材料有限公司,擬通過引進技術的形式在七臺河建設100噸/年的石墨烯工業化生產項目,總投資1.8億元。
2016年1月,公司自主研發的專利通過中試并產出石墨烯產品,產量為10公斤/天(約3.65噸/年)。
2015年5月份公司擬以5.6元/股的價格,發行4.76億股,募集資金26.66億元,其中7.5億元用于收購墨烯控股100%股權。墨烯控股是我國石墨烯產業化的龍頭企業之一,以“石墨烯改變世界、石墨烯走進生活”為使命,依托寧波墨西科技和重慶墨希兩個載體從事石墨烯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墨烯控股通過石墨烯規模化制備工藝開發、量產生產線研制、石墨烯生產基地建設,目前已基本建成年產300噸石墨烯微片生產線和年產100萬平方米石墨烯薄膜生產線,形成了石墨烯微片和石墨烯薄膜系列產品,并以“石墨烯 ”創新模式與各行業展開橫向融合以拓寬石墨烯的應用市場,就行業中的細分垂直領域進行深度合作,提供石墨烯行業應用解決方案。當然該定增項目能否完成尚需進一步考證。
2015年8月公司擬以21.81元/股的價格定增0.92億股,募集資金20億元,募投項目如下:
imgLoadingimgLoading目前該募投項目正在接受證監會審批,尚存在不確定性。
2016年3月份,公司擬以16.28元/股的價格發行股份0.15億股,并以20.61元/股的價格發行0.19億股,募資資金收購博昊科技70%股權,以及烯成石墨烯80%股權,由于種種原因目前更改為只收購烯成石墨烯80%股權,作價2.42億元。烯成石墨烯自設立以來專注于研發、生產和銷售石墨烯制備設備,以及石墨烯相關產品的應用推廣,包括導熱塑料、導熱薄膜等產品。烯成石墨烯作為國內知名的石墨烯制備設備提供商,具有領先的技術研發水平和生產能力、完善的銷售渠道及品牌優勢。產品已應用于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大學、廈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云南大學、新疆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中科院半導體所、中科院微系統所、中科院蘇州納米所、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諸多高校和研究所。烯成石墨烯的客戶業遍布全國各地,國內市場拓展良好。該定增項目尚存在不確定性。
公司旗下子公司蘇州格瑞豐主要從事石墨烯制備及應用研究。
另外2015年公司參與的薄層石墨烯粉體生產中試項目,相應的中試線建設已經完成并進行試產。由于目前石墨烯產業還處于初級應用階段,還處在量變過程中,其市場推廣工作的進展相對緩慢。
公司在石墨烯的應用開發方面,與南方科技大學等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了深圳市先進石墨烯應用技術研究院,專注解決石墨烯在產業中的應用問題。與瑞典公司、惠科電子達成合作意向,在石墨烯導熱材料技術應用領域進行合作研究。
公司子公司貝特瑞擁有石墨烯在鋰電池方面應用的研發能力并在石墨烯的其他應用方面進行研究,目前已掛牌新三板。
2014年12月,公司全資子公司正泰投資出資1012萬元收購上海新池能源80%股權,新池能源是國際領先的石墨烯粉體材料供應商,同時該公司與下游企業一起進行石墨烯衍生產品的研發。
2016年1月公司擬出資1.26億元,收購西班牙GRABAT公司10%的股權,GRABAT主要定位為其母公司GRAPHENANO旗下石墨烯電池產業化平臺,GRABAT目前正在大力開展石墨烯電池的產業化推廣。目前在西班牙投資的第一家石墨烯聚合材料電池生產工廠已完成籌建。計劃每年產出8000萬件石墨烯電池片。
2016年5月。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新池新能源科技公司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動力股份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就研發高性能石墨烯鉛酸電池,鋰電池等,擬圍繞現金電極材料技術,動力能源技術,高儲能電池等領域開展技術合作。
參股石墨烯相關公司,未來有望開發石墨烯改性塑料。
參考相關上市公司以及未上市公司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到,目前石墨烯行業尚處于商業化前夕,正處在技術標準逐漸成熟的階段,因此未來前景可觀,值得持續關注。
1.石墨烯行業技術水平不能逐步完善;
2.雖然理論上應用前景廣闊,但商業化進程可能不及預期;
3.石墨烯行業生產成本未來無法迅速下降,影響其工業化應用進程。
【澄泓研究·新視界工作室】
新視界,我們用心看透復雜,讓您輕松看到簡單。
秉承讓研報變誠實,使投資更簡單的理念,研討市場方向、把握投資機遇、挖掘潛力個股。專注但不限于新能源與環保,用多重維度的專研,去解析變化萬千的市場。新視界工作室,用“誠實”譜寫,讓“簡單”說話,帶給您投資研習的美麗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