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名詞“功能”變成動態的“功能實現”
在云計算、萬物互聯時代,因前端與后端的連接,上游與下游的連接,人到人、人到端和端到端的連接,使企業的業務流程和業務場景更加豐富而復雜,“功能”這一名詞就變成了動態的“功能實現”。即使覆蓋相同功能的軟件廠商其功能細節特色各異,而成敗往往由細節決定。
所以不要太關注功能,要解決場景和業務問題。因為軟件也好服務也罷,目的是服務企業各業務流程與場景。比如國內某CRM廠商考慮到地鐵上信號斷續的場景,推出了離線同步的功能。再比如收銀功能,因為支付寶、微信等移動支付的普及,“收銀”有了更多基于新場景、新流程的功能延展。
二是合作共盈,和“零和游戲”說NO
成王敗寇并不是一個貶義詞,但是現在各廠商不再糾結你死我活,“成王敗寇”變成了“合作共贏”、“生態共同體”,這是社會化精細分工的必然,要和“零和”說拜拜。大廠商的平臺憑借其生態鏈上的資源吸引合作伙伴,眾多合作伙伴的加入繁榮了平臺,平臺的集成整合也為合作伙伴與用戶提供了方便,是為三贏。但是若想三贏就要遵循“精細分工”的規則,平臺不能太貪,不能占著鍋里的還吃著碗里的,合作伙伴和用戶也要有著開放心態,保證不損害用戶權力的前提下開放API,共享數據資源。當然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SaaS產品有通用能力和行業的能力,在行業能力方面也體現著合作共贏。很多大型企業客戶個性化的定制需要PaaS平臺,更多是廠商和伙伴合作。比如銷售易CEO史彥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第三方可以在其PaaS平臺上建立自己的系統,銷售易把底層架構和通用能力架構好,具體到一些行業,會尋找懂得該行業的合作伙伴,銷售易把50%、60%的功能做好,接下來合作伙伴把20%、30%的行業能力補上,剩余的10%是客戶個性化開發。這樣合作時間成本和財務成本都會低很多。
三是不同平臺數據打通集成升級
無論是對于社會整體資源優化調用還是提高用戶體驗,不同平臺的數據打通都是不可逆的趨勢。2016年9月27日Slack與Salesforce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共同的客戶在Slack聊天工具上,通過輸入一條“Salesforce”指令就能搜索到Salesforce的數據。對在Salesforce平臺上工作的員工而言,這為他們提供一條無需離開CRM平臺的新型Slack通道。Slack能夠與Salesforce內嵌的聊天工具Chatter實現集成升級。
2017難3月2日,Zoho在官網正式宣布旗下CRM產品與Slack達成合作,Zoho CRM與Slack集成,打通銷售與協作。
而眾多國內外CRM、協同廠商在官網都醒目地寫著和某些ERP可以無縫銜接,所有種種無不透露出廠商對數據打通集成升級的看重,當傳統的重量級的ERP紛紛上云后,云ERP更是扮演了各方連接的‘樞紐’角色。靈活的SaaS產品在這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但是對于所有云端的數據互通,還面臨著其它困難與挑戰。企業自身利益的衡量,安全性的擔憂,法律規范和保護的缺失。最近國外關于數據、隱私等權力的爭論不斷,無論日前國外媒體所說的“讓21世紀的馬丁·路德挑戰科技教會”,還是上周舊金山Dreamforce大會上IBM和Salesforce兩家CEO關于數據的討論,無不反映了公眾對科技之外數據法律保障的深深擔憂。其實數據法律層面的保護和規范一直在不斷發展,比如中國2017年6月1日實施的《網絡安全法》,歐盟將于2018年5月25日生效的《一般數據保護條例》(GDPR)等,如今數據的價值日益凸顯,所面臨的問題更是接連不斷,對保護和規范數據的法律需求更為迫切。
四是客戶成功不會是故事
SaaS(Software-as-a-service)的本意是軟件即服務,突出服務屬性。SaaS訂閱收費模式的產生讓我們領略到了什么是“遞延收入”,SaaS廠商的健康發展離不開高使用率和續約率,眾SaaS廠商普遍認為要為客戶帶來可見的價值和友好的產品和服務體驗,才能獲得企業用戶訂閱和續約。于此,客戶成功被各SaaS廠商寄予厚望。
SaaS廠商提供全生命中期的產品和服務,幫助客戶成功,而且很多廠商都組建了自己的客戶成功團隊,設立客戶成功經理職位,客戶成功團隊培養各行業的專業人才,以爭取達到行業咨詢師的高標準教育客戶,將先進管理理念帶給客戶,并提供不限于產品本身的服務,廠商更注重與企業客戶共同成長。所以客戶成功不是單一的成功,是客戶與廠商共同的成功。客戶成功也并不是SaaS獨有,而是這個時代最能體現合作共贏的態度與策略。
當下國內客戶成功專業人才的短缺制約了其發展,但是各廠商比如北森、億方云等組建客戶成功團隊,積極探索中國的客戶成功之道,讓我們看到了“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