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請自來,我們在炒股的過程中,都想找到那種主力控盤程度比較高的股票,這樣的股票一般都具有黑馬的潛質,可以搭一把順風車。但是如何通過籌碼的集中度來判斷主力的控盤程度?不同的人采用的方法不同,比如某籌碼分布(在這里不做評述),還有人看看k線圖走勢自己“推斷”,因為啪哥是學財務出身,對數據情有獨鐘,任何不以數據為支撐的個人推斷都是“意淫”。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通過公開的數據資料來判斷籌碼集中度的方法。
工具:F10(任何一個股票軟件上都有,電腦直接點擊F10即可)→主力追蹤→股東戶數
原理:股東戶數×戶均持股=流通股數量;對于一家上市公司來講,流通股數量一般是不變的;那么股東戶數越多,戶均持股數量越少,說明此時此刻籌碼比較分散,說明主力的控盤程度比較低,籌碼大多掌握在散戶手中;反之,如果股東戶數越少,戶均持股數量越多,說明主力控盤程度比較高,籌碼大多掌握在主力手中。這個道理能想通吧?想不通,啪哥給大家舉個例子,比如一家上市公司的流通盤是1萬股,股東戶數是1000家,那么平均每家持股的數量就是10股,說明大家手里面都有一點籌碼,但是數量不多,籌碼比較分散,這種情況一般是散戶所謂,主力哪能持有一點點呢。反之,同樣的,如果流通盤是1萬股,股東戶數是100家,那么每家平均持股就是100股,相對于第一種情況籌碼就比較集中了,說明散戶基本上都把籌碼交出去了。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1萬股,1萬個人持有,每人持有1股;與1萬股,1個人持有,這人持有1萬股;哪種情況集中?哪種情況是主力?哪種情況是散戶?一目了然嘛(今天有點啰嗦),所以通過這個數據就可以大題判斷一下主力的控盤程度。
第一種:物極必反。比如股東戶數減少到極致,戶均持股數量放大到極致,這個時候股價也往往也是高高在上了,所謂“曲高無人應”往往也就預示著風險的到來,并且這種風險的殺傷力是灰常大的,比如之前“德隆系”股票的崩盤。
第二種:否極泰來。這種情況與第一種情況相反,籌碼非常分散,都是在散戶手中,沒主力,散戶形成不了合力,每人拉,機會不大,但是這只股票基本面狀況比較好,要注意否極泰來的到來,往往蘊含著一定的機會。
我是啪哥,如果你認為我說的有道理:點贊+關注;如果你認為我說的沒道理,評論區留下你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