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山西省晉中市考古研究所傳來信息,晉中市榆次區東趙鄉下峪村搶救發掘出一座金元時期的 仿木結構 彩繪 磚雕 墓葬,出土文物有瓷缽、瓷盞、木枕、串飾、銀耳環等。專家介紹說,該墓葬的發現為研究金元時期榆次地區的葬俗及歷史又增添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墓葬坑全貌(李杰 攝)
3月24日,晉中市文化局接到榆次區東趙鄉下峪村村民王反映,自家院子里挖自來水窖坑時發現一座古墓葬。3月27日晉中市考古研究所正式開始對該墓葬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至4月2日結束。該墓葬為一仿木結構彩繪磚雕墓,由墓道、墓門、封門和墓室等四部分組成,墓道南向。墓道為長方形豎井式,斜坡底;墓門券頂,條磚封門;墓室為磚砌,平面呈方形,疊澀頂,方磚鋪地。墓室裝飾磚雕仿木結構,包括倚柱、闌額、普拍枋、斗拱、橑檐枋、檐椽、望板、滴水等建筑構件,四壁還用磚雕砌有假門、桌椅、燈檠等。室內壁滿抹白灰,并施紅、黑、黃彩,其中普拍枋、闌額、拱眼、墓門彩繪有花草紋、波折紋和雷紋,假門兩側還用黑彩繪有人物。出土文物有瓷缽、瓷盞、木枕、串飾、銀耳環等。
墓葬坑內部(山西省文物局 提供)
經過一周時間的發掘清理,該墓葬考古取得了重要成果。墓葬為一 仿木結構 彩繪 磚雕 墓,由墓道、墓門、封門和墓室等四部分組成,墓道南向。墓道為長方形豎井式,斜坡底;墓門券頂,條磚封門;墓室為磚砌,平面呈方形,疊澀頂,方磚鋪地。墓室裝飾 磚雕 仿木結構 ,包括倚柱、闌額、普拍枋、斗拱、橑檐枋、檐椽、望板、滴水等建筑構件,四壁還用 磚雕 砌有假門、桌椅、燈檠等。室內壁滿抹白灰,并施紅、黑、黃彩,其中普拍枋、闌額、拱眼、墓門 彩繪 有花草紋、波折紋和雷紋,假門兩側還用黑 彩繪 有人物。根據墓葬形制、裝飾風格及出土器物特征,專家初步推測墓葬年代在金元時期。
晉國博物館 東周大墓實景
山西有地上文物寶庫之稱。事實上山西地下文物一點不遜色于陜西。著名的虞弘墓、曲沃周代大墓、丁村遺址等考古都震驚了世界,只是山西地上文物更加輝煌而使這些地下文物光澤暗淡。根據山西文物局第三次文物普查數據,山西古建約2.8萬處,約5%的建筑里有壁畫。由于數量巨大而保護力量薄弱,這些文物年久失修,絕大多數建筑面臨墻體坍塌、夯土下沉、梁架扭曲、私自拆除倒賣和盜竊等嚴重問題。
介休琉璃心壁被盜前資料
2016年11月12日晚間介休洪山村源神廟珍貴文物二龍戲珠琉璃壁心被盜后引發了社會大量關注,但文物保護特別是低等級保護文物或者非保護級別的文物看管成為文物保護的難題。平遙未開放文物守廟人雷思鳳十四年來未出廟門悉心看守大廟的故事讓山西人感到心酸。(詳情見今日“行走山西”微信平臺)
為了彌補政府保護力量的不足,山西省近日公布實施《山西省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提出,推進文物建筑認領認養工作。山西省文物局政策法規處處長王志軍指出,要進一步鼓勵和動員社會團體、民營企業家社會熱心人士,包括當地村民等各種社會力量,包括文物捐贈、修繕看護巡查、創建博物館、展示博物館、文化創意服務等多種形式參與文物保護工作,努力形成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成果共享的文物保護機制,真正讓文物“活”起來。
山西省公布了首批被列入認領認養行列的文物名單,共有252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沒有公布成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建筑。目前為止,已經有50處左右的文物建筑收到了“認養”申請。他表示,山西文物建筑有5萬多處,但是只有4000多文物工作者參與保護?!霸庥霰槐I的文物建筑基本都是無人看守的。企業認領文物之后,開發利用的同時要進行保護,有人看守之后,就能減輕文物被盜的風險?!钡绻谡J養期間文物發生破壞,則破壞者必須按照《文物保護法》來承擔責任。